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人物 橱窗 湖海為家、教育為寶-郭輝資料展開幕茶會
【竹市訊】「青青校樹、萋萋庭草、欣霑花雨如膏」這首耳熟能詳畢業歌曲,作詞人是出生在昔日新竹市南勢郭家優秀的文史才俊郭輝(1892~1962),他不但文學素養超眾,更以先後服務日治時期政府機關與省立新竹女中國文教師之學經歷,翻譯多本重要文史資料,擔任新竹縣文獻委員會編輯組長,為新竹縣志完稿居功厥偉,新竹市文化局人物橱窗第45檔期特別介紹這位文史教育家,市長許明財推崇緬懷,寄語傳承。
湖海為家、教育為寶-郭輝資料展開幕茶會(十四)日在新竹市文化局三樓人物橱窗會場舉行,郭輝的第三個女兒劉郭孚瑜與長孫郭衍宏、外孫劉人榮、劉人仰等親友到場致意,研究南勢郭家與福建泉州郭姓宗親淵源、促成此次資料展的政大傳播學院副院長陳百齡率研究團隊,表達祝賀,並致贈郭輝所作竹塹勝景詠草21首卷軸,給郭家子孫。
文化局長林榮洲代表許市長向郭家出席代表致意,緬懷郭輝在歷史、教育工作的卓越貢獻,包括年輕時研發漢字電報速譯機,快速翻譯電報長文並取得專利,詩詞才華更出眾驚豔,著名日曲翻譯畢業歌深植人心。 郭輝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先後任職新竹與福州,日治時期在滿州國機關謀職,大戰後自東北回台,重回教育領域,並參與台灣省通志稿編纂、翻譯各式日文史書,1948年搬回新竹,擔任新竹縣文獻委員會編輯組長,整理清代竹塹教育一斑、新竹山地族傳說、紀金廣福大隘等論著。
劉郭孚瑜回憶起父親的點滴,追念之情溢於言表,但從她標準國語腔調,益加顯出其特殊的家庭教育成長歷程,她頌讚父親是個多才多藝的教育家,幼時隨著奔赴東北任職滿州國政府機關,接受、接觸均是日本式,卻在大戰結束的一天,父親從外托回一架琴,竟隨即用國語彈起、唱起中華民國國歌,讓她驚訝、疑惑,父親什麼時候會這些東西。劉郭孚瑜是郭輝的第三個女兒,嫁給早年曾任新竹少監典獄長、台南縣教育局長及台南縣第五、第六任(民國五十三年至六十一年)縣長的劉博文。
外孫劉人榮、劉人仰回憶外公身影,也都以身為其後為榮,尤其在音樂、美術等藝術才華頗有展露,認為多少受惠老人家優秀的遺傳因子,看到資料展擺出外公以陶土捏塑的自塑像,感受親切,滿懷溫馨。長孫郭衍宏感謝新竹市文化局與政大傳播學院的協助,讓許多親人都不瞭解的事蹟,逐漸浮現,彰揚後代,對父親一生對國家社會所作貢獻,感到驕傲與緬懷。
政大傳播學院副院長陳百齡提到此資料展在政大數位圖書館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展出,對地方人文風采形塑文化創意內涵,具系統整合意義,他盛讚南勢郭姓宗長在配合研究訪談中提供大量寶貴資料,對1858年自泉州遷徙抵竹塹的相關文史蒐集,具關鍵影響。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