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中國經濟需認清中國是唯一前三季GDP正增長及外媒正面評價事實
一、 IMF預測中國是主要經濟體中今年唯一正增長國家
美國雅虎財經新聞網稱中國正在鞏固其作為世界貿易大國的地位,使新冠疫情及中美貿易戰危機解除,對從防護服到居家辦公技術等各種產品井噴式的需求,使控制了新冠疫情的中國獲得了創紀錄的全球出口金額,中國工廠快速復工時,世界其他地區還處於疫情封鎖狀態之中。儘管特朗普政府強徵關稅,但中國向美國出口量仍然強勁。中國的出口業績的確證明了它作為世界工廠的牢固地位,中國9月份出口連續第四個月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說,在新冠疫情控制住之前,世界經濟仍然面臨不均衡的複蘇。中國仍然是唯一預計出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預計今年增長1.9%,2021年增長8.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佈最新“世界經濟展望”,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將萎縮4.4%,IMF 表示,全球經濟仍深陷衰退。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認為,全球經濟正從深淵中恢復,所有國家都將踏上“漫長攀行之路”,這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IMF 預測發達經濟體今年將衰退5.8%,其中美國經濟將衰退4.3%,歐元區經濟衰退8.3%,英國經濟衰退9.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將衰退3.3%。中國將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2020年IMF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期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基金組織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調升至1.9%,較6月時的預測高出近1個百分點。主要是基於中國採取的兩項重要措施——果斷控制疫情,並推出重要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持續為經濟復甦提供了支撐動力。奧爾基耶娃認為中國經濟反彈對對全球經濟有積極影響,具體包括三方面:(1)對於依賴出口的國家,中國進口需求提振促進商品價格反彈,緩解了上述國家的經濟壓力(2)對於在全球鏈與中國密切相關的國家而言,中國經濟反彈為其提供了增長引擎(3)在增強全球戰疫信心方面,中國加入全球共同研發疫苗中大幅增強全球戰勝疫情的信心。
二、 CNN及OECD報導中國正贏得全球經濟復甦
《華爾街日報》日前刊文稱儘管世界上很多國家還在努力控遏制新冠疫情,但中國的經濟復蘇進一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摩根大通將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期從4月份的1.3%上調至2.5%。世界銀行和其他機構也上調了預測的中國經濟增長率,中國是今年全球唯一一個有望實現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世界銀行前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哈拉斯說,新冠疫情也將有助於擴大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作為發展中國家裡最大的經濟體,中國將變的更加強大。隨著第三大經濟體日本進一步落後,中國在疫情后世界的經濟地位可能會更加穩固。中國年人均GDP為10800美元,到今年年底,中國在全球GDP中的份額可能上升約1.1個百分點,是2019年獲得份額的3倍多。相比之下,美歐的份額均略有下降。預計到年底,中國經濟總量約為14.6萬億美元,約為全球GDP的17.5%。中國能在全球低迷中逆勢增長,更增添了其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中國經濟雖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但也受益於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作用,中國成功擺脫疫情並保持工廠運行,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反而更強了。
經合組織(OECD)發布20國集團2020經濟展望中期報告,預測今年全球GDP將縮水4.5%,美國CNBC網站稱中國預計今年GDP增幅為1.8%,是20國集團中唯一今年預計實現GDP正增長的國家。相比之下,美國今年經濟預期增幅為負3.8%,歐元區今年GDP增幅將為負7.9%。印度、阿根廷、英國、南非和墨西哥的情況更為糟糕,預計這些國家的經濟都將縮水10%以上。香港《南華早報》稱中國正在做“持久戰”準備,提出“雙循環”戰略。中國生產商在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成本競爭優勢已降低,但中國製造商生產更高價值零部件的能力越來越強,中國正逐步開展從投資轉向消費、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的再平衡。
三、評估中國大陸經濟需客觀不可誤導民眾
《經濟學人》是相當權威的西方財經刊物,是少數對中國經濟作出客觀評論的媒體。西方國家充斥中國崩潰論,《經濟學人》呼籲西方社會應矯正對中國經濟「不堪一擊」的想像,同樣台灣部分人士漠視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及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事實以雙標批判唱衰中國經濟會誤導民眾也是不好。聯合報鳴人堂賀軍先生的「十三五規劃期限將至:地攤經濟仍難以挽回中國困局」一文中說中國連各種相關經濟數據都難以攤在檯面讓世人檢視評估實在是違心之論不符事實,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世界各國媒體認證,中國是唯一經濟正成長的國家,如此優異成績卻說人家經濟數據難以攤在檯面實在不客觀。
賀軍先生一直批判李克強總理所提的地攤經濟,當然地攤經濟對提升中國總體經濟並無幫助,經濟問題還是要靠出口外銷,但地攤經濟可以解決一些窮人的吃飯就業問題並非一無是處。台灣也有很多攤販,不能說攤販就對經濟無貢獻。中國的人均GDP已達10800美元 換算為每月人均收入為人民幣5940元相當於新台幣25542元並不低,由於中國大陸有14億人口,當然有貧富差距,所以李克強總理說有6億人月收入低於1000元,事實上,李克強的說法是中共官方有意釋放中國的收入數據,藉此強調中國尚有六億人民收入偏低。因此,中國即便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本質上仍應屬於「發展中國家」,避免美國要求世貿(WTO)將中國列入發達國家之列,取消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
據西班牙《起義報》網站報導,在全球所有國家都受新冠疫情蔓延所引發的經濟災難後,中國成功提振經濟,而美國經濟則持續下滑。中國經濟復甦走在了世界前列,引來各路外媒和經濟學家們的矚目。彭博社說“中國經濟繼續作為全球唯一的主要增長引擎。” 《紐約時報》也指出,中國向世界證明,只要病毒能得到有效控制,經濟就可快速反彈。路透社稱,全球經濟復甦實際上取決於中國的復蘇,因為中國的需求和生產使世界經濟維持運轉。《紐約時報》稱,中國在今年和未來幾年至少佔據30%的世界經濟增長。德媒也稱中國經濟復甦是德國汽車公司的救星。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說,“中國貿易增長,而其他國家仍在疫情中掙扎”。當世界大部分地區在疫情陰影下小心維護經濟復甦勢頭時,中國經濟開始大步前進。彭博社稱,IMF的數據顯示,在疫情背景下中國GDP增長將遠遠超過美國。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研究主任高路易稱,預計中國2020-2030年的平均增長率為4.5%,中國經濟規模有望在2030年超過美國。在長期預測中,中國仍將是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