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17條」與兩岸戰爭測試
2025/05/30 03:02
瀏覽48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王崑義(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賴清德總統3月13日在國安會議之後,定調大陸為台灣的「境外敵對勢力」, 一時之間在台海掀起一陣腥風血雨,這一篇被稱為「賴17條」的國安宣示,又被稱為是討伐大陸的檄文,立即升高兩岸關係的敵對狀態,使得過去國共兩黨努力尋求降低兩岸敵對狀態的用心,一下子化為烏有,台海在進入「準戰爭狀態」之時,兩岸是否會爆發戰爭,已經是世人所關切。
在賴清德祭出「賴17條」檄文之後,台灣國防部於3月18日9時許公布,解放軍於17日總計共機59架次在台灣周邊空域活動;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中部、西南及東部空域43架次協同共艦9艘,在上、下午進行史上一天兩次的「聯合戰備警巡」任務。解放軍此舉顯然是直接回應賴清德對大陸的挑釁。而這也是解放軍在台海周邊演訓明顯更朝此模式、逐漸增加演訓強度。
兩岸軍演比試
為了因應解放軍不斷對台的「聯合戰備警巡」,國軍也執行為期5天的「立即備戰操演」,國防部長顧立雄3月19日表示,計畫性的「立即備戰操演」預計每半年將執行一次,非計畫性的軍演則將視中國針對性軍演的威脅強度,由參謀總長隨時下令展開。
特別是,今年「漢光41號」演習想定2027年解放軍攻台可能行動為發展基礎。國防部長顧立雄還表示,漢光演習有設定武器獲得期程與聯合戰力的訓練規劃,因此有設定要達成高戰備能力的目標,因此是設定在1年至2年後的期程。
台灣的漢光演習把2027年想定是解放軍攻台的時間表,這更是讓台灣人心惶惶。2027解放軍攻台的想定,這早就被稱為「戴維森窗口」,也是2021年,時任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 Davidson)所提出的預警,他認為中國可能在2027年對台灣採取武力行動。隨後,接任戴維森的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也在2024年4月表示,中國的目標是在2027年之前具備攻擊台灣的能力。
阿基里諾當時強調,這個時間表不是美方所估計,而是習近平對解放軍的要求。而2024年10月,現任印太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也提及,如果2027年解放軍攻台情境提前發生,他對美軍在台海衝突中擊敗解放軍的能力抱有信心。
如今,美國戰略司令部(STRATCOM)司令柯頓(Anthony J. Cotton)美東時間3月18日在年度國防大會中表示,隨著中國不斷加速軍事擴張,國際已重新回到大國競爭的時代,因此美國現代化戰略威懾力已成為當務之急。他也警告,中國解放軍可能會「在2027年奪取台灣」,強調美國核武庫的現代化對於維持全球穩定至關重要,任何延誤都可能對國家安全產生連鎖效應。
國軍軍演也想定2027攻台
接連4位美軍司令都認定2027年是解放軍攻台的時間表,越來越不像是無的放矢,這也難免會影響台灣的軍事想定,所以國軍把漢光演習也擬定2027年是大陸攻台的關鍵時刻,倒也不致讓人驚心。
只是,原本不會讓台灣人有末日之感的2027,在「賴17條」拋出以後,兩岸似乎有走向對撞的可能性。賴清德意圖把台灣推入戰火中,當然有他的冒進之處,但是從戰略上來看,賴清德的手段與目的倒是像要把兩岸跟他的「務實台獨論」捲成麻花捲,以實現他少數統治的目的。其中有幾處可以觀察 :
第一,把台灣推向戰爭邊緣。「戰爭邊緣戰略」向來是北韓最擅長使用的戰略之一,這也是弱勢者向強權挑戰的法寶。大國有核子武器,最怕戰爭會引爆核武大戰,所以對於小國的挑戰總是抱持著戒慎恐懼之心,盡量避免與小國直接爆發戰爭。
賴清德有樣學樣,以為把大陸逼到牆角,他們也不敢發動戰爭跟台灣玉石俱焚,因為賴清德相信美國還是會力挺台灣,美中不可能為了台灣而爆發大戰,所以對大陸採取強勢挑戰,將可為他在台灣內部的弱勢統治,贏得更大的支持。
只是,這一次賴清德可能有些誤判,從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大國與小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而是更多。經過3年的俄烏戰爭,烏克蘭的男丁幾乎已經快被消滅殆盡,我們來看過去一年烏克蘭「抓壯丁」的慘況。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看到了烏克蘭社會無數的慘烈一幕,社交媒體上有不計其數的視頻拍攝了烏克蘭男子被暴力抓捕並徵召入伍的全過程。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穿著軍裝的「硬漢」在街上圍捕平民,婦女、孩子們淚水灑地,尖叫聲不絕於耳。這些「硬漢」在鏡頭前殘酷地毆打被抓的「壯丁」成了家常便飯,徵兵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不分青紅皂白地在街上隨機抓人,這些被抓的人包括許多孩子的父親,甚至還有殘疾人、重病患者。
「抓壯丁」等同於挖「人礦」,「人礦」總有被挖完的一天,烏克蘭有幾千萬人,3年來都快被挖完了,台灣2400萬人,又能堅持多久的戰爭呢 ? 所以賴清德的「戰爭邊緣戰略」,只能滿足自己的冒進性格,無助於人民的福祉,台灣人民對他的反叛將會逐漸爆發出來。
第二,測試台獨的能量。「賴17條」也是有意測試台獨的能量,畢竟民進黨正在推動大罷免時刻,在總統大選中只有獲得40%選票的少數總統,經過將近一年的朝野大戰,賴清德利用大罷免測試支持他這位務實台獨者的能量還有多少,如果能夠在大罷免中大有斬獲,這也是讓賴清德政府有他的正當性存在,未來他更有底氣跟藍白合大打巷戰。
第三,以台獨氣焰測試大陸攻台的決心。雖然中國大陸一再宣稱台灣若進行法理台獨,就是踩到紅線,大陸會採取必要措施。問題是說歸說,大陸即使使出諸多的軍演嚇唬台灣,卻沒有真正踏進台灣的土地,這是台獨敢於賭上台灣人性命,跟大陸對戰的信心。
所以這次賴政府把在台灣唱和「武統論」的陸配趕回大陸,就是測試大陸是否敢於採取武統的策略。
事實上,大陸若要武統台灣,是否只有軍事手段,這是民進黨人最不怕的,因為台海有天塹存在,武統若那麼容易,兩岸早就統一了。這也是從1996年飛彈試射以來,大陸即使利用各種軍事手段壓制台獨,台灣卻越來越獨之因。沒有真正踏上台灣土地的軍事手段,都只是把軍事工具當成政治手段使用,達不到真正嚇阻的效果。所以,如何把武力或非軍事手段投擲到台灣領地,才有可能達到真正嚇阻台獨的有效工具。
賴清德拋出「賴17條」,他最大的用意其實也是在測試大陸有多大的決心與略策攻台,只要大陸拿不出新方法有效壓制「賴17條」,賴清德就可宣示這一次他贏了,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就會若入他的手中,以後大陸就只能被動地聽取他發號司令,這才是大陸要頭痛之處。
(本文刊登於祖國雜誌,2025.5月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