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 頌 動 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朗 頌 動 畫 黃鶴樓送孟廣然之廣陵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網路文章轉載]
這是一首送別的詩。詩的第一第二句是以要遠行的人---孟浩然---為中心,說明他要順長江東下到揚州去。暮春三月,正是煙霧迷濛、草長鶯飛時節。在這種充滿詩意的季節裡,竟然要送走老朋友,心中不免感傷。在良辰美景中千里相送,自然襯托出內心的不捨。
第三句以送行人為中心,寫出離情依依。老朋友的船隻已經揚帆出發,愈行愈遠,終於隱沒在青翠的山巒之後。作者一直站在岸邊凝望,因為專注的看著朋友所搭乘的船隻,以至於沒查覺到江上還有其他的帆船,所以詩人才會用「孤帆」兩字。另外,「孤帆」一詞也有老朋友獨自離開的暗示。
末句也是站在詩人的角度寫的。老朋友從此遠去,要再相見不知何年何月,落寞傷感的心情油然生起,如同眼前的江水,源源不絕。 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詩,黃鶴樓、煙花、江水、舟船是景,而每一場景都襯出李白對友人的情意。
至於為什麼以黃鶴為名,一種說法是以山為名,
因樓建在黃鵠山上,鵠和鶴古代通用。一種和神
話有關,如:有仙人王子安乘鶴經過黃鵠磯,
當地人為了紀念他,所以取名黃鶴樓;另外一則,
說費文褘成仙後,曾騎黃鶴到這裡休息,因此就以
黃鶴作樓名;另一則傳說,有位姓辛的人在山頭
賣酒,一天,有個道士前來喝酒,喝完付帳,可是
主人不收,道士臨走時,拿橘皮在牆壁上畫鶴,
說如有客人來,用手拍了幾下,畫中鶴就會飛舞
起來。辛姓商人因此生意興隆,十年後道士又來,
吹奏鐵笛數曲,鶴也下來飛舞,道士就騎鶴離去。
辛姓商人於是建樓取名作為紀念。
黃鶴樓、岳陽樓和滕王閣是中國史上三大名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武昌的黃鵠山頂,面對長江,
居高臨下,登樓遠望,千里景物一覽無遺。
相傳建於三國時代,大約西元223年,距今將
近1800年,樓高三層,作為軍事上的用途,
三國演義中說孫權和劉備曾在這裡會面。
原樓毀於明朝,從明到清、到民國,歷代
多次重建,可惜重建之後不是遭戰亂焚燬,
就是因水災而敗壞,現在的黃鶴樓是1981
年重建。向來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美譽的
建築物,可謂歷盡滄桑。
這是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
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
“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
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
只留一江春水。詩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
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
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
送別畫。“煙花三月下揚州”,蘅塘退士評曰:
“千古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