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為了宣傳作品集,在誠品站寫了一篇<八年謀殺的心與技──第八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入圍作品小覽>,不過因為在別的地方發表的東西一向都要有點修飾,所以還是要回來自己的地方暢所欲言一下。
整體來說,這次入圍的五篇作水準並不及於上一屆的三篇作品,這並不是說這一屆作品有多差,實在是上屆基哥和普哥的作品太過驚豔,蓋掉了本屆作品的風采,害我在評審過程中一直有種慾求不滿的感覺。不過以客觀角度來看,這五篇作品仍是一等一的佳作,而且風格各異,集結成一本就像Super Junior一樣,可以一次滿足不同口味的讀者。
以下是五篇作品的短評,都是未讀勿入性質,請大家先去買了作品集再往下讀。不意外還是要廣告一下,五月二十九日下午二點半,在台北市文化大學APA推廣中心904教室(就是和平和建國交叉的文化大學大樓),有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第九屆年會暨文學獎頒獎典禮,小弟在下我會擔任全場的主持人,希望大家可以踴躍前來參加。
==================================================
==================================================
〈畢業生大逃殺〉by 文善
這是一篇很成熟、娛樂性很高、也相當具有魅力的作品。特殊的公司併購題材選擇首先就贏人家一截,而作者處理的手法也十分成熟穩健,細節上的處理尤其出色。我想這在處理專業題材時格外重要,有一些作者為了展現自己作的功課,常常不恰當地在故事中鑲入太多說明性文字,反而令人感到淺薄。真正好的專業題材處理在於深入淺出,「說讀者想知道的,說對故事進行有關鍵」,這一點這篇作品處理得相當好。
若要說缺點就是,這篇的震撼性低了一點,我想這是因為比賽的關係。當評審看完十幾篇的殺人故事,有的是連續殺人、有的是分屍,突然跳到這篇以學生商業競賽為主題的故事,就好像喝完超濃螃蟹湯就吃不出炸蟹的味道一樣,稍微有點不習慣。不過若以市場來看,<畢>絕對是很適合刊登在雜誌上,供咖啡或佐餐的作品。
我從以前到現在也看了文善小姐的五篇作品,感覺每一年都不斷地進步,無論是文字、架構、情感描寫上都越來越成熟。不過我總覺得文善的男人寫得比女人好,難到文善小姐也是有個男兒心嗎(笑)?
〈刑〉by 東默農
相當馬修史卡德味道的故事,作者將死刑正義與西門町背景放入故事中,顯現出一種不同的韻味,非常不錯的設定與風格。
故事與推理都有到位,節奏處理是這篇最大的優點,一些情感的細節與矛盾也都有點到,不過以這樣的篇幅處理這麼龐大而深入的故事太勉強了,以致於一些爆發點都顯的虛弱,結尾也來得有點突然。
另一個問題是在評審會議中被提出來的,就是這篇的「典型」還是太重了,雖然背景在台灣,但角色設定卻copy太多既有美式冷硬派偵探的型像,最後會有一種布魯斯威利在台北辦案的感覺,這可能是作者在寫這樣主角型像強烈的故事時,要稍為去思考的地方。
〈盡頭之濱〉by 何敬堯
這篇是這次入圍中我最喜歡的作品。作者以四個主角四段的自述,逐層解析出一場死亡的真相。文字可能還有些生澀,但在架構上非常漂亮,非故事主軸的主角自述與故事主軸的命案偵察在比例上約是8:2,每個主角自述之間又有卡榫相連接,這使得故事在以「自述-他述」方式介紹每個角色的同時,畫龍點睛地將命案關鍵給呈現出來,非常精彩。
相對較差的應該是畫家那段的自述,呈現起來生硬一點,不像其他三段自述生動流暢。
不過在評審會議上,這篇作品也被挑出了一個致命的缺點,還是用藥的問題。這讓我想到去年我評價很高的作品<空白的真相>,也是因為藥品知識的重大瑕疵被刷掉。由於評審團隊中有醫學背景的不在少數,建議參賽者以後在寫下毒的片段時還是要多方查證,以免出現關鍵邏輯不通的情況。當然寫法律的部分也一樣。
〈少女的祈禱〉by 風神
這篇的優點我已經都寫在給誠品的那篇文章中,在工整的偵探探案同時還能有多重的謎底轉折,而且在短篇幅內寫來不見急促,相當了不起的佈局能力。
作者對人物與場景的描寫也很生動,雖然避不開一些動漫式的人物典型(例如兇組長或俏女警),但並不特別妨礙故事完整性,倒是作者對於替代役的制度稍微欠缺解釋,儘管我自己也是當替代役,但看到一個陸委會的役男在警察局中幫小朋友上課,還是感到一頭霧水,連帶一些人物的出場也多少令人困惑。
最後是動機描寫,這是本格作品無法避免的阿奇里斯腱,太深的動機描寫會讓詭計太好猜,變成難以取捨的困局。<少女>的作者已在動機一環下足苦工,可以說已是相當出色,但以現實角度去看,還是會覺得情感轉折稍微生硬一點,但這應該是非戰之罪,無可厚非了。
〈索菲亞.血色謎團〉by 高普
我必須說這是五篇中我覺得比較可惜的一篇。
這是一篇很棒的故事,中世紀的羅馬尼亞,伊斯蘭的禮俗,鄂圖曼帝國的權力鬥爭,吸血鬼的傳奇,非常特別有豐富的設定。
但相對於這樣的設定,推理稍嫌無聊了一點。我在想,高普兄是不是受了上一次文學獎某些評論的影響,上回有人評論說<西巴斯貝之戀>推理性不足,因此高普這回就加重推理線的力道,架設了一條超極工整的推理線在故事中,但這條推理線並不出色,型式太匠氣,謎底又太簡單,反而拖累了原本很活潑的故事。我個人的感覺是,作者架構了一個那麼迷人的時空背景,卻將大半的篇幅放在無聊的格子解謎與訊問上,實在太過浪費。
另外敘事角度也不夠精彩,對故事背景不夠熟悉的讀者來說,以全知觀點寫作可能比較好帶出故事的前因後果,讓陰謀的部分更容易吸收。
以上就是我對五篇入圍作品的個人感想,我的感想和決選評審的想法不見得相同,但也不見得不同喔,因此究竟哪一篇會在這次文學獎中掄魁,在這邊還是要賣個關子,請大家本週六蒞臨年會,謎底自有分曉。
- 2樓. 文善2010/05/30 02:23呃﹐其實我是男人.....
哈哈哈哈﹐曾幾何時有人說我很有女性溫婉的筆觸﹐現在你說我寫男人比寫女人好﹖﹖
可能大學時期遇到很多像阿森的男同學 XD
女性筆調和寫男性角色寫得好並不衝突啊, 也可以用女性筆調把男性角色寫得很有趣吧. 李柏青 於 2010/06/19 03:21回覆 - 1樓. Sampkao2010/05/27 15:41又來叨擾哩
柏青兄,又來你這叨擾哩:D
感謝你對這幾屆徵文獎一系列的努力,太肉麻的話就不說了,總之有目者睹。
其實說句心裡話,我對推理這個門類的鑽研遠不及你們,熱請也同樣不及,倒不是說我不喜歡推理這個門類,而是我喜歡的東西太多,因此用情不專(笑)但我很感謝協會舉辦這個獎項,能讓喜歡創作的我,有機會拓展自己,並接觸沒接觸過的人和事。
你說的對,上一屆我的作品推理性不夠,所以這屆特別想補強,但我是那種無法針對題目而作出解答的人,總想著要拿自己的一套搞特殊,我很難投入純粹的推理樂趣,所以這次又寫了一部怪怪的作品出來,算是個性使然吧。
這次的作品在推理線的部分,似乎不如其他元素出色,我自己看看也真是這樣,然而我在作品中想著墨的點,並不僅止於「偵探找出兇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外,我更想寫「當偵探成為幫兇,協助兇手完善謎團」的這個概念。試想這時如果另有一名偵探前來(譬如由蘇丹所派出),想解開整件事,那麼他將面對的是由兩名毫無關係的人所佈下的更完好的謎團(既由兇手+偵探所構成),難度相形倍增。
這概念以我粗淺的推理閱讀經驗好像並不常見,我當初想到時還滿樂在其中,但顯然我這想法表達的不夠完整,給人的印象仍是偵探找出兇手的傳統過程?
敘述觀點是為了揭露敘事者的驚奇感而服務的,在運用上的確有些綁手綁腳,很麻煩啊 @@
我前兩天爬山腳受傷,希望仍能出席年會,本來想拿「滅蜀記」請你簽名,如果腳會痛可能一些書就不帶了,勿怪 T_T
應該這樣說, 整體故事安排都是很精彩的, 兇手和偵探共謀也沒有問題, 但因為你安排了一樁殺人案, "Who does it"無可避免一定是故事重心, 你也花了相當的篇幅在處理這個部分. 但只能說用畫格子+儀式朝拜破綻來找出兇手, 實在太浪費整個精彩的故事背景了. 如果沒有辦法設計另人拍案驚奇的謎題, 其實就不用設謎題了, 用動態冒險來帶動情節, 我覺得也很痛快啊.
以上一點意見, 供參考啦.
李柏青 於 2010/06/19 03:1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