本次徵文獎複選入圍11篇,其中《惡意火》、《三分之一的殺人》、《末日的笑靨》、 《倒帶謀殺以及連環殺人魔的困擾》四篇作品入圍最終決選,對這四篇的評論將留到作品出版後再發表,以下先就七篇作品就逐一評論。
一樣先聲明,以下心得都是我個人感想,不代表協會或評審團。我寫的心得可能部分涉及謎底,我盡量用模糊的語言表示,主要是供作者參考。
20.《連續殺人研討會》
上一屆有看過這位作者的作品了,文字很有趣,獸人設定也很可愛,例如身為警探的狼獸人海爾德,開心的時候尾巴會搖來搖去的,只是我很好奇他怎麼穿褲子。
不過推理不夠嚴謹。如果要在故事中設定「謊言」的話,請務必留意確認究竟哪些描述是謊言,哪些描述是「真實」,推理必須是依據「真實」的資訊,如果偵探依「謊言」還能得到正確結果,那只能說是瞎貓碰死耗子了。
故事中就有這個問題,作者第一段是推理「根據 X的證詞,所以Y不是兇手」,第二段又說「因為X在說謊,所以X是兇手」。如果「X說謊」,那第一段推理就不正確,如果「X說實話」,那第二段推理不正確,這兩個結論不能並存。嚴謹的推理應該是先確認X有無說謊,若有,則真實為何(究竟是不是每個月都有借錢給他?究竟案發當月還有沒有向他借錢?),而這個真實可以推導到哪些結論。請留意,一個人說謊可能有千千萬萬種理由,盡量避面說謊者 = 兇手這種武斷的推論。
更重要的是,整個故事的推理其實只做了一半,偵探花了大把的時間去證明A不是兇手,但卻沒有用相對應的篇幅去說明B為何是兇手。例如,作者以動機為理由,排除A是兇手,但卻沒有相對應地說明為何B要犯案。除了動機之外,偵探完全沒有直接證據,甚至還神來一筆地說這是模仿犯罪,整個推理的跳躍太嚴重了。
除了以上這個致命的邏輯問題,故事中的許多推論也不太符合經驗法則,例如一開始偵探認定的疑點,「牛郎因為日薪很高,所以牛郎在行兇當天不去上班,是件奇怪的事」,這一點完全無法說服我,如果有殺過人就知道,殺人畢竟是一個心理壓力很大的活動,要正常上班,下班後再去殺人,那得是職業殺手,一般人可能沒這樣的心理強度。
其次,故事中密室的設定也顯得完全無必要,兇手設定密室簡直是自找麻煩。再來,故事中設定牛郎店經理會登記出現在每個區域的人,所以簽到與否似乎不能做為是否上班的惟一證據,若有問題,一發薪水也會被發現。
這篇作品在我們討論中頗受評審喜愛,主要是在於角色有趣,而且結構工整(有案發、偵查、解謎),但整體上看起來雖完整,細部卻禁不起推敲,這是本篇可惜之處。
21.《禁愛》
應該同樣是上次有參賽的作者,特色是描寫中國社會黑暗面,並且使用很難懂的視角描寫。
作者在故事中設計了兩套推理線。物理的推理線(撞車)這段,雖說是滿有趣,但一則可能性太低,一般來說車子要真這麼一撞,車裡的人大概不死也要半殘,至少會頭暈目眩,應該不可能好端端地進行後續詭計;車子高速行駛在市區中,還要轉彎,駕駛還能做那麼多事,幾乎比007還厲害。另外,這個詭計似乎有點多餘,不過就是見個面,想不透有什麼必要弄得那麼複雜。
情節的推理線設計得就滿有效果的,雖然同樣有一些可行性上的問題,真名不該那麼容易被帶過去,明顯是作者刻意隱藏了。
最後一個問題,視角變化多或許是作者的堅持,但視角多到讓讀者難以掌握故事就會成為問題了,這篇故事主述上有兩個視角,前後又另加一視角,感覺除了造成閱讀障礙以外,似乎沒有太多幫助。
27. 《荒唐推理》
這篇故事可取之處在於文筆不錯,敘事平實,人物設計滿有趣的。不過小挑一個毛病,故事分段和標點都有點奇怪,最好依正式中文寫作方式。
不過推理部分問題就來了。我想這篇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除了阿公之死外,整個故事中四起命案,作者完全沒有加以描述,四起命案的行兇時間、地點、被害人背景等,連被害人姓名,全部都沒交待,只是用「阿忠出沒地點」、「四個人都背景迥異」這樣的說法概略帶過,而且偵探對這些重要的事實基礎也毫無興趣,偵探幾乎一開始就在完全沒證據的情況下做了答案,然後就是自己大量腦補而已,這樣的過程可能不能稱為推理,就算是自嘲的「荒唐推理」似乎也不見其荒唐的真意為何。
我個人猜想作者可能是想往社會派的路線去寫,然而筆力尚不夠,對人物的刻畫仍僅止於輕小說般的有趣而已,無法發揮社會寫實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