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從建中徐校長的「名校生遊民不等值」談話被曲解談起
2015/11/23 07:49
瀏覽730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從建中徐校長的「名校生遊民不等值」談話被曲解談起

林泉利

 日前台北市建國中學班聯會行政部門昨天中午邀請校長徐建國舉辦座談會,討論校園事務。根據建中學生媒體《東海東》報導,在討論「可否穿著運動服進出校門」時,徐建國認為這需要專業的判斷,表示「並非採納較多人的意見就是民主」,並舉例名校畢業的人跟無業遊民,「都是一人一票,這是不公平的。」此言引發爭議和外界批評。日昨徐建國今天回應,他是講解政策演進過程,自己絕對沒有這種觀念,卻遭《東海東》誤解感到很無奈。

 

 還原徐校長之所以會如此「說教」是因為班聯會幹部希望建中開放進出校門不一定要穿制服,體育服、班服、社團服或活動紀念服應都可以穿;他當時回應,民眾多不認得建中運動服,他沒有覺得它好看或不好看,但願意試辦讓當天有體育課的班級統一穿運動服進出校門。因為反對學生希望投票決定穿著所以徐校長把名校生與無業遊民當類比,顯然校長引喻失義,當然造成軒然大波,如今再費口舌解釋,似乎又太晚了!

 

 但是話說回來,今天抨擊徐校長的社會人士與反課綱的建中學生朱震等,拋除民主選舉票票等值外,在平常日子裡,名校學生所擁有的特權難道與餐風露宿街頭的遊民享有等「等值」待遇?反課綱時期建中在校長生無視法律的約束大膽衝撞教育部,媒體何嘗不是因為朱等是名校學生而予以寬容,享有法外特權時有否想到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沒有嘛!至於名校如建中、一女中始終不願改變制服顏色,多少因為社會把制服與明星高中劃上等號,徐校長希望穿戴整齊與避免路人有所批評,當然更是自恃名校形象罷了!


【影片曝光】名校生遊民不等值?建中校長這樣說

 

台北市建國中學班聯會行政部門昨天中午邀請校長徐建國舉辦座談會,討論校園事務。根據建中學生媒體《東海東》報導,在討論「可否穿著運動服進出校門」時,徐建國認為這需要專業的判斷,表示「並非採納較多人的意見就是民主」,並舉例名校畢業的人跟無業遊民,「都是一人一票,這是不公平的。」此言引發爭議和外界批評。徐建國今天回應,他是講解政策演進過程,自己絕對沒有這種觀念,卻遭《東海東》誤解。
 
根據《東海東》報導,有建中學生提到多數人皆認為穿著制服相當不方便;但徐建國認為可以穿制服進學校後,再換運動服,他個人認為運動服不好看,穿運動服進出會影響外界對建中生的觀感,徐表示若大部分學生有此想法,他會考慮試辦讓當天有體育課的班級統一穿著體育服進出校門,並舉例他擔任建中代理校長時廢除髮禁,卻遭不少學校打電話譴責,認為建中造成其他學校困擾。
 
由於11票是民主基本價值,《東海東》報導一出,引來許多批評聲浪。徐建國解釋,昨天有學生希望建中開放進出校門不一定要穿制服,體育服、班服、社團服或活動紀念服應都可以穿;他當時回應,民眾多不認得建中運動服,他沒有覺得它好看或不好看,但願意試辦讓當天有體育課的班級統一穿運動服進出校門。
 
徐建國說,有學生提出10年前建中率先廢除髮禁,他解釋這是政策演進過程。他說當年教育部發公文、學校照辦,但若要從內部決策,他建議班聯會先在校內舉辦問卷調查、公民論壇,接著定義穿運動服的時機,再舉行全校投票,通過就送校內服裝儀容委員會討論,再通過就先試辦1個月,接著決定繼續或取消。
 
徐建國說,最近剛好在選舉,他才以選舉為例解釋政策演進,他說1930年代有些國家女人、黑人不能投票,有些國家規定讀大學、有不動產可以多投1票,現在11票是演進過程。他當時舉例:可能有建中畢業生後來拿到政治學博士,和無業遊民一樣1票,會不會很不公平?但現今社會已經無法說服別人「為何讀完大學要多一票?有房子要多一票?」徐建國說他自己大學讀法律,「再怎麼沒有民主素養也不可能講這種話,這種思想不可能存活在一般社會。」、「我不可能認為沒有讀書的比較低下,有這種思想,不配當建中的老師甚至校長,早就被趕出去了。」他說若《東海東》學生有錄音,可以重播聽看看。(蔡永彬/台北報導)

今天中午,《東海東》從建中班聯會行政部門轉錄座談會影片(本文影片也轉自該處),《蘋果》從第1708秒聽到第2107秒,徐建國發言如下:
 
「很多制度的設計,我們今天、我請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今天讀建中,將來去讀台大、清大,結果呢,投票的時候選總統跟選立委,你都只能投1票;我住在你們家隔壁,我只有小學畢業、我是1個無業的遊民,我什麼事情都不懂,然後社會的什麼東西我都不配合,我是1個非常沒有、沒有品味的1個人。結果呢,你投1票,我也投1票,你覺得這樣公平不公平?在1930年代之前,你去查很多國家,在開始投票的時候是不公平的,對不對?學問讀這麼高,怎麼你投1票,我也投1票呢?你投A我就投B,我們2個就抵銷,你覺得這樣公平嗎?是不是?不公平嘛!是不是你應該投2票或3票,或者你投1票的價值等於是我的2倍或3倍,這樣比較合理啊!
 
比如說類似這樣,可是為什麼現在呢、演變到現在,變成大家都投一樣?有一個問題在,什麼問題?以前我在教公民的時候講的問題,什麼問題?就是為什麼你投的票數是我的2倍,而不是1.8或是2.2?請你解釋給我聽聽看,就是說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就是這個問題啊!擺不平嘛!有人認為說應該3,有人認為說2.5就可以,這到底要怎麼算?用什麼畫分?博士3、碩士2.5?還是怎麼樣?就是到底要算幾倍呢?這個就是擺不平的地方,所以演變到這100年來,乾脆大家都投1票。
 
事實上,這個是不合、比較不符合一般的那種觀感,可是到現在變成一種解釋就是說:反正你是人、你有投票權,你就投1票,你的權利就跟我都一樣,可是真正講起來這個投票的意義不是這樣,對不對?可是現在演變成這樣,可是現在大家也多數人能夠接受啊!大家所有教育都被教成這樣,是不是大家都可以接受?好吧!那這樣就好。對不對?
 
在早期,女生沒有投票權,是不是?不是嗎?1920年之前,很多國家女生沒有投票權,有的黑人沒有投票權,是不是?所以等等等,我現在講的意思並不是說要講以前對,還是現在對,我的意思是說,這個過程當中一定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而且可能沒有辦法找出一個東西大家全部都能接受,所以我想我願意努力,往這個方向去走。
 
所以我是建議說,往公民論壇然後這樣做,讓大家都弄清楚,然後投票的意思是什麼?好,那就去做問卷,問卷調查起來,如果說有超過一半以上、或者6成以上的同學都想要這樣做,那我就來試試看。我們不怕開第1槍啊!對不對?因為沒有對錯的嘛!是不是?穿運動服進來就是錯的嗎?不是嘛!誰規定?沒有人規定這樣啊!只是說大家以前一直覺得這樣,世俗、大家認為我們應該這樣而已嘛!是不是?對啊!但是要做這件事情要有一定的條件,否則、但是我講真的到現在我還不太想要說,大家穿那個叫什麼?你剛剛講的,社服是不是?還有球隊衣服,對不對?社服、球隊衣服,那個什麼?班級衣服?反正什麼衣服,只要是學校有任何一個團隊做的,或者是說我們這個社團做的紀念服什麼的,通通可以、都可以穿這樣進來,目前我還是希望暫時不要做到這樣子。這是我的希望,可能達不到,但是我比較希望,至少不是這樣子的(編按:應指穿制服進出校門)、就是這樣子的(編按:應指穿體育服進出校門)兩種。那我覺得我還可以想要試辦看看,全班一致的情況之下,我覺得我還、目前我是可以接受這樣子,最多的底線啦,可能不一定讓你們滿意,不過這是我的想法。」

校長談選票不等值 建中校友翟本喬:你再說一遍!

2015-11-21 12:27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台北市男子高中第一學府建國中學,在校長徐建國一席話表明「名校畢業生與無業遊民票數相同並不公平」後,引發各界反對聲浪,部份網友表示票票等值本就是一個民主國家的「基本款」,連建中校友翟本喬也在臉書抨擊這種說法,建中反課綱學生朱震表示:「他(徐建國)是一個覺得我們太自由被檢舉會很困擾的校長。」

 

和沛科技公司翟本喬昨日於臉書針對建中校長徐建國發表對建中的一連串談話表達不滿,他驚訝此番言論竟是出於建中校長之口,認為校長沒事就要操一下學生的想法不可取,也表示建中學生若是能自由選擇穿制服或運動服進出校門,恐怕就此失去建中的整體感;其中強調名校畢業生「跟只有國小畢業的無業遊民,雙方的學識有所差距,『卻都是一人一票,這是不公平的。』」說法大表驚訝,直呼:「你說什麼???再說一遍???」

 

李昶佐總幹事吳崢也於臉書抨擊建中校長的選票邏輯。認為民主的時代從女人不能投票、窮人不能投票、有色人種不能投票,一路走來長路漫漫,今天卻有人想往回走,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吳崢表示,所謂「一人一票」的民主概念,不只是因為人人平等,更要凸顯人的價值不該由自身的社會地位決定,若是淪為票票不等值,民主社會將會淪為世襲社會,普羅大眾最終也會只剩下一條路:革命、奪權、重分配。他表示:「我想校長可能不是很懂吧。」

 

名校生遊民投票權說 呂秋遠籲勿看標題就殺人

Yahoo奇摩新聞  20151122 上午10:32

名校遊民投票權說 呂秋遠籲勿看標題就殺人(中央社/資料照片)

台北市建中學生刊物指校長徐建國舉名校生和遊民一人一票不公平,引發網友熱議。律師呂秋遠今天在臉書上撰文指出,以學歷作為投票權行使的重大缺失,與性別、財產都一樣,就是三個字:憑什麼?但呂秋遠也呼籲,還是要看完徐建國的完整發言再來評論,「看媒體標題就殺人的人,你們拿什麼賠校長啊?」

 

建國中學班聯會行政部門日前邀請徐建國舉辦座談會討論校園事務,後來建中學生媒體「東海東」報導指出,在討論「可否穿運動服進出校門」時,徐建國認為仍需要專業判斷,他說,名校畢業的人跟只有國小畢業的無業遊民,雙方的學識有所差距,「卻都是一人一票,這是不公平的。」此番言論引發外界爭議和批評。

呂秋遠今天在臉書上撰文指出,以學歷作為投票權行使的重大缺失,與性別、財產都一樣,就是三個字:憑什麼?隨著歷史演進,許多國家紛紛廢除了性別、財產,乃至於學歷的限制,現代的民主國家都認為,一個人是否適合投票或從政,與這些因素都無關,而是與一個人的道德、能力等相關,這就是投票資格限制的血淚史。他說,每一種良善的制度,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前輩幫我們爭取的。

呂秋遠表示,如果把徐建國的發言去脈絡化,大概就會得出他支持「建中、台大投票權高於遊民」這樣的論調。不過,如果把他的發言重複多看幾遍,就會發現他其實只是想藉由投票制度的演進說明,「原始的投票設計會隨著時代的進展而不同」。

 

徐建國的言論飽受網友批評,呂秋遠則為他抱屈,認為大家還是要看完完整發言才來評論,或許會比較理想,「我們罵完校長,立刻就會有新的新聞掩蓋住這件事了,但是校長以後可還是要做人啊!」「看媒體標題就殺人的人,你們拿什麼賠校長啊?」

票效公平說惹議 建中校長指遭誤解

2015-11-22 03:44 聯合報 記者邱奕寧、陳靖宜/台北報導

北市建中學生刊物「東海東」指出,建中校長徐建國認為名校生和遊民一人一票不公平,語出驚人引發網友熱議、罵聲連連,徐建國昨受訪時表示並無此意、遭到誤解,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說,票票等值,但提到對弱勢者好,其實也是保護自己。

 

建國中學班聯會行政部門日前邀請徐建國辦座談會,回應學生校務問題,討論到「可否穿運動服進出校門」時,徐建國認為仍需要專業判斷,並非採納較多人的意見就是民主,以名校生和無業遊民舉例,二者學識有所差距,「都是一人一票,這是不公平的」,引發批評。

 

徐建國昨受訪時表示,這句話不符合民主原則與精神,如果真有說這種言論,學生在現場早就噓他了。徐解釋,學生希望爭取開放穿著制服以外的服裝進出校門,不只運動服還有社服、班服等,但是否開放運動服,往年表決都未通過,面對學生再次要求,自己願思考運動服的可行性,但其他項目不予考慮。

徐建國認為,要讓學生了解制度演變會經過一段過程,後面還以世界各國投票方式為例,徵詢學生意見,並以提問不是定論的方式和學生溝通。對自己在學生刊物上被誤解,徐建國不以為意,認為各界看得到自己的言行舉止,也不會干涉學生刊物內容。

 

柯文哲昨出席活動表示,該問題在民主政治的學理上討論過許多次,普通、平等、直接、不記名的民主投票方式也是到後期才出現,自己主張票票平等,而過去也曾提過,「對弱勢的人好,其實是保護自己」,因社會讓弱勢者無路可逃時,其實反而會造反。對於學生制服問題,柯直言這是校內自治,「歡喜就好」。

 

 

「名校生與遊民一人一票 不公平」 建中校長失言遭噓爆

作者張潼╱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20151122 上午5:50

中國時報【張潼╱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建國中學校長徐建國20日與學生座談,舉例時脫口說出,建中畢業、台清交等名校畢業的人,和只有國小畢業的無業遊民,雙方的學識有所差距,「卻都是一人一票,這是不公平的。」;此話遭校內媒體《東海東》披露後引發各界批評,但徐昨受訪時澄清,是學生「誤解」他的意思。

運動服問題扯到投票

 

建中班聯會20日中午與徐建國座談,與會者盼開放穿運動服進出校門,但徐認為應逐步推動,就像投票制度也是慢慢演進而來。

據班聯會行政部門昨公布在網路上的影片,有學生反映希望開放穿運動服進出校門,且多數同學在問卷調查中,確實都提到穿制服不方便。

 

未料,徐建國卻突然「天外飛來一筆」以投票制度為例,指今天讀建中,將來去讀台大、清大,結果投票選總統時,跟住在家隔壁,只有小學畢業、什麼事情都不懂的無業遊民一樣都投一票,「你覺得這樣公平不公平?」可是演變到現在(指一人一票、票票等值),因為擺不平什麼樣的人要加權、如何加權,乾脆大家就都投一票。

 

徐建國話鋒一轉說,早期有些國家女人、黑人也沒有投票權,因此,他並不是要講以前或是現在哪個是對的,而是(制度演變)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同的想法。所以,關於能否穿運動服進出校門,他建議先做問卷調查,如果超過6成同學都想這樣做,那就試試看。

這段「名校畢業生」與「小學畢業遊民」不該票票等值說法,讓建中學生當場傻眼,建中刊物《東海東》披露後,迅速在媒體及網路延燒並引發撻伐。

徐建國:學生誤解了

徐建國昨受訪時重申,只是以投票制度的演進,比喻學校政策也應循序漸進推動,他是學法律的,不可能講出這麼沒有民主素養的話,如果有這種思想,不配當建中校長、老師,應是學生誤解他的意思、下標題也太偏。

 

不過,20日在場的建中學生呂國瑋表示,校長的舉例讓在場10幾個學生同感錯愕,認為不符合現在的民主制度,校長應對自己說出來的話負責。

《東海東》游姓主編也說,徐建國舉的例子聽起來邏輯不通,也很不恰當,所以才在報導中披露這段話,不認為有斷章取義。

 

 

 

                                                                                                               

 

「我不喜歡 你也不可以」師大校長憂社會民粹化

 

 

2015-11-21 11:20 中央社 台北21日電

台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今天說,社會民粹化,現在學生思維是「只要我不喜歡,你也不可以」,彼此尊重減少,言語霸凌嚴重。

張國恩出席「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時表示,10年前有一句流行的話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影響當時年輕人,引發社會檢討和批評,但樣的價值觀,至少還是在不影響他人情況下。

他說,現在年輕人思維已徹底改變,變成「只要我不喜歡,你也不可以」,每個人的價值觀,都要求其他人一定要接受,不接受也不行。

張國恩表示,這樣價值觀的養成和社會「民粹化」有關,民眾對彼此的尊重減少,在年輕人間也造成相當大問題。以教育現場而言,言語霸凌已是所有霸凌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

張國恩會後接受中央通訊社記者採訪表示,每人價值觀都應獲尊重,不能「硬塞」在別人身上,「你不認同,不能阻擋別人認同」。

他說,「只要我不喜歡,你也不可以」不是針對學生運動,而是觀察和反思部分年輕人價值觀。以網路社群為例,經常出現的狀況是當有人講出不符社群多數看法的主張,動輒遭圍剿、刪文,甚至被封鎖帳號,形成許多「排外」小團體。

張國恩表示,霸凌情況嚴重影響下一代成長,教育工作者應教導學生具備「自我輔導」功能,面對挫折不要過度解讀。

他說,「只要我不喜歡,你也不可以」價值觀只是發展到更開放民主社會的過渡期,當大多數人都能釋懷,並懂尊重別人想法和主張時,這種言語霸凌和排擠也就無效了。

教育團體聲明:回歸專業 不隨政治擺盪

2015-11-21 10:39 中央社 台北21日電

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今天在台北舉辦聯合年會,會中發表共同聲明,要求教育政策回歸專業,不隨媒體、民間團體和政治擺盪。

 

聲明中指出,隨著網路科技發達,民眾透過社群媒體參與公共政策已成為趨勢,政府決策也必須走向專業和透明化。但有時不免因為錯誤資訊的散布,導致一些立意良好的政策遭到誤解和扭曲。

 

教育學術團體呼籲,教育政策應擴大專業參與範圍,秉持教育基本法保持教育中立原則,以學生學習為核心考量,不應是各黨派政治利益角力下的結果。

中國教育學會理事長甄曉蘭表示,在擬定政策時,尊重學術專業非常重要,不要隨媒體、民間團體和政治擺盪而失去整體教育圖像。

 

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目前十二年國教入學分發制度已逐漸平穩,未來不會有太多變動,希望能回歸平穩運作。在決策上,他一直都相信,「集體智慧」能產生更大的能量,能為台灣教育打造新的藍海。

 

 

多數≠民主?建中校長:學識不同 遊民、名校生票效相同不公平

2015-11-21 07:51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建中服儀調查,校長徐建國發言惹議。 報系資料照

昨(20)建中舉辦校長座談會,根據建中校刊《東海東》報導,在座談會中,校長徐建國也一併回答了學生對於校園事務所提出的問題。然而,在回答關於能否「開放學生穿著更便於活動的服裝進出校門」時,校長卻表示「並非採納較多人的意見就是民主」,說名校畢業者與無言遊民的學識有所差距,認為「一人一票不公平,需專業判斷」。

 

在座談會中,有學生提出意見表示,對於建中的認同感不需要透過制服來塑造,在屢次問卷調查中皆顯示多數學生認為如此。對此,校長回應雖然可以考慮試辦,不過「不該全然採納學生的意見」,認為「這項決定需要專業的判斷,但很願意傾聽學生的聲音。」校長甚至舉例「建中畢業、台清交等名校畢業的人,跟只有國小畢業的無業遊民,雙方的學識有所差距,『卻都是一人一票,這是不公平的。』」

建中校長此言一出,馬上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認為這就是「菁英主義」和「民粹主義」的差別,指出「有人認為知識不足的選民即使用多數決決定了政策,可能最終執行上會因為不夠周全導致失敗」、「但是也有人認為我是社會的一份子我就有權利影響決策,至於結果成功與否由全部人來承擔」。

 

除此之外,也引起一片撻伐,有人提到建中校長對於「『票票等值』四個字的重量,是這種理解程度」,顯然「民主的素養說不上是專業」,也有校友出來痛批「這不是違憲,什麼才是違憲?」、「校長怎麼一個比一個爛」,還有人開玩笑說「老年人與年輕人票的價值等值才是大問題」、「名校畢業生變無業遊民的話怎麼辦呢?」

 

而在建中青年臉書的討論串中,更不乏網友語重心長的說:「社會底層的人或許看不到上層的世界,但他們會支持願意關注底層的候選人」、「如果自詡是精英學校,麻煩校方有點前瞻性」,也有人說,校長這樣的話,可說是無知到連歧視都不知道是什麼了。另外,也有人稱讚報導此事的建中校刊,認為「建青成為獨立媒體後品質有飛躍性的提升」。

 

 

建中校長發言惹議 柯P:對弱勢好就是對自己好

 

 

2015112115:48

台北市建國中學校長徐建國一席「並非採納較多人的意見就是民主」的言論引發爭議。北市市長柯文哲今受訪表示,人類最早的民主也不是票票等值,而是經過很久演進才變成普通、平等、直接、無記名的方式。他認為對弱勢好其實是保護自己,如果一直不幫助弱勢,最後會讓他們無路可逃,最後可能造反,因此他呼籲徐建國「對別人好就是對自己好」並強調「以我現在的政治理念,我還是主張票票等值」。

柯文哲表示,票票等不等值的問題在民主政治的學理上也討論過很多次,人類最早的民主也不是(現今的)普通民主,「普通、平等、直接、無記名這種民主政治,也是很後面才出現」,以日本為例,早期還規定要繳稅多少才可以投票,但投票進入平等、直接、無記名的方式才是文明的進步。

柯表示,自己過去說過,對弱勢的好其實是保護自己,太壓迫會讓他們無路可逃,最後可能會造反,以他現在的政治理念,還是主張票票等值。

至於制服部分,柯直言,制服就是讓大家歡喜就好,大家覺得穿起來漂亮就穿,不喜歡就不要穿,這是校園自治的項目,他本人倒是沒有特別的想法。(陳思豪/台北報導)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公共議題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