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對話>
2017/10/28 09:29
瀏覽398
迴響2
推薦5
引用0
這首詩是思恩對於生命的重新理解,我們總以為會動的才是有生命的,有一天我想這些建築物會不會也在講話,會不會也像人有門第之見呢?這是思恩突如其來的想像,拋磚引玉讓大家也想想!歡迎表達想法喔!
〈無聲的對話〉 思恩 2014/3/25
非指聾啞人士的手語。無聲的對話。開天闢地以來始終在。人。自然界萬物。無生物。之間。無聲傳遞。心意。善意。為的是靈魂。而非心智。只是有誰。傾聽。探見。露水的高歌。礦物與植物的交流。桌椅的唱和。萬物為一。一即一切。的融合。毫無斧鑿痕跡。
在人類世界裡。無聲的對話。更霸道的出現於。建築物間。食物之間。人類漠然之情。就在。朱門酒肉臭。自掃門前雪的。生活中。歷史中。
金碧輝煌的高門大第。對比。破落戶之窮酸粗陋。這會是怎樣的對話。端看主人的質素。抑或是。建築物。的世界中。也有門第之傲氣?
多工法精緻的菜餚。對話。殘羹剩菜。會不會有。人性的一面?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2) :
- 2樓. 思恩May2017/11/10 22:48焦聖洪回應: 前輩詩人吳晟曾敘述生命的長度:每一個細胞,都和生命本身一樣古老。
生命被定義為會自我延續,以是我們也定義了死亡;所有生命以外的物,都被定調為無情。
然而生命本身存在的意識,並不如其表層意識所顯現的「存活」、「延續」那麼簡單。生命是亙古以來的意識以下邏輯,非僅為生存的人類邏輯所能理解。
人無法理解生存,因此寂寞、因此焦慮。所以,人與萬物,何時才能對話呢?
停止移動,可以是止觀,或許也意指死亡。若願意遁入萬物,我們的意識,也許,能得到重生。
思恩May回應:謝謝您這樣認真的品味,感受這首詩,您說的已經很深刻了! 每一個細胞本身也是一個生命,所以癌細胞恣意生長,人卻無力阻止。「我們也定義了死亡」這句說得好,用了「定義」表現了「死亡」這件事是人的感覺,人的眼界,因為人認為死亡,生命即停止,但其實也許轉換其他生命形式,而這些意識的確是人無法理解的,人的眼界所到達不了的! 但是我絕對相信物是可以表達意識的,只是五官人可能聽不到!我曾經看過西方國家有一個專家可以跟海豚溝通,台灣有人可以跟植物對話,這世界無奇不有,我相信也有人會和無生物對話。有時候感覺風啊!水啊!在說話,在唱歌,所以建築物,菜餚啊等等也有可能對話,只是人類聽不到。不過其實這首詩還有一個隱藏的意思就是人和人之間的「門第之見」,藉由建築物和菜餚......來諷刺!這點我沒有刻意說明,是想把議題只放在生命之上,而這生命自然也包含人類之間的生命,人性的省思!當然要深談議題就多了,所以全憑領略了! - 1樓. faith2017/10/29 00:22
真的, 當我撫摸原木 , 有時可以感受到它的脈動, 甚至它的吐納,
最不忍心的是那被切割成一片一片, 薄薄的樹皮, 被貼在木門或衣櫃門上,
有時我遠遠望去, 還能感受到那樹皮聲聲的苦痛.
您的感知力很敏感呢!佛說萬物皆有靈,我們大部分人只是聽不到它們的對話而已!感謝您的回應!讓我在創作中,有被理解的感覺! 思恩May 於 2017/10/29 10:1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