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巴哈的神通情人夢
2011/08/28 11:44
瀏覽2,27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這首大提琴與電腦合成樂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巴洛克時期德裔音樂家巴哈(Bach)的『G大調小步舞曲"((Minuet in G)』。 Tim的大提琴學了一年多, 學習的樂曲中西合併, 數月來經常聽到他練習這首樂曲, 由於他生澀不純熟的演奏, 造成本應該充滿藝術品味的音樂環境, 演變成花錢不甘心的俗氣媽媽與不服輸又帶點慵懶隨性的兒子, 重複著練習時間長短的口角, 直到有一天聽到這首多年前曾經看過卻被遺忘許久的電影插曲, 才知道正是Tim經常練習的曲目。 只是這首巴哈知名的樂曲透過GIORGIO MORODER 利用電腦合成改編後, 結合電影1984年"神通情人夢"(英文原名: Electric Dream), 擺脫古典樂的曲高和寡, 透過電腦合成的搖滾重金屬, 搭配的分毫不差, 令人驚喜。


其實古典樂結合現代搖滾的案例應該不少, 另外我最喜歡的另一首則是一樣是巴洛克時期德裔音樂家"帕海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卡農D大調(Cannon in D)』, 有樂迷曾說他帕海貝爾可以收取版權費的話,那他將是這世界上最富有的音樂人! 卡農的出版紀錄, 是全世界最多版本也是最受歡迎的曲目。 如果您還不確定是否聽過這首"世界名曲", 那麼提到最為大家所耳熟能詳的電影"我的野蠻女友"一片中男主角當著全班同學在教室中, 對女友全智賢告白而所演奏的鋼琴曲或許您就馬上投他一票,點個"讚"囉。


回到巴哈這首小步舞曲,在電影中重新詮釋後賦予新的名字叫『The Duel』, 以英文直接解釋: 有「對決」的含意,古典樂器與現代科技,就像2個不同門派的武林高手過招,決鬥不是為了你死我活, 而是切磋武藝,刀光劍影中最後卻互相融合, 前乎後應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並創造出另一新的招式。但是劇中電影情節的浪漫故事,卻是以一部"人性化"的電腦,被樓上大提琴樂手女伶的音樂所吸引,因而隨之節奏的起伏延伸創造更富現代化的快節奏流行音樂,這段擷取的影片一開始呈現的是緩慢的調音與沉穩的前奏,經由電腦轉換重新定位曲風,帶領大提琴女伶朝向愉悅而熱鬧的合奏,所要表達的除了單身男女相遇的曖昧期與接續而來的熱戀歡愉,最後以人性化電腦步步禮遇、相互退讓的節奏完美的劃下Ending。也藉此, 愛上女主角的電腦與為愛自我毀滅先留下了伏筆,電影中置入多首義大利籍電子音樂大師Giorgio Moroder的音樂與插曲,以及當紅的英籍樂團:"Culture Club",這部很通俗的浪漫電影卻也悄悄的為80年代電子合成樂開啟新的樂章。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雜記
自訂分類:綜合學院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