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明朝的那些事兒 + 朱元璋傳
2008/05/31 17:00
瀏覽4,669
迴響2
推薦7
引用0

<明朝的那些事> plus 朱元璋傳

 

    據說這是中國這一兩年最紅的歷史類書籍,銷售量是用百萬本來計算的,作者當年明月是一位年輕的公務員,用很現代、年輕的筆調,敷寫明朝三百年的歷史。目前台灣出版到第四本,我則只剛看完第一本,從朱元璋寫到朱棣兵變。

 

    的確,這是一本十分精彩又好讀的書。它不是小說,因為它沒什麼創作部分,它也不能算是歷史敘述或評論,因為它含了太多作者主觀的情緒與見解。文字讀起來就像是寫得很好的網路史論,有考據、有內容、還有很多神來一筆的嘻笑怒罵,當然,因為這本來就是作者部落格上的文章。

 

    <明朝>一書最有趣的就是作者幫歷史人物心理下的註解,配合周圍情境的描寫,讓歷史場景一下就活了起來。例如作者寫陳友諒殺徐壽輝那段,簡直是生動的不像話,彷彿就像透過銀幕看到陳友諒那股冷冷的眼神;作者也很喜歡在一些戰爭的地方加上一些吆喝,例如什麼「朱允文,把你的寶座讓給我」之類的,有點煽情,不過因為時點掌握的好,可以讓讀者更快進入戰爭的場景去。

 

    作者也在敘述中加入很多評論,像是有一大段「名將論」就讓我覺得很新鮮,這種感覺就是讀史讀很多,讀到真的很有心得,而不是只是考古學究之言。另外作者在寫朱棣殺人那段「寬容論」我也很認同,寬容從來不是軟弱,凱撒肯任用和他妻子通姦的男人,是因為他目空一切,朱棣要在南京城內瘋狂殺人,是因為他對自己皇位合法性的沒有信心。寫得真好。

 

    看完這本書後,今天又在電影台看到胡軍演的朱元璋傳,不過只有下集。以往我對朱元璋不是那麼有興趣的,不過因為剛看完歷史上他的生平,所以就想看看戲劇的表現如何,結果發現也滿好看的。胡軍演朱元璋感覺文質味還是重了一點,不過已經十分精彩,把朱元璋那種草莽、不修邊幅,但又隨時變臉、猜忌多疑的形象表演得很細膩。像是一段朱元璋分封諸王後,和湯和徐達一起喝酒談笑的場景,前一秒還把國家大事當笑話講,後一秒就因湯和一句話讓氣氛變得肅殺,情緒轉換之間流暢;最後馬皇后去世一段則是情感深刻,令人動容。

 

    我想朱元璋這個人實在只能用傳奇形容,他的父母親餓死,他自己也差些就要餓死,現在文明社會,要想像「餓死」實在不容易,可能是營養不良產生疾病,或是其他疾病而因為沒有營養所以無法抵抗,但若是一個自由人,就當著自己兒子的面活活餓死,這不僅是悲哀,更令人顫慄。而朱元璋就是在這個最殘酷的環境中活了下來,然後打敗其他豪傑,然後將全世界最強悍的蒙古人逐出中國,登上了中國最高的位置。用現代語法來說,大概可以想像成一個衣索匹亞餓到只剩骨頭的孩子,長大後帶領非洲大軍消滅美國,當上美國皇帝一樣。這無論從歷史或是從他個人角度來看,都是一個了不起的傳奇。但接在這傳奇之後屠殺與恐怖政治又讓這個傳奇更為傳奇,就像前面那個衣索匹亞孩子征服美國後反而開始整肅非洲將領一樣,朱元璋是用一種幾近歇斯底里的手段在對付他的那些老戰友。我相信他身邊那些「淮西勳貴」的,結黨營私者有,貪污腐敗者有,仗勢欺民者有,但絕對沒有到那種每次就要殺個幾萬人的程度;朱元璋當然有很多理由去殺人,痛恨貪污、老婆死、太子死之類的,但這種程度的殺人還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這一點,我對於<明朝>一書作者的態度就覺得有些不可理解,作者對朱元璋的屠殺沒做太多評論,對朱棣的屠殺倒是用一句評道出很深的反感,我倒是找不出這種差別待遇的基礎。

 

    簡言之,<明朝那些事>和朱元璋傳都很好看,推薦給各位參考。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文學賞析
自訂分類:其他書評 影評
迴響(2) :
2樓. 甩到爆胎
2009/01/16 01:33
愛好歷史的人

自從第一次看見龍祥電影台撥放朱元璋(胡軍演)我之後一看在看

我感受到的是.他父母雙雙去世之後...他到底是怎麼活下來的....仇恨還是國恥....還是某些令他不得不忍辱偷生....不然一般像這樣的小孩在古代...除非他有些才幹不然...要再那樣時代活下來....除非是天生條件好...可是朱元璋亦沒有...家境來說亦是落寞....再說漢高祖劉邦也是草莽出生.....可是他是靠著眾人之力...憑著自己的判斷(不過劉邦的時代說強國也頂多只有項羽...而且跟項羽決裂時候也頂多是2分天下)可是朱元璋劇中有北面的(元朝)東面的(陳友諒)南面的(張士誠)這樣看來..除ㄌ讓彼此間互相征戰自己做收漁翁得利之外別無他法.梢有不甚可能導致滅國......跟版主說的衣索比亞的推理幾乎是相同....因為一個從0到100啥也沒有的人來說....如果不是有外星人幫他不然就是他是怪物.....

如果朱元璋活在現代...不曉得能不能統一大陸ˇˇ

1樓. cc
2008/09/20 11:18
很不錯的故事
明朝那些事兒=柏陽曰(搬到明代的資治通鑑,敘事及評論,抄的還真徹底,但大   陸人看起來很新鮮)+
                         大陸土話(增加趣味)+
                         電玩三國誌(人物介紹)+
                         無釐頭卡通(引起讀者共鳴)+
                         農民起義+血腥鬥爭(大陸人最擅長描述這些心理,不是嗎?)+
                         歷史王朝共鳴(比起二月河,邏輯嚴謹,但缺乏二苦研紅學的詩詞)+
                         熟悉百家講壇的大陸民眾
                     =  銷售奇蹟



呵呵..很有見地...

我看到第三本和第四本時開始覺得很無聊...

畢竟就看到那些朝官在鬥來鬥去...尤其是嚴嵩和徐階那段更是無聊...

看完以後就想...16世紀歐洲雖然還是在打來打去...但也開始文藝復興..也開始大航海時代...而中國這些最頂尖的知識份子還在研究八股文和青詞..不落後也難..

李柏青2008/09/30 03:33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