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的驚悚.驚悚的逆轉
文/冬陽(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執行祕書)
第一次接觸傑佛瑞.迪佛的短篇小說,是在三、四年前,於美國《艾勒里.昆恩推理雜誌》上看到〈地道女孩〉這個故事。
在此之前,我對迪佛的印象是:「長篇寫得很棒、鑑識專家林肯.萊姆的故事十分曲折離奇、擅長處理正邪鬥智的驚悚小說家。」直到閱畢〈地道女孩〉的那個當下,我不自主地輕呼了一聲「哇噢」,隔天就去買了《傑佛瑞迪佛的黑色禮物》原文書來讀。
也因此,當兩年前皇冠文化邀請迪佛來台時,全場大概只有我是拿著這本原文書請他簽字留念。現在這本書正好端端地立在我的書架上。
我對迪佛短篇小說的好評推薦度,遠比長篇高上許多。容我在此說明,這並非把「迪佛的長篇」與「迪佛的短篇」同時放在天秤的兩端衡量比較,而是若以「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兩個創作領域來看,長篇能寫得同迪佛一般好的,老實說還挺不少,但短篇能有迪佛的功力與巧思者,則是屈指可數。
雖然短篇小說在台灣,甚至在全球創作與閱讀市場來說,已經萎縮到可用「苟延殘喘」來形容──一來能發表的刊物場域寥寥無幾,二來短篇小說耗用寫作者的精力可比長篇多上許多,而且報酬更少。簡言之,對現代作家來說,短篇創作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不過,看來迪佛可是樂此不疲。
迪佛聰明的地方,在於他的短篇創作並非長篇概念的濃縮──雖然有一個概念是兩者相通的,就是不斷帶給讀者「逆轉/轉折」感(twisted,即本書原文書名),營造峰迴路轉的緊張氣氛。除此之外,迪佛的短篇故事夠扣人心弦之處,就是以普羅大眾為要角、製造看似隨機發生的事件,最後帶出極高的意外性,像炸彈爆開般結束故事。
這樣的設定非常適合短篇的文字篇幅──無法細膩地鋪陳、必須快速進入設想的情境中,並讓角色的行動帶領整個故事走向終點。這是灌水不成的(少有賣弄知識的篇幅)、虛假不得的(讀者很容易拿自身的經驗與故事人物相對照),還要一路埋藏線索、最終達到出乎意料的驚奇感──這道理跟魔術表演還挺像的,所有人都睜大了眼想找破綻,最後只能佩服作者/魔術師的技藝過人。
除此之外,迪佛的短篇小說還有一個特性:讓角色壞到底。可以違法亂紀、可以寡廉鮮恥,只不過這些凶惡之徒往往披著看似溫馴無害的外衣,只在將你推入萬丈深淵那一刻前才露出真面目──
這才是驚悚故事的王道啊!嚇得人皮皮剉。尤其故事結束前的那個逆轉,可不是超前比分的壓哨球,也不是反敗為勝的再見全壘打,而是……
是什麼呢?請各位直接收下傑佛瑞迪佛的黑色禮物吧,你一定不喜歡我剝奪你拆禮物的樂趣(嘿嘿嘿)。
(本文發表於《傑佛瑞迪佛的黑色禮物》推薦序,皇冠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