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浯州‧話風獅
北冥催縞一線沙,焦塗歲窮兵寇伐。
鎮護四宇獅威顯,風止邪辟破厭煞。
帶著翱翔的心,姿意漫步在這片煩囂世界背後的小花園。
悠遊在金門的環島公路上,舉目所望,盡是山林秀麗的景緻。清峻素雅的太武山上佇立著人們堅信的信仰,廣佈村落間的閩南式建築,飄散著鄉間特有的濃厚人情。夾雜在現代與古代、理性與感性、科學與人文之間的民間傳奇,隨著探尋的腳步一頁一頁掀了開來。
浯州,在封存的古老記憶裡,依稀感受得到那青涯翠綠的踪野山林和潺絲涓流的碧清溪壑,曾經是人們心目中嚮往的海上仙洲,也曾是私商海盜們盤踞的極樂天堂。往《金門地方志》中窺探,即可稍見其端倪,在久遠的過去,金門曾為豐富而遼闊的植被所披覆,涵蓋住四大林區,分別為雙乳山林區、豐蓮林區、鵲山林區、太武山林區。廣裘的綠茵荒澤,涵養蓄積了珍貴水源,也孕育造就出萬物發展興榮的樂土,既是躲避中原戰亂士族眼中的桃花源,亦是官方圈養放牧的天然畜馬場。
但,隨著中原士族的不斷遷入,時至元朝,始設官制鹽。在鹽利驅使與民生需求的交相摧殘下,浯島山林也悄悄步上了漫長灰淡的煙硝歲月。
隨著朝代更迭,浯州始終擺脫不了兵燹戰危。倭寇、海盜、權謀征伐不斷,戰火延燒遍及全島,不但是苦難的蒼黎無以為繼,烈焰荼毒下的綠野仙境也成了一片荒沙郊漠…
西元1612年(萬歷40年),金門瓊林進士蔡獻臣曾說:「浯洲彈丸大海中,飛沙走石,田屋坵盤,半被沙壓,尤為獨苦。」
金門,因地處福建東南方的蕞爾小島,故無任何高山峻嶺可依為屏障。每至嚴冬時令,寒蒼徹骨的東北季風,由蒙古草原席捲南下,夾帶著漠北寒霜乾燥的氣息,如縱橫歐亞的蒙古戰刀般,冷酷鋒銳。在長達數月的吹襲下,若無剛毅悍拔的林木群守護著浯土,那風沙滾滾、遮天蔽日的景象,想必不是誇大其辭、危言聳聽而已了。
早年生居其上的島民,不僅須時常躲避戰禍,也須有與大自然一搏的勇氣。但,在兵禍、窮困、乾旱、瘟疫的交互磨難下,若不是下南洋開創機運,就是東渡台灣或西遷神州。而不願棄守祖業的島民們,只得咬緊牙根、胼手胝足的在赤土黃沙下開拓耕耘自己的未來。
世界上,似乎任何文化傳統、宗教信仰、都脫離不了現實環境的束縛,交融在土地上的情感框柩中。
獅,古稱狻猊。在漢朝經略西域時傳入中土,從此獅形的威武意象便也深烙在漢民族心中,不僅在各朝武將的鎧甲防具上,彰顯其霸氣無方,亦被尊奉為辟邪招福的守護神而坐鎮四方。
風獅爺,最初最久遠的稱謂為風獅、石獅公、亦或是石獅爺。不知是出於何人的巧思亦無從考察其原址出處,但,自清朝以降,金門便普遍出現鎮風止煞的辟邪物(厭勝物)。
寄於人們重託的獅爺們,廣佈盛行於福建南部,遠至琉球群島都留下足跡。當然, 也在浯州落腳,紮了根。而這些以農耕漁獵為主要食物來源的區域,也正好處於冬季東北季風的路徑上。
除了鎮風止煞的繁重使命外,獅爺們的勇猛形象更被推衍至極致。雄鎮厲鬼、遏止妖魔邪靈侵擾作祟的故事,更是繪歷在目、言猶在耳。更甚者,在特殊情況下, 尚有克制白蟻危害莊稼屋舍的額外業務,和守護風水與阻擋、破解村落之間的煞氣犯沖等尷尬任務。
獅爺們,設立的位置和方位,也因設立的目的而有所不同。若為鎮風而祭設,則多位於村落的當風路口,面朝東北或偏向北方,以祈求降低風害所帶來的損失。若為止凶煞,則多祭設於易出事故的路口、湖畔、或是屋頂。
獅身的石雕泥塑過程中,揉合了神旨與技藝創作的思維意念。而一旦雕塑完成,若欲供奉祭拜,則需請求風水師傅擇選適當的日月時辰,經過開光、點眼等儀式,方才大功告成。至於散佚尋獲或破壞傾倒的獅爺們,也需要經過這道手續,方能重置安放於守護神位上。
遍佈全島各角落的風獅爺數量,已近百尊,而以金沙地區為最。每一尊風獅爺,或立姿、或蹲踞,姿態樣貌各擁千秋。由花崗石精心雕琢的獅爺,一鑿一刻都別具匠心,或凶惡猙獰、或憨厚可掬、或裂嘴開懷、或端身肅顏,隨著石雕師傅的氣韻神技和歲月的磨蝕,而展現出獨具風格、各領風騷的態勢。或許,尚有為數不少的獅爺們埋沒在塵煙漠土下,等待下一場因緣際會的到來。
殷切的期盼,呼應著當世人們心靈上的缺憾。時勢造英雄,同樣的時勢下,也塑造了神祉。
風獅爺,在風沙漫捲紛飛的歲月流轉中,依舊扼守津要。在眾多傳統的神話世界裡,獨樹一格,深具地方風情的神祉。回首,那段為赤土黃沙所覆蓋的苦難殘影, 再觀照眼前這片蔥鬱茂盛的樹海綠波,是否可曾觸動一絲潛藏內心的幽深恐懼?人為的濫墾濫伐、粗糙開發、貪婪破壞,不僅僅足以改變地表地貌,更會顛覆自然運轉法則,帶來毀滅世界的力量,這是任何神祉也將無法挽救的情境。
金門,地處熱帶島嶼,地形上造成蓄水不易,年蒸發量亦高於年降雨量,在本質上的缺水重症下,連帶著也造成地質表層的脆弱和貧瘠。風獅爺的普遍存在,不僅代表著鎮風止煞的神靈文化意涵,更重要的是,他提醒著後輩世人,勿忘前人栽樹植林的不易,勿忘前人所遭受的災厄,應珍惜守護眼前這片美好的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