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值得,誰不必,花了10幾萬學費,上 7堂短影音課後的純實戰排名
短影音⋯⋯幾乎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所謂「極速變現管道」
不管是 Instagram Reels﹐YouTube Shorts...還是 TikTok ,滑著滑著你就會看到別人拍出很吸睛ㄉ影片~賺到觸及、找到客戶、甚至搞到整個事業都翻轉起來!而我?就是那個每天看著別人的影片看得心癢癢,但一直不知道自己該從哪邊開始的那種人...
一開始我其實只是單純想把自己的小品牌經營起來~那時候也沒預算可以請代操,就是想說自己學學看,可是⋯影片剪輯?腳本設計?完全是霧煞煞。
所以說我就開始自己找資料、看教學、爬社群、看網紅分享,報名課程什麼的⋯結果才發現現在網路上的「短影音課」超、級、爆、多,而且每一位講師都說自己的方法才對,看的越多我越搞不懂要從誰開始。
那個⋯與其繼續觀望,不如直接動手試試!我決定採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實際去上課、親身體驗。
我總共報名了7位不同講師的短影音課程!從線上課程到實體班、再到密集營、顧問式1對1教學、每種類型我幾乎都碰過了
目的很單純,就是想找出到底哪種課程,最適合像我這樣──「沒經驗、沒風格、只想搞懂怎麼開始」的短影音新手。
💸 我真的花了十幾萬的學費與器材費,就是想幫你找出:哪個短影音老師,最適合你!
這篇文章,是我這段學習旅程的完整紀錄,也是一個集合7位講師、影片與實戰淬煉過的心得彙整。
我會真實分享每一堂課的內容特色、授課風格、適合族群,然後會根據我的親身體驗,給出最真實的推薦(或不推薦)理由。那個~如果你也正準備要踏入短影音的世界,但還不知道該從哪裡選起,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少走一點冤枉路。
短影音老師推薦01:老獅說|從邏輯到實作,幫我真正跨出短影音的第一步
在8位講師中,老獅說的課是我最早報名、也是收穫最大的一堂。
一開始被吸引,是因為他不像其他講師只強調「拍得酷」、「剪得快」,而是強調內容邏輯、帳號定位、以及商業應用的整體策略。
同時他是全臺唯一聚焦在小班制的課程,強度極高,一整天只休息不到20分鐘,好幾次的一對一,非常有感。
對我這種不想只是玩影片、而是希望經營品牌的學員來說,簡直是剛好切中痛點。
📚老獅說課程規劃:從定位→內容→實拍→演算法,一環扣一環
老獅說的課不是單次講座,而是一套有結構的教學流程。我報名的是【短影音起手式】主題課程,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核心模組:
- 1. 短影音時代的內容邏輯:從平臺演算法演進談到用戶習慣,讓我理解為什麼有些影片明明不炫技卻特別有感。
- 2. 品牌定位與帳號規劃:老師會帶你釐清「你是誰、要講什麼、為誰而拍」,這對一開始還搞不清楚方向的我超重要。
- 3. 腳本設計與內容公式:教我如何拆解熱門影片的節奏、開場、CTA,還給了一套「5秒吸睛、10秒鋪陳、20秒轉折」的結構公式。
- 4. 實際拍攝與剪輯演練:手機就能操作,還搭配剪映示範,即使完全沒剪片經驗也能跟上。
- 5. 演算法理解與上片建議:這段我學到最多,包含標題撰寫、Hashtag邏輯、貼文時機等超實用技巧。
老獅說課後評比:最適合想走長期經營路線的人
老獅說的課,不是用華麗技巧吸睛,而是從底層邏輯幫你建立穩定產出能力。上完課我最大的感覺是:「原來短影音不是一場炫技秀,而是一場邏輯清楚的內容工程」。
✅ 老獅說推薦給什麼類型的學員呢?
● 想經營個人品牌或小生意的人
● 希望學會企劃+拍攝+轉換的一條龍內容策略者
● 已經知道自己不能只靠剪影片,而要學會說故事的人
❌ 老獅說不太適合什麼學員呢?
● 想短期爆紅、期待上完課就變KOL的人
● 完全不想思考,只想套模版做內容的人
📊短影音課程評比結論:9/10(10分最高)
老獅說是我整體評分最高的一位講師。對我來說,這堂課就像是打通短影音內容經營的「任督二脈」。
課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Lionchung920/
短影音老師推薦02:蟬師|當內容不只是內容,而是「思考後的內容」
如果說其他講師比較像是在教你「怎麼做」,那蟬師的課,則更像是在教你「怎麼想」。
在一場約莫20多人的教室裡,他從沒有放什麼炫目的簡報,也幾乎沒有操作教學,但就是能在短短幾小時內,把你原本以為自己會的東西,徹底拆解、重構,甚至讓你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懂不懂內容這件事。
這堂課對我來說,不輕鬆,但很值得。
📖蟬師課程規劃:從思維、結構到創作意圖,讓你重新理解「內容是什麼」
蟬師的課程形式是小班制討論+案例分析,有點像內容哲學課+創作實驗室,沒有SOP公式,但每一句話都值得反覆咀嚼。課程大致分為幾個核心:
- 1. 內容本質的定義與再認識:透過九宮格分析自我優勢,並且發展出什麼是有價值的內容?誰在乎?為什麼?
- 2. 信息設計與敘事結構:怎麼鋪排一段話,讓觀眾不是「看過」,而是「聽懂」?
- 3. 切題 vs 切身:主題如何轉換為觀眾的感受
- 4. 反直覺式內容策略:有時候,不說你想說的,而是說對方還沒意識到的
- 5. 內容創作實作與互評:每個人都要現場提出1段內容架構,並彼此點評
🧭 蟬師課後評比:最適合想要升級內容邏輯與深度的創作者
蟬師的課不是給初學者的入門磚,而是給創作者的「轉型轉念」之課。他不會教你怎麼拍、怎麼剪,但他會讓你在下一次寫腳本、下主題、挑敘事角度時,做出更有思考過、更能打動人的選擇。
✅ 蟬師推薦給什麼類型的學員呢?
● 已有短影音創作經驗,但內容總覺得「沒力道」的人
● 希望在內容上建立獨特思維與深度的創作者
● 媒體人、寫作人、講師、個人品牌經營者
❌ 蟬師不太適合什麼學員呢?
● 技術導向學習者(例如想學剪映、拍攝技巧的)
● 完全新手,希望直接套模組的人
📊短影音課程評比結論:9/10(10分最高)
蟬師不是讓我拍出最多影片的那一位,但卻是讓我「改變內容思維」最深的一位老師。
課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9673449919
短影音老師推薦03:安達老師|從零到會拍會剪,這堂課讓我真正動手做出第一支影片
如果說其他老師偏向策略、邏輯與說服,那安達老師的課程,則是短影音「技術面」的終極入門。
我參加的是他的實體操作課,一進場就是一排腳架、一堆燈光、還有手機支架,每位學員都要從設定畫面、調整光源、設置角度開始自己動手做。對我這種對器材和拍攝流程完全沒概念的純新手來說,這堂課真的非常實用,也意外地很有成就感。
🔧安達課程規劃:一整天密集實作,帶你拍出屬於自己的短影音
安達老師的課程主打「學了就能拍、拍了就能剪」,課堂流程很清楚,而且節奏抓得剛好,不會讓新手有太強的壓力。課程內容大致包含:
- 1. 腳本設計簡化法:用簡單的方式寫出「開場-內容-收尾」的拍攝腳本
- 2. 上片與排程建議:簡單實用的發片流程,降低拖延與卡關機率
✅ 安達老師課後評比:最適合完全新手,尤其是商家、個體創業者
這堂課沒有太多理論,也沒有演算法分析,但卻幫助我實實在在地跨出技術門檻,讓我開始能「自己拍、自己剪」。如果你是商家老闆、講師、工作者,想要自產影片、卻又對工具陌生,這堂課真的很適合你。
✅ 安達老師推薦給什麼類型的學員呢?
● 完全沒有拍攝經驗,但想自己製作影片的人
● 商家/講師/顧問等需要內容自產的個體創業者
● 希望當天就能學會拍剪流程並完成作品的新手
❌ 安達老師不太適合什麼學員呢?
● 已有拍攝/剪輯經驗,希望進一步學習策略者
● 對單純實作課程不感興趣的人
📊短影音課程評比結論:8/10(10分最高)
安達老師的課,讓我從「完全不會拍片」到「自己拍得出影片」,對於剛起步的我來說,這是一個紮實的開始。
課程連結:https://drich01.com/anda/shortvideo/
短影音老師推薦04:酷炫|從百萬網紅的角度看短影音:不是教你怎麼拍,是讓你想清楚「為什麼拍」
如果你在 YouTube 或 TikTok 上混過一陣子,肯定聽過酷炫這個名字。作為百萬等級的網紅,他的影音風格誇張、直白、有記憶點,也因此吸引了一大票年輕粉絲。
參加他的課,說真的不像在上課,更像在聽一場「創作人的現場告白」。
我報名的是他開的分享講座+簡易操作班,現場人數眾多,氣氛熱烈,很有「網紅本人就在眼前講心路歷程」的感覺。
🔥 酷炫課程規劃:風格經營+創作觀念+平臺玩法分享為主
酷炫的課不太像一般系統性教學,比較偏向經驗分享型,主要圍繞以下幾個重點:
- 1. 創作者生涯的實戰故事:他如何從素人轉型成全職創作者,當中遇過的流量高潮與低谷
- 2. 爆款影片的共通元素:標題取法、節奏控制、情緒鋪陳的實例講解
- 3. 平臺玩法解析(特別是TikTok與YouTube Shorts):演算法觀察、熱門題材分析
- 4. 個人風格塑造與人設打造:如何讓觀眾一看就記住你
- 5. 如何維持產能與創作熱情:給長期經營者的心法建議
雖然課程中有簡單帶到腳本與拍攝流程,但更多時間是放在激發創作觀念、建立風格意識這件事上。
🎯 酷炫課後評比:適合正在迷失方向或追求突破的創作者
酷炫不是那種一步步教你做影片的講師,但他會讓你理解:「成功的短影音創作者,靠的不是技術,而是選對了角色與表達方式。」如果你正卡在創作動力低落,或是迷惘於個人風格定位,這堂課會是很強的補血劑。
✅ 酷炫推薦給什麼類型的學員呢?
● 想靠短影音打造個人影響力、成為創作者的人
● 對創作流程與網紅思維好奇、正在卡關者
● 想經營 TikTok、YouTube Shorts 等娛樂導向內容者
❌ 酷炫不太適合什麼學員呢?
● 完全技術導向的新手
● 商業品牌方、企業用戶希望建立內容SOP者
📊 短影音課程評比結論:8.5/10(10分最高)
酷炫的課更像一場「創作燃料補給站」,適合想找回創作熱情的人。
課程連結:https://startingedu.com/product/practical-guide-to-popular-short-videos/
短影音老師推薦05:穿透|比你更懂「品牌該怎麼說話」的短影音顧問型講師
穿透的課,是我這次八堂課裡資訊量最密集、筆記寫最多的一堂。
他不是創作者型的老師,也不像其他講師會有很多現場互動或創作演練,但他是少數能把品牌思維、行銷策略與短影音結合得很有邏輯的一位講師。
簡單說,他就是一位「懂行銷+懂品牌+懂影音操作」的顧問型導師,如果你是公司行銷人員、負責社群內容的主管或品牌創辦人,他的課幾乎是必修。
🧩 穿透課程規劃:邏輯導向、系統整合,不講流量,只談策略與轉換
穿透的課分成三大塊:品牌定位、影音策略、商業應用。我參加的是實體授課+分組討論形式,課程重點如下:
1. 品牌價值轉譯為影音內容的公式:怎麼把「我們很專業」拍成觀眾會想看的一段影片?
2. 顧客認知路徑與內容策略設計:如何讓影片成為「預約/詢問/成交」的引導工具
3. 平臺內容分發與佈局策略:一支影片如何延伸到 IG Reels、YT Shorts、LINE社群、部落格
📌 穿透課後評比:適合行銷人、品牌主、正在用影片帶營收的你
穿透的課程不炫技也不娛樂,但非常「扎實」像一本短影音策略白皮書。如果你是自媒體、品牌行銷、企業老闆,已經不只是想「有東西上架」,而是想打造有效率的影音營銷模式,穿透的課是你該上的那一場。
✅ 穿透推薦給什麼類型的學員呢?
● 中小企業行銷主管/品牌經營者/內容策略規劃師
● 想讓影片「變現、導流、養粉」的人
● 已經會拍片但卡在成效不明、無法衡量轉換的人
❌ 穿透不太適合什麼學員呢?
● 剛入門、連帳號定位都還沒想清楚的新手
● 想要學剪輯、腳本操作、拍攝技巧的技術學習者
📊 短影音課程評比結論:8/10(10分最高)
穿透是那種你上完之後,會回頭重聽錄音檔好幾遍的老師。資訊濃度高,建議有一定創作經驗或品牌背景的人來上更有效。
課程連結:https://xway.com.tw/
短影音老師推薦06:617行銷筆記 劉易蓁|最接地氣的創作者同行,教你用真實走進觀眾心裡
在這一輪八堂課程中,617行銷筆記的劉易蓁老師,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創作者圈的老大哥」-親切、真實、務實。
他沒有過度包裝,也不是靠炫技來教學,而是用自己一路經營、接案、帶社群、轉換的經驗,很誠實地分享「創作這條路的真實模樣」。
這堂課我收穫的,不只是資訊,還有很多「被理解」的感覺。
📘 劉易蓁老師課程規劃:從自媒體經營出發,給內容創作者最實用的提醒
劉易蓁老師的課,是以他自己品牌帳號的經營歷程作為主軸,搭配觀察數據、實戰案例,提供許多「內容創作路上容易忽略卻最關鍵的盲點」。大致課程內容包含:
- 1. 如何從0開始經營一個有靈魂的帳號(不只是發文,而是建立角色感)
- 2. 內容產製節奏與創作瓶頸突破法(產能管理+現實壓力平衡)
- 3. IG、Threads、Reels等平臺特性解析(以生活型、知識型帳號為主)
- 4. 如何從內容中「慢慢培養信任→形成轉換」
- 5. 個人創作者如何累積自信與永續經營能量
🧡 劉易蓁老師課後評比:適合想「慢慢把內容做出來」的創作者與接案者
如果你不是想當網紅、也不期待三週爆粉一萬人,而是想慢慢建立個人風格、說出真實故事,617行銷筆記劉易蓁老師的課就是你該去坐一坐的地方。
他就像一位創作者心理教練,不教你怎麼搶熱點,但會告訴你:「熱點燒完後,你還剩下什麼?」
✅ 劉易蓁老師推薦給什麼類型的學員呢?
● IG經營者、自媒體初學者、個體創作者
● 正在面對創作焦慮、產能壓力、缺乏方向的人
● 想把生活經驗轉化為社群內容的人
❌ 劉易蓁老師不太適合什麼學員呢?
● 尋求技術教學/剪輯操作課程的學員
● 商業品牌方希望獲得影音轉換工具的企業代表
📊 短影音課程評比結論:8/10(10分最高)
劉易蓁老師不是短影音的技術教練,而是內容創作者心靈上的同行者。這堂課幫我重拾了創作的初心。
課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617bee/
短影音老師推薦07:串串李川|創意不是學來的,是被點燃的-風格型創作者的靈感加油站
串串李川這位講師的課,是這8堂中最跳Tone的一堂。
大量用案例、腦洞、現場發想互動,帶你進入「創作自由意識」的世界。如果你習慣邏輯式教學,這堂課會讓你靈感爆棚。
他本身就是一位用極具個人風格短影音內容在社群上引發話題的創作者,從生活細節、語言節奏到構圖風格,都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他。
🎨 串串李川課程規劃:內容破框訓練+靈感挖掘工作坊
這堂課的教學風格非常特別,內容不是線性安排,而是類似一場創意腦內風暴:
- 1. 案例分析:那些爆紅不是巧合,而是設計
- 2. 題材腦力激盪:透過「反差題材」、「角色反轉」、「無厘頭敘事」激發創意
- 3. 語感與視覺節奏的實驗訓練:如何剪出「看不懂但停不下來」的吸睛效果
- 4. 風格測驗+反饋討論:讓你更清楚自己適合什麼類型的創作風格
🚀 串串李川課後評比:適合喜歡創意、風格強烈的創作者
這堂課幫我找回了創作初期的那份「自由感」。不是為了演算法、不是為了爆紅,而是為了讓我自己先覺得:這支影片我做得很爽、很真誠。
✅ 串串李川推薦給什麼類型的學員呢?
● 想打造獨特風格的短影音創作者
● 喜歡創意題材、情境設計、實驗型敘事的人
● 走非主流、不想迎合市場的內容創作者
❌串串李川不太適合什麼學員呢?
● 尋求教科書式課程、新手需要基本工具教學者
● 商業品牌希望直接導流或轉單的實戰應用需求者
📊 短影音課程評比結論:8/10(10分最高)
李川老師不是來教你「怎麼做內容」,他是來問你「你想讓觀眾感受到什麼」。這堂課適合腦袋想跳一跳的人。
課程連結:https://hahow.in/courses/6221a5a8b82e9300073a24df
我的Top 3推薦講師與理由:根據不同需求,推薦給不同的你
上完這7位老師的課之後,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沒有最好的課,只有最適合你現在階段的那一堂課。
所以我不單純選「誰講得最好」,而是從「誰最能解決我當下卡關問題」的角度,挑出我最推薦的3位講師,並依照需求分類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 1. 想建立內容節奏與商業邏輯的人:老獅說
如果你是零經驗,但很明確知道自己是為了經營品牌、推廣服務、建立信任感才進來做短影音,那你絕對該先上老獅說的課。
他不會只教你「拍什麼」,而是一步步建立你的內容邏輯、平臺操作節奏與影片的角色功能。從定位、腳本到實作,全流程一次打通,非常適合經營者、創作者、接案者的起點課。
✅ 適合誰:想打造個人品牌、商業應用導向創作者、想穩定輸出內容者
⭐ 推薦指數:9/10(10分最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想提升鏡頭表達力與舞臺感的人:酷炫
如果你已經會拍、會剪,但始終在鏡頭前「放不開」、找不到屬於自己的角色感與節奏,那酷炫的課會給你很大刺激。
他本身就是百萬網紅,課程內容偏向經驗分享+創作者心法,特別著重在「如何在鏡頭前自然地展現自己、創造記憶點與娛樂張力」。即使是講一樣的內容,他能教你怎麼「講得有感、有力、讓人記得住」。
✅ 適合誰:想打造個人特色、自帶風格的創作者/自媒體經營者
⭐ 推薦指數:8.5/10(10分最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想升級內容深度、強化敘事邏輯的人:蟬師
如果你覺得自己拍得還行、剪得也會了,但影片始終缺乏穿透力、打動不了人,那你很可能卡在「內容邏輯」與「敘事設計」的階段,這時候,蟬師的課就會是你突破瓶頸的重要推手。
他會帶你深入探討內容的本質、觀點的選擇與資訊的設計方式,幫助你說出有重量、有思考、有情感厚度的內容。這不只是內容技巧,更是思維養成。
✅ 適合誰:創作一段時間、想突破內容深度的創作者/講師/顧問
⭐ 推薦指數:9/10(10分最高)
7位短影音講師特色彙整總表
講師名稱 |
教學風格 |
適合對象 |
推薦指數 |
老獅說 |
實戰派、邏輯清晰 |
想從0開始建立內容策略者 |
9/10(10分最高) |
蟬師 |
哲學派、內容有深度 |
已有基礎者 |
9/10(10分最高) |
安達老師 |
節奏明快、重實拍 |
新手~進階剪輯 |
8/10(10分最高) |
酷炫 |
網紅型、娛樂感強 |
想紅/想破圈者 |
8.5/10(10分最高) |
穿透 |
論述深入、策略導向 |
品牌或商業經營者 |
8/10(10分最高) |
617 |
經驗談豐富、接地氣 |
IG小編、自營商 |
8/10(10分最高) |
串串李川 |
創意取勝、風格強烈 |
喜歡玩風格、破框創作者 |
8/10(10分最高) |
你現在的短影音學習階段,誰最能幫你跨過去?
報名課程不是為了學得最多,而是為了「解決當下最困難的問題」。
這8堂課帶給我不同角度的刺激,有些讓我馬上實作,有些則在幾天後才回味無窮。
最後送你一句我在課程中最有感的話:
「你不是要變成最厲害的創作者,你只是想要被看見、被理解,然後說出你真的想說的話。」
希望這篇心得,能幫你選對你的第一堂課,或下一堂該上的課。
穿透短影音課程有實作練習嗎?
看完這篇完整的7位短影音課程老師評比,不知道你心中是不是也開始浮現出「我適合哪一位老師?」的念頭?
我知道,現在學短影音已經不只是跟風,而是每一位想建立影響力、經營個人品牌、甚至推廣事業內容的人,幾乎都必經的關卡。
這7位老師當中,有的擅長邏輯清晰的架構教學,有的主打超接地氣的實作訓練;有人像朋友陪伴你一步步拍出第一支作品,有人則直接給你商業變現的完整藍圖。每堂課我都親自體驗過,也從一個完全不會剪影片的門外漢,一步步找到自己適合的風格與節奏。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堆廣告、但遲遲不敢下手報名,或者上了一堂課後仍覺得無法真正產出內容,那我真心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少走一些冤枉路。
每一位老師都有其獨到之處,沒有所謂絕對「最好」,只有「最適合你當下階段」的課程。
與其猶豫觀望,不如開始行動。
如果你還在猶豫怎麼選、或想知道更多實戰學員的真實心得,歡迎留言或私訊我,我會真誠分享我的上課筆記與推薦順序,幫助你做出更適合的決定。
走進短影音世界的第一步,其實沒有那麼難。
你只需要找到一位讓你「願意開始、敢於嘗試、持續產出」的老師。
影片剪不好可以重拍,腳本不順可以重寫,但行動,不能一直等。
下一個「被看見的你」,可能就從選對老師的這一刻開始。
貧困是一個寶貴的環境 文/安德魯·卡耐基 作為窮人家里的長子,我有幸在小時候就外出干活,因此在童年時代我就開始明白自己的責任是協助我的父母養家,盡快成為家里掙錢的人。問題是,我能找到什么活干,而不是我想干什么活。 我出生時,父親是蘇格蘭手藝很好的紡織工。那是蒸汽機未出現的日子。他擁有4臺手工織布機,還雇了幾個學徒,他給一個提供我們原料的商人紡布。 蒸汽機的出現自然使得手工機織業衰退。在我10歲時,第一個嚴肅的生活問題降臨我家。我的父親給那商人送去最后一批貨,回到家中,再沒有活讓他做了。那時,我下定決心,總有一天,我們要把窮困這只惡狼從家門口轟走。 我們天天在家庭會議上討論遷居美國這件事。最終我們決定去投靠匹茲堡的親戚。我清楚地記得父親和母親都覺得這個決定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犧牲,但是“對兩個孩子來說更為有利”。 一到匹茲堡,父親就進了一家棉紡廠,接著我也去了,成了一個“線筒男孩”,就這樣,我開始為后來的學徒生涯做準備。 我簡直不知道怎么形容拿到第一個星期的工資——1.2美元時的自豪勁兒:這錢給了我,是因為我對社會有了點兒用。我覺得沒有別的事情能使一個少年更快地成長為一個男子漢了,感到自己是個有用的人,那才叫棒。 后來,我管理很大的賬目,有上百萬美元經過我的手,可是以后賺的任何一筆錢給我帶來的歡欣,都遠比不上那1.2美元帶給我的滿足感。那是誠實手工勞動的直接回報。它代表著我一個星期的艱苦勞動。要不是干活的目的是掙錢幫父母養家,那活真可以稱為奴隸般的勞動。 那時,除星期日外,我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去工廠,直到天黑下來才讓下班,中午只給40分鐘的時間休息。這對于一個12歲的孩子來說,擔子真是很重。但是我正年輕,有自己的夢想。我的內心有一種力量時時激勵我:這種情況不會也不可能更不應該持續下去。(勵志文章 www.lz13.cn)有一天,我會登上好位置,而且,我感覺到自己不再是小男孩,而是一個十足的小男子漢。 事情很快就有了轉機,一個做線筒的善良的蘇格蘭老人把我帶進了他的工廠。但是在這兒有一段時間比在棉紡廠更糟。因為我既要燒地下室的鍋爐,還要看管那臺驅動機的小蒸汽機。我要使鍋爐內的水位保持正常,還要看管發動機,責任重大,要是出點兒差錯,整個工廠就會被炸成碎片。那時,我經常在夜間從睡夢中驚醒。發現自己坐在床上做調試蒸汽壓力表的動作。 但是我從來沒有告訴家人這些,我只能讓他們知道好的一面。這是我應該做的事,因為家里每個人都在拼命干活,沒有人會抱怨和放棄。 我那好心的老板不久就解除了我的壓力,他需要有人開賬單、記賬,他看我能寫出小學生水平的字,還會做加法,就叫我當了他的唯一職員。 大家都知道人們總是把貧困說成一大罪惡,好像覺得誰有錢,誰富有,誰就會更幸福,更有作為,就能享受更多的生活樂趣。 但是,窮人簡陋的小屋里的生活,比富人豪華宅邸里的生活更溫馨!我總是同情那些有仆人伺候,很大了還有家庭教師的富人子女,他們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因為對于窮人的孩子來說,父親無時無刻都是他的伙伴、導師和榜樣,母親則集護士、老師、保護者——他所信奉的圣人于一身。這樣,比起富人的孩子,他擁有生活中一筆更大更寶貴的財富,與這些財富相比,其他任何財富就是微不足道了。 我親身體驗過貧困家庭里的那種溫馨、美滿和純真,這樣的家庭無暇為瑣事操心,不受他人的嫉妒,不與他人爭斗,為了養家糊口這個共同的目標,家人相互愛護、團結一致。正是因此,我對富人家的孩子深表同情,而對窮人家的孩子表示祝賀。 正是由于這些原因,窮人的隊伍中已經涌現出,而且還會不斷涌現出眾多堅強、優秀、依賴自己能力的杰出人才。 如果你愿意看看那些流芳百世之人的名單,你就會發現他們當中大部分人出生于貧困——這個寶貴的環境中。分頁:123
為什么我們越減越肥? 文/趙曉璃 減肥永遠是各大網站經久不衰的熱門議題,關于減肥方法也是千奇百怪,比如過午不食法,比如針灸減肥法,比如牛奶豆腐法,比如瘦身湯法……毫不夸張地說,可謂十八般武藝全部上場。然并卵,幾番實踐之后,不知你有沒有發現一個走不出的怪圈,那就是“越減越肥,越肥越減”。而有些瘦子偏偏這個時候跑來湊熱鬧,高喊著“沒有最瘦只有更瘦”的口號,混入了這支浩浩蕩蕩的減肥大軍。 減肥,其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 要想減肥成功,你是否還在停留在“管住嘴、邁開腿”的認識上?每個減肥者背后,是否還有比體重更沉重的心理負擔? 其實說起來,“減肥”真的是一個和體重一樣沉重的話題。 減肥真相之一:對食物的饑渴源于對愛的饑渴 鄭秀文主演的電影《瘦身男女》中,那個女主角就是失戀之后為了彌補愛的缺失,結果拼命地吃。那意思,仿佛要把得不到的愛通過食物全部吃回來。然而慘烈的事實卻是,不論你吃多少,你也得不到你想要的愛;吃再多,也無法發泄心中的郁結或者仇恨。 說到仇恨的時候,L就告訴我說,她恨她的母親。 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有資格做母親,L說她的母親是很強勢的一個女人,把家里好東西全部占據,而對女兒的要求不管不問,極度自私。所以小時候的L就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即便在家休息時,也不想從自己的小屋里走出來,不想和母親說話,更不想母親推門進來說話。 母親很少夸獎她,每次當L興沖沖地做一件事的時候,得到的多是貶損與否定。于是L從小到大,內心有個聲音總是不停地對她說:“因為你不夠好,所以不配擁有幸福,也不配被人好好對待。” 童年的陰影制約了L后來的戀愛、婚姻和家庭。 過了而立之年的L最近體重蹭蹭往上竄,要說她吃的真心不多,但不知為何卻胖了好多,于是她不得不走上了艱辛的減肥之路。 減肥是一件無法讓人愉快的事。每天中午僅僅一頓米飯,杜絕肉類,一律青菜;晚上還要跳繩、爬樓梯、跑步……這樣堅持了十來天,終于她再也受不了了,有一次餓得實在發慌,就去鹵菜店切了兩斤牛肉,狼吞虎咽塞進嘴里,減肥大計就此泡湯。 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那種感覺,就和小時候沒有考到第一名的沮喪感如出一轍,可另外一個聲音有蹦了出來:“胖有錯嗎?胖怎么了?難道胖子一定就又懶又饞嗎?瘦子天天死吃不長肉,胖子喝口水都長膘,憑什么?說什么胖子沒毅力?鬼扯蛋!”然后,她會發泄似得一頓大吃大喝,代價就是越減越肥。 表面上看起來,L的減肥失敗是出在暴飲暴食上,但這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原因卻是童年愛的缺失。 還記得一位心理學老師說過,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從媽媽那里得到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就會本能地尋找替代物,而食物無疑是最常見的替代品——美味、飽腹感、體重增加會給人帶來良好的感覺,讓人踏實、安全、有能量、有力氣。 而這種替代方式一旦成為習慣,長達后即便有了能力,一旦出現壓力的時候,兒時的模式就會重復開啟,人就會不自主地需要食物緩解壓力和轉移痛苦。而感受到壓抑的痛苦和憤怒,會導致人無法好好消化與吸收食物,所以日積月累,在體內大量淤積卻無法排解。 這才是貪吃引發肥胖的心理根源。 減肥真相之二:不減肥是對抗外界的武器 說起一位胖子,那是我多年前的一個鄰居。還記得當時為了他的肥胖他的父母沒有少操過心,給他制定過嚴密的減肥大計,并且重金請了私人健身教練,日程表更是排得滿滿當當。人們都說,這孩子頭腦聰明、長相也不差,可就是因為肥胖,這眼瞅著就要踏上大學的門檻了,如何能任其肥胖下去呢? “我都過了十八歲了,我有權利選擇我自己的人生!”有一次,他們家發生了一次激烈的爭吵,當時他甩出了一句響當當的話,讓人瞠目結舌。 什么時候,人們連胖的自由都沒有了? 說實在的,我上高中那會兒,因為母親給我補的營養過剩,我也是一位胖紙,記得高中時第一次照身份證照片時,整個一張標準的大餅臉。可我老爸老媽總是對我說:“無所謂,只要健康就行,總比你瘦歪歪病唧唧的強許多倍吧!”好么,人家爸媽催促孩子拼命減肥,我爸媽可倒好,隨便我,要胖就胖,大不了衣服往大號買,正好,丫頭家的胖的沒有男孩追,也只好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這點可是我多年之后好不容易才咂摸出來的。當然,我爸媽可始終沒有對我說過類似的意思。 當我自己主動嚷嚷要減肥時,我爸媽卻一直給我打退堂鼓,我驚奇地發現,他們越不讓我減,我還非要減——那時候迸發出來的毅力也是驚人的,大學臨畢業的時候,我的體重真就掉到了有史以來最滿意的兩位數(當然這個成果在結婚生了娃之后,成為了我永遠的記憶)。而那位胖鄰居,當我再見到他的時候,他比小時候還胖。 后來在心理學習過程中,我們得知,原來,除了基因、疾病、藥物等客觀因素之外,我們大多數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態休戚相關。在面對肥胖這一共同難題的時候,如何面對與處理肥胖仍與心理高度相關。那位胖鄰居在青春期用拒絕減肥的方式表達青春期的叛逆,因為他的家人太把肥胖當成首要問題來抓,忽略了他身上其他的特質。 “他們成天就盯著我的胖,所以我就把自己整成了一副愛咋咋地的德行!看你們成天還盯著我不?”正好一次心理小組活動中,這位胖鄰居終于說出了他心底想說的話。他說家人的眼光讓他自己不堪重負,所以他只能在吃飯、睡覺和游戲中找回自己的輕盈與自由。 而當他認識到,原來自己拒絕減肥成為自己對抗外界的唯一武器時,他終于釋懷了。 經過那次心理療愈,一年以后,他成功減了二十斤。 而我也終于明白為什么我在大學臨畢業那會兒會瘦到兩位數的體重了——因為和他的情況正好相反,我父母越不要我減肥,我還偏就減給你們看,這也成為那時期的我反抗權威的一種方式。 減肥真相之三:你在為誰減肥? D每次看到誰誰減肥成功的案例時,總是一臉不屑的神情。 我知道,其實D的心里有難言的苦衷。 她是高職學歷,和研究生學歷的老公在文化程度上差異很大。按照她的說法,老公之所以和她結婚,是因為初戀失敗一時沖動的結果。所以婚后她始終感覺自己是被嫌棄的那一個,做什么老公都看不上,婆婆也嫌這嫌那,所以產后將近200斤的她,不得不面臨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減肥! 這個問題嚴重到了什么程度?她說自從她生了孩子之后,老公總是嘲弄她,意思是就你這肚皮,躺下來已經成為你全身最高點了,導致這個枕邊人竟然性趣全無,已經很久都不和她親熱了。 所以D在絕望和無助中發現了一個冷酷的事實,那就是在一個丈夫不疼、自己不愛、婆婆不待見的環境里,想要重塑自己,只能依靠自己。所以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D果斷過來報班充電學習。 你無法去責怪她什么,因為對她來說,她的減肥真的只差一個動力——作為任何一個正常人而言,關系是我們實現自我的最大驅動力所在,而這里面最主要的關系就是父母、夫妻以及子女。而她的困難一目了然,薄弱的感情基礎、產后老公的嫌棄、自己的自卑,都成為減肥的絆腳石,想要在這種挫折與無望中減肥成功,真的是難比登天。 當然,除去前面歸納的這三類人群,也有一類人,她們本身已經很瘦了,卻還覺得不夠瘦,比如有人分明瘦成了S號還不夠,非要瘦成XS號才甘心的——這類人多是受到時下精英主義的影響,被所謂“胖子是沒有未來的”、“連體重控制不好的人,還能做什么”等等這類輿論所牽制。 在她們的骨子里,對于自己是永遠都不會滿意的,她們過分認同社會的標準與要求,無法做到無條件接納與愛自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對自己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較苛刻——在減肥這件事上,她們更把體重與優秀、幸福以及自身價值掛鉤。所以這類人往往容易取得世俗的成功,但她們的幸福感卻是驚人的稀少。 減肥,減的不不僅僅是體重,最主要的是心重。難怪有人說,每個減肥的人,都有一顆不堪重負的心。 經典語錄:擁有一顆減肥的心,奈何一張吃貨的嘴 減肥格言 小s減肥語錄分頁:123
春與除夕重逢,年夜飯 多了幾分春色 窗戶里的陽光柔軟,轉身 就深入到骨頭里 水果、蔬菜和紅包 源自于春天的一次分娩 親人們面對面,彼此欣賞、充實 親切的話語撫摸春光 鳥兒在枝頭停了一下 喜悅,嘰嘰喳喳 等著春天嫩芽,就像年夜飯 一直圍著爸爸媽媽 >>>更多美文:現代散文詩
EE515JIIOC787MKH
酷炫短影音課程推薦嗎? 》我試過7位老師的課,這樣安排學習效率最高穿透短影音課程實體課比較好嗎? 》花了十幾萬上7堂短影音課後,我有幾個想法想跟你分享酷炫短影音課程評價好嗎? 》這7位短影音老師的課,我各有收穫,但你應該先上這幾堂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