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
曾經如此被人們想像、建構,即「愛」就如同死亡,
一生只有一次,一次便是永恆 ?
「愛」不容許重覆、不准上訴、不得緩刑,「愛」的來訪,
就如同彌賽亞 (messiah) 降臨 ( 彌賽亞總是像夜賊一樣悄然來臨 )
無法預知。
誠然,這都是浪漫定義下的「愛」,
這種「至死不渝」(till death us do part) 的「愛」於當今已然產生轉變。
當代「性」的實踐委實已不再與沉重的「愛」、安全感、
一生的承諾、共組家庭生兒育女有著緊緊地連繫。
當代「性」的實踐因此愈來愈像是披於肩上的一件輕盈的斗篷,隨時可取下。
當代「愛」的實踐愈來愈與消費社會崇尚的價值相互呼應,
消費社會偏愛的是輕盈 (無負擔 )、迅速、新奇、多變,
強調立即滿足、瞬間丟棄。
當今消費社會中的消費人愈來愈傾向去租而不是去買斷一樣東西,
當今人們以對待商品的方式來對待「愛」,不是嗎?
人們忙於打發掉手邊還可以用的諸多商品,以追尋更新、改良的版本。
因此,我們看到「頂袋關係」:
「頂袋關係」指的是,在需要的時候就從口袋裡拿出來用,
不需要時就再放進口袋深處。
成功的「頂袋關係」通常是甜蜜而短暫的,也正是因為其短暫而甜蜜,
「頂袋關係」是立即性與用後即丟特性的具體化身,
「頂袋關係」的甜蜜,儼然是一種冷靜算計下的產物。
「頂袋關係」最忌諱一見鍾情、墜入愛河,便利才是「頂袋關係」的最高價值:
「是便利與清楚的腦袋有關,而非一顆溫暖的心」。
當今「愛」的實踐,傾向把對方視為一項消費品來對待,
只以對方提供的愉悅總量來評估對象的價值:
「在這樣的過程之中,作為一個獨特的人類之內在價值已然無復可見,
人類連帶已成消費市場大勝之後的首要犧牲品。」
在這個朝生暮死的世界中 (工作、工作技能、商品、家庭、
人際關係、愛情、時尚、空間、生死……),誰還在談延遲滿足?
人生,比你想像的更無常!
這樣的生命圖像便是 整個時間的碎片 ( fragmentation )
化成無數的插曲 ( episodes ),每一段插曲都與過去和未來切斷了關係,
每一段插曲都是自我隔絕,同時也是自給自足的。
時間不再是一條河流,時間成了無數池塘與水窪的堆砌。
較一般性意義下的關係,於網際網路上的關係形式被視為,
人與人的關係從著重質到注重量的改變。
「串連」( connectedness ) 可以用一種異樣的方式來解消個體寂寞
(被排除在外) 與共同承諾 ( 太緊的連帶像個牢籠 ) 的兩難關係。
於網際網路上,我們總是與網友閒聊、網友在線上來來去去,
但總有一兩個網有仍掛在線上,說是要談些什麼,
其實好像也沒什麼,說沒什麼好談,又好像不是這樣,
反正就是繼續聊天 (to keep the chat going)
「重要的是聊天,聊些什麼反而在其次了」
( We belong to talking, not to what is talked about. )
對於後現代倫理思潮的改變,您,認同嗎 ?
PS. 若愛,請深愛,
放棄,請徹底。
等待;
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文 / 墨蝶
2011 年 12 月 27 日 台北
近日,於 facebook 好友探討著後現代理論,
E 年初閱讀鮑曼液態現代性之書後,
曾手癢嘮叨兩句,舊文重貼。
【 閱讀鮑曼;論鮑曼 ( Zygmunt Bauman) 】
當代著名的社會學家鮑曼(Zygmunt Bauman) 介入了學界所謂的「現代/後現代」議題,
並試圖勾勒出鮑曼道德 /倫理論述的樣貌。
關於「現代 / 後現代」的爭論,鮑曼認為「後現代」的黎明已經到來,
也分別對「現代性」(modernity) 「後現代」(postmodernity)、
「液態現代性」(liquid modernity) 作出了倫理學上的反思,
鮑曼道德 /倫理論述的開展,解決了什麼問題?
鮑曼對「現代性」、「後現代性」、「液態現代性」的倫理回應,
構成了我們的考察的重要軸線之一:什麼是鮑曼所謂的「後現代」?
而鮑曼所謂的「後現代倫理學」又意味著什麼?
「液態現代性」的降臨又意味著什麼?
鮑曼認為 :「西方現代社會被定義為文明的(civilized)社會,
而所謂文明的社會被理解為這樣一種狀態,在其中大多數蠻荒的醜陋和病態、
人類內在的殘酷和暴力傾向業已被清除乾淨或者至少是受到了壓制。
文明社會廣為流行的形象即是暴力的缺乏,
文明社會是一個有教養的、斯文的、寬厚的社會。」
Douglas Kellner (1998)曾提醒我們,
在面對所有冠之以「後現代」的論述時,
把「後現代」視為是開啟當代世界之門的金鑰匙而熱情擁抱,
或者視之為淺薄的流行時尚而不屑一顧,都是不恰當的。
E 對鮑曼液態現代性之論述看法如下:
Bauman 原先於 postmodernity 的範疇中,
而 postmodernity 的大師是 Foucault(法國人)。
Bauman早期用 postmodern這個詞彙,但是到了晚近他不喜以這詞彙所代表之意涵,
因此,他創了新的詞彙 liquid society。
然,整體上而言,我們可以說他仍是在 postmodern 的脈絡裡。
主因,是鮑曼想另立門戶,因此以 Liquid society 理論推動後現代思潮。
要批評他是 postmodern 也可以,亦可批評他他另立門戶並不成功,
仍是 postmodern 脈絡裡的延伸,只是他本人當然不會同意啊!!!!
- 12樓. 天路(今日當如何)2012/02/01 04:53存在主義的反彈
虛空的虛空,日光之下沒有新事,全是捕風。傳道書
Meaningless! Meaningless! There is not thing new under the sun, a chasing after the wind. ~~Ecclesiastes
愛情:專一,神聖,才不至自傷傷人。
後現代,人本主義過分的擴張,理論頭頭是道,
廣擄人心,影響與後果,是人不能預料與承受的。
老姊:
存在主義是現代西方具有影響力的哲學,
E 認為先探討存在主義的影響,再去闡名存在意義,
甚而,人的存在價值,才具有討論的價值性。
翻翻許多西方思想家諸多各國理論不同,
如德國的海德格、法國的沙特,這些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名人,
他們的理論其最終與虛無劃上相對論。
我們非在同一領域內,更非如這些大師,能斷論什麼?
一切都是自我主觀罷之。
E 妹 墨蝶 於 2012/02/01 13:58回覆 - 11樓.2012/01/29 23:37不會
沒空上網聊天,畫圖的時間都不夠了,對待任何事我的態度都和繪畫是一樣的
- 10樓. 烏拉瑰本尊在此2012/01/01 17:22放在夢裡面
有深度的看法,但在這越來越講求速食漂浮的世界,知音難求,只有放在夢裡面。 網聊,yeah, sometimes just to keep conversation going
網聊?
因懼怕將門上鎖,無須。
千千萬人中
能擦肩而過是緣分
能回眸一眼是天定
別沮喪。
PS. 墨蝶決定,以後開始灑狗血,不再寫對立論文章,怕被圍剿 >"< 墨蝶 於 2012/01/01 19:54回覆 - 9樓. 郁勝2011/12/29 22:39水世界現象
當大自然的水面逐步上升,人類的關係也在逐漸趨向飄浮,家庭結構的不確定因素倍增,例如配偶可能會因工作需要,在某個階段成了來往許多國家異地的「空中飛人」,不確定因素並非都來自經濟或感情,而是環境在多變且複雜化,幾年前我就曾為這個現象命名「飄浮棧板的時代」已來臨! - 8樓. ruru03092011/12/29 16:43可領風騷~
午安~思想前衞,用速食麥當勞喻之可領風騷,有才華很獨立的女性有主見哦!社會多元嘛~的確有些現象如此,自成一股風氣;愛本來就很主觀,當下自我感受最為重要 ,呵!欣賞別人算是閒時最佳的娛樂,謝謝分享祝福事事順心。
- 7樓. 紙聲 Pagesound2011/12/29 03:48思維冷靜﹐筆(語) 鋒犀利
「墨蝶」你好﹐「紙聲」偶看到詩人在回應「侉子」的最後一段話﹕蔡小姐靠的是啥競選總統﹖ E 百般疑惑。。。
詩人或是經意不經意﹐「紙聲」終對作家「墨蝶」深度深刻略有一識﹕思維冷靜﹐筆(語) 鋒犀利。恰恰解釋了「紙聲」前曾回應「墨蝶」對詩作「小小的被動」留言之語﹕
“詩人「墨蝶」留言﹐往往以簡馭繁﹐清脆鏗鏘。異之﹗” 祝好! -- Ps.觀人文思,如,觀人弈棋,其免不言之,閒話指點。
然,自己下場弈棋,即能悟然舉棋不定之。「刻意」留下伏筆,與「不刻意」爭一輸贏,皆為「大大被動之」。
猶記,史記曾載「主貴臣榮,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空心菜販子愚昧支持,係臣子為君王表示忠誠之?
21 世紀今日,非比史記載中之忠心赤膽也!
方今,我們要的不是藍綠,而是一個未來民主與和諧的寶島。
唉呀呀! E 不打政治口水仗,借以”侉子老大”格子揮墨發發牢騷罷之。
唉!
人們不斷地批評那些歪曲,重複,偽造的過去,
或是擴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
這樣的批評是公正的(它們不可能不公正)
但如果在此之前不做一項更基本的批評,
也就是對人的本身批評,它們就不具備重要性。歡迎紙聲再度來訪
墨蝶
墨蝶 於 2011/12/29 14:17回覆 - 6樓. 芙芙熊2011/12/28 10:28我覺得
"性"確實能催化愛裡激情的層面,但畢竟性是無法取代"愛"的~
愛有一種歸屬、有一種責任、有一種心裡更深層面的期待。
"性"所帶來的歡愉比"愛"簡單多了,但卻無法長久,也無法為兩人立下良好的感情基礎。
不過,很多人都不清楚,甚至將此視為"落後不開明"的想法。
我覺得其實"等待"並不消極,不過卻得明白自己等待是什麼,並且準備好自己。
---------------------------------
以上是我的看法,不認同也請別攻擊我唷
馬克思說過:「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改造無機界,
人證明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
若以虛無主義來主張否定一切事物真理或真知的可能性,
無論於道德上的善惡,沒有客觀的效驗,亦無普遍的標準。
若以希特勒為例,他對猶太人展開大規模的滅絕行動,
並不是出自其他原因,或許原因很單純,
只是因為猶太人與希特勒心中對完美社會的方案(the scheme of a perfect society)有所牴觸,因為希特勒要的是一個種族上的純粹構成的完美社會。
若以唯物辯證法來解釋後現代自然現象及社會經濟變遷的根本,
我認為有三個人會打起來:
1.馬克思
2.希特勒
3.鮑曼
液體的生活是一個瘋狂的種族,一個不穩定和不確定的生活,
如果要認同及適思想的時代所發出的 “聲音”,
人們僅是生產“液體”的消費者罷了。
PS. 以上非E主張,是被點名那三位的言論與看法,不認同也請別攻擊我唷! 墨蝶 於 2011/12/28 12:00回覆 - 5樓. 多硯坊 (休)2011/12/27 09:37等待沒有錯誤,只是太消極.
立即滿足,瞬間丟棄是廉價而短暫的一時喜樂,
無關真愛!
真愛不是液態,
是昇華的,是無價的,是永恆的.
是跨越亙古,現代及後現代!
沉重的是!
您一文道盡現今世態對愛情觀的偏差及憂心,
頗為認同!
多硯坊:
當新思潮衝擊,必然產生相對論,
腐化墮落的新思潮下,如何保有固態原始面貌?
人類的思維、推理及對周遭事物的認知,
在本質上都是相當模糊,如以精確為導向的
傳統分析方法推翻文明下的模糊理論,是否能成立另一種理論?
歡迎來訪
墨蝶 墨蝶 於 2011/12/27 18:45回覆 - 4樓. 紙聲 Pagesound2011/12/27 08:57如鏡鑒照﹐引人深思
文章與文筆好得無比﹐如鏡鑒照﹐引人深思﹐紙聲欣賞。 盼常有機會閱讀貴作. 祝好! -- Ps.紙聲:
也許,我是否不可理喻。
E 認為某些評論家只是市場上的"名嘴“,
他們說些什麼,市場就會產生回應。
他們不過希望創造一派新的學說,
既使成為主流,同樣的事情依然層出不窮,
直到真正的主流學說出現,才會禁口。 墨蝶 於 2011/12/27 18:46回覆 - 3樓. appleblossom2011/12/27 08:38速食愛情
頂袋關係,是一種便利性下的產物是嗎?
認真想想,似乎現代人愈來愈多此種心態了
真正放在心裡的「愛」到哪去了?
真正視「愛」為最甜蜜的作為與不能被取代,又藏到哪去了?
速食,是不是變成了一種兩性關係的代名詞?
合則來,不合則丟。抑是
需要時就拿出來,等到不再需要時,就隱藏起來,哎啊.....
這.......
appleblossoma:
速食,是不是變成了一種兩性關係的代名詞?
速食愛情問題的討論,似乎超出我們領域,
這應該試問兩性作家名嘴的看法。
大家都希望找出一條出路,因此,
名嘴必須做一些投石問路的工作。
PS. 其評論最終,看的也是評論者本人的權威性。
我樂於聽聽! 墨蝶 於 2011/12/27 18:4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