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好喝飲料推薦-吾奶王每一杯都是一次味覺旅行
臺南自創品牌北部第一間加盟店
「吾奶王」終於開業了!
光聽名稱就富含了power💪
主打原葉茶、奶茶、鮮奶茶!
「吾奶王」楊梅店就在精華地段梅獅路二段,招牌以藍黃色為基底色調,相當有質感又醒目!
「吾奶王」楊梅店的環境很放鬆休閒!
炎炎夏日進來點餐、等茶、內用真的超舒適~
點餐是用自助點餐機哦!想喝什麼手指點一點非常方便又時尚!
如果遇到任何問題,有不懂的也是可以請教服務人員幫忙喔!
吾奶王的飲品很多
除了有主打著臺灣原葉好茶、奶茶、鮮奶茶以外,還有水果特調、偏好酸甜風味的人可以試試加入脆梅的酸甜韻味的脆梅綠茶、更推薦無咖啡因的手炒黑糖鮮奶,黑糖風味層層疊疊的濃郁完全不死甜!
招牌吾王茶屬於青茶系列,選用臺灣高山茶葉~喝起來清爽口感,即使無糖也毫不澀口,僅加一分糖更能提升茶的香氣撲鼻!
奶茶控的最愛~~
「奶后」是紅茶的茶韻香為基底和鮮奶搭配的完美結合,搭配Q彈珍珠~絕配!
「吾奶王」取用原茶葉茶現泡的好茶!無糖更能品嚐回甘甜完全不澀口、茶香清甜好喝!
吾奶王-桃園楊梅店
LINE:@womilkking
時間|AM 9:00 – PM 21:00
電話|03-4813676
地址|桃園市楊梅區梅獅路二段95號1樓
楊梅飲料排名推薦吾乃王不僅是一間茶飲店,更是一個讓人沉浸在茶文化中的空間。我們的奶王鮮奶茶和奶后鮮奶茶是由頂級茶葉和新鮮牛奶手工製作的,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濃厚的茶香和奶香。這不僅是一杯飲料,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文化的融合。桃園好喝飲料推薦
不忘自己寫好一生, 登青山摘藍天。 有情意記住百姓, 改變家國過上好生活。 >>>更多美文:自創詩
我老家村前有一片特殊的土地,高出地面丈余,長寬都近二百米。大平原上突起這么個高地,引來諸多的遐想和猜測。有說是古建筑遺跡,有說是古戰場點將臺,還有說是祭天求雨的祭壇……多少年來,村夫猜,學者也猜,還有遠道而來的考古專家,帶著儀器認真研究。但眾說紛紜,到現在也沒個定論。 ( 一 ) 小時候我常去高地上玩兒,這里刻印著我的童年,藏著我兒時青澀的故事。老棗樹上酸核兒的脆皮棗,小椿樹上的碧綠鮮嫩的椿瓜噠,澆地用的彎把兒轆轤,胖嘟嘟的大白菜,半截白半截青的水蘿卜,渾身白毛的冬瓜蛋子,都是陪我長大的好伙伴兒。 早春,高地上油菜花一開,往往是蜜蜂還沒走,蝴蝶又來了,蜜蜂嗡嗡嚶嚶,蝴蝶飛飛停停。遠遠望去,滿眼一片金黃。細細地聞,那淡淡的青香藏在春風里,大概這就是春天的味兒吧! “麥子上場,鳴蟬叫娘”,高地上小樹林不大,金蟬不少,我們當地叫“神仙”。天傍黑兒,就有人來捉,多是孩子,也有大人,手電光柱樹上樹下地亂照。匆匆爬樹的金蟬,一旦被光柱罩上,便不動了,似乎在考慮該怎么辦?有個鏡頭至今難忘 —— 金蟬脫殼:但見那蟬趴在樹枝上,渾身開始抖動,一會兒,脊背上裂開一條縫兒,露出鮮嫩鮮嫩的一小部分,白嫩中透著淡淡的綠,像翡翠,但比翡翠動人。慢慢地,脊背和頭部先后出來了,然后是六條腿艱難地拔出。休息片刻,它做了個冒險的動作,整個身體向后仰去,與蟬蛻成九十度角。好一會兒才復位,最后脫出尾部。整個幼體嫩得可愛。 入秋,陰雨連綿,高地背陰的坡堤上,偶爾會長出幾顆雞腿蘑菇,白白的蓋頭半露半埋半遮面,小心翼翼地拔出來,便是細長的白“雞腿”。沒有心計的孩子是找不到的,我偶爾拿到過,心里曾泛起一絲莫名地激動。深秋,棗紅眼圈的時候,雨剛停,孩子們就會搶著跑上高地,尋找被雨打落的棗兒,咬開來,有時會碰上小肉蟲,在里面一動一動的。大家有時不小心,會踩壞樹下的菜苗,三爺爺惡狠狠地罵幾句,小孩兒們一跑了事。 霜降以后,霜打的茄子是一道美味,現摘,生食,在衣服上胡亂地蹭幾下就開吃,那味兒道,青澀澀的有點甜,涼絲絲地帶著嫩,是一種穿開襠褲的野孩子的享受。清晨的田野,偶爾可見細長的天絲斜橫在新翻起的土塊上,遠處傳來耕牛粗渾而低沉的哞叫聲,伴隨著打耬蛋節奏的脆響,農民正在忙著播種冬小麥。 冬天的印象不好,厚厚的雪壓彎樹枝,有時會壓塌種菜的塑料棚。無處覓食的麻雀和叫不上名字的鳥兒,懶洋洋地立在禿枝上。 ( 二 ) 高地上平坦且肥沃,水澆條件好,旱澇保收,祖祖輩輩都把這里當作寶地,當成金飯碗,常年種蔬菜,既養家糊口,經濟效益也高。從我記事起,這高地就是村上的大菜園,村民們都親切地稱這里叫“大園 ”。村上找某人時,常聽大人說:“在大園里澆水哩!” 這高地,造就了一輩又一輩的莊稼把式,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種菜能手,雖然沒有國家發的證書,但在我幼小的心靈里,他們是了不起的大專家!勞動經驗經過總結推敲,形成許多諺語,既簡明又實用,至今我還記得:“谷雨前后種瓜種豆”、“頭伏蘿卜二伏芥,末伏種油菜”。 兒時的記憶里,最深刻的是幫助大人收獲小白菜。高地上出產的小白菜,十里八鄉小有名氣,一畦一畦密植叢生,高三四十公分,白莖綠葉,亭亭直立,口感脆,產量高。收獲一般是在農村逢大集的前一天下午,勞動量大,全家動員,將白菜精心打理。男人鏟白菜,婦女疊白菜,小孩兒挑白菜,把長得高的好的挑選出來,將葉子順一個方向捏合,十多棵一排別成把子,讓長莖齊刷刷并排在上面,兩把一上一下把小棵的夾在中間,用草繩捆兩道。這樣賣像好,出手快。晚上,把打理成捆的白菜拉到井池邊,逐捆把根上的泥洗凈,露出白皙皙的根,然后,碼成垛,潑上水,第二天就可以上市了。有人戲言:王樓村高地的小白菜趕集,象嫁閨女似的。人家賣的不是白菜,是手藝。 年年趕集賣白菜,有件事不得不提。許多菜農沒文化,算賬作難。大家在實踐中總結摸索,想出了一個土辦法:預先估計好價格區間,提前算好一些基夲的參考數,列成表格,在急慌聊忙的集市交易中,很實用,挺方便,把復雜的乘法再加法,變成了單一的加法。雖然是小小的經驗,還明顯笨拙。但菜農們很有成就感。這是他們自己創造的“數學用表” 呀! ( 三 ) 在大園里打理小白菜的傍晚,有時還沒忙完,就會聽到大槐樹下傳來的說書瞎子的墜琴聲:“諸位的鄉親們那個都聽準,小弦子兒拉一拉開開了正封。天上星多月不明,河里魚多水不清。” 接著是悠楊的墜琴聲,抑揚頓挫,如泣如訴,蕩氣回腸。這民間藝人的演唱不要錢,管飯就行,這家給個窩窩,那家送碗湯,吃完接著唱。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現在的藝人明星除了演唱費,還要出場費,時代真是變了!即便可以要,也不至于從窩窩頭一下子升到幾百萬吧! 若問瞎子的演唱效果,還真不賴。村民們坐在小板凳上,聽得如醉如癡,隨著劇情的進展,或大笑或陪淚或義憤,一直聽到小半夜也不肯離去。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巜白金庚私訪》中的一個情節:白金庚無耐之下,將稻草插在脖領上自賣自身,招來眾人圍觀。唱到看客潮水般涌來時,藝人墜琴驟停,道白:“里三層,外三層,一圍圍了個七八十來層。胖人擠得吩吩地喘,瘦人擠得骨頭疼,來了個羅鍋來觀行,一擠擠到人當中,眾人一打塕,只聽咔嚓一聲響,把羅鍋擠了個直不楞登。” 這戲詞我自今不忘,太生動太夸張了!前些年我當語文老師,給學生講修辭夸張時,拿來作例子,效果很好。學生說:比我們作文上用的“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形象多了。 ( 四 ) 高地菜園里最盛大的活動莫過于淘井,幾乎是全村男女老少都參戰。園里只有一口祖輩傳留下來的舊式磚井,挖于何年?已無從查考。井口五尺許,深數丈。園里蔬菜都靠這口井澆灌,為了保障用水,每年要淘井一次,把淤積的泥沙挖出來。淘井開始前,由權威的族長先做動員,相當于國家開展運動前的思想發動。根據需要把全村人分成幾個組,要緊的是挑選十幾名健壯干練的下井作業的小青年。具體操作是村上的支部書記,先在井口扎起堅固的三角架子,架子上固定一架梯子,然后將二尺多長、三十多斤笨重的木滑輪裝在三角架頂部的下面。這是個關鍵物件,乒乓球粗細的大麻綆通過它上下運作。指揮長是個富有經驗的壯年,他趴在三腳架的梯子上,能看清井下也能看清井上。婦女們一個挨一個緊握麻綆,負責提供上下運行的動力。下井的小伙子兩人一班,半小時一換。只見他們全身披掛,接過族長送上的酒碗,臨行猛喝兩口酒,凜然站進麻綆吊起的筐里,緩緩地下到井底。我腦海里閃現出勇士上戰場的畫面,起碼那種勇往直前的氣概有點像。當時我八九歲,在人群中跑來跑去看熱鬧,有時候也跟著吶喊。 整個場面最搶眼球的是趴在井口的指揮長,全神貫注,一絲不茍,指揮果斷。你聽:“上泥了,走!…… 停!”、“上人了!斤著,斤著,慢走,…… 停!” 隨著他一聲聲口令,全村人形成了一個令行禁止的戰斗整體。 五十年過去了,前幾天回老家,我又去菜園,去看望曾立下汗馬功勞的老井。既遺憾又欣喜,它光榮離休了,接替它工作的,是它的孫子 —— 電動機井。 ( 五 ) 高地的邊上是一個偌大的池塘,水深多年不干,周邊長滿蘆葦。同齡鄰居二啞巴善捕魚,我和小伙伴們常常跟了去。二啞巴本不啞,因為哥哥是啞巴,便順下來喚他二啞巴。二啞巴自做些小魚網,二尺見方,用細竹劈兒撐開,雞腸、骨頭作餌置其中,一個個下到水里,半晌許起網,一般都有收獲,多是小魚蝦,這些被誘捕的小家伙,后悔的拼命地蹦呀跳呀,但都逃不脫我們的法網,終被油炸成美食。那個香味呀,終生難忘,比家里做的糖醋大鯉魚還好吃。這大概是因為親力親為的緣故吧,怪不得名人有言:自己偷來的羅漢豆格外香。 前不久,我又和二啞巴去捕魚,捉住條大紅魚,高興地跳起來。一跳醒了!原來是個夢。使勁想再回到夢里去,怎么也回不去了。 童年似昨天,只能夢里見,對鏡笑白發,再活五十年!這個時候,只有在這個時候,我才理解了魯迅的感嘆:再見,我的蟋蟀們!再見,我的復盆子和木蓮們! 2020年10月22日 >>>更多美文:散文隨筆
1 上世紀七十年代,路不好走,從客路到龍門,步行坐車輾轉顛簸要花一天的時間。我母親帶著幾個孩子在老家務農,父親一個人在龍門糧所工作。七歲那年,母親把我送到父親那里之后,說家里有老有小,要多掙點工分,留下我,就匆匆回去了。 我和父親在一起生活了兩個月。這期間,我整天在糧所周圍,或到工廠,看機器如何炒花生榨油,看面粉廠如何制造面條,看白花花的大米,如何從管道里流出來。父親的宿舍旁邊,有一片木麻黃,夏日來了,知了叫聲刺耳。我一想家,就跑到林子里,聽蟬兒歌唱,尋“土鱉”消磨時光,挖樹皮找蝎子開心…… 2 人一旦離開家鄉,白天似乎比晚上好過。白天的一切都新鮮刺激。太陽落山后,這個世界就沉靜了下來。此時,我的心情就像那最后的一抹晚霞,我想回家了。 離開母親六天了,我開始變得沉默。父親下班回來,見我踡縮在門后的樣子,問我:“想家了?”我不應。“在這里比家里快活吧?”父親給我在鄉下沒有的一切,我滿意地點頭,“只是……”我想說我想媽媽了。但我不敢當著父親的面說出來,我怕父親不高興。 3 十幾天的興奮期過去了。想母親,想家的情緒像山洪一樣爆發出來。我不再喜歡工廠,也不愛到木麻黃樹林去了。糧所的對面就是汽車站,我天天跑到對面的車站來。坐在候車室的長凳上,或跑到汽車進出口,數著來來往往的班車。“雷州,客路,城月,湛江的旅客準備上車……”我一聽到“客路”兩字,心里忽地急起來,潛意識地站起身,跟著人流走出去。我明白,那邊就是回家的方向,母親就在那頭等著我,盼著我。此時我突發奇想,跟著一位叔叔或阿姨,拉我上車,我終于坐在班車上,我聞到了汽油的香味,我看到了頭頂上班車里的锃亮的圓形燈泡,我感覺到汽車開動的那一瞬間,我是多么的激動。 我流眼淚了,默默地,很傷心。這是白日作的夢呢。晚飯又來了,夜幕又臨了,父親的擔憂又升了,我怎么這么想家呀。難道父親不代表我的家嗎?起碼有半個家在這邊吧。 父親看出了我的心思。一天晚飯后,父親摸著我的頭,說:“波仔,你來一個多月了,你看,現在從頭到腳,大變樣了。胖了,白了,長高了,好看了……”父親說的都是真話。這里天天有白米飯吃,有瘦肉煮湯,有面條面包,又不用做事。在家呀,要帶妹妹,要上山撿柴火,回家干家務。喝番薯湯,伴番薯葉,咽魚鱗菜,哪有父親這邊這么舒坦輕松自在呢。但正因為現實如此反差,我才更想念我的母親,我的哥哥弟弟妹妹了。“看你愁成這個樣子,要不,今晚爸爸帶你去看電影。打仗的。你喜歡不?” 我最喜歡看電影了。住在城鎮上,最讓人羨慕的,就是電影。在農村,一年到頭也盼不到一場電影。 吃了晚飯,沖了涼,穿上父親給我買的新衣服,我跟著父親到龍門罐頭廠的廣場(專門放電影的場所)看電影來了。七歲的我還沒上學,大字不識幾個,但對電影,還是能看懂一些情節的。比如好人壞人,我軍敵軍。那晚的電影叫《英雄兒女》,王成拉炮筒的偉大壯舉,深深地鐫刻在我的心中,幾十年了,一直記憶猶新。 那個晚上,我睡得特香,沒有夢到母親,一整夜盡是王成。 4 父親本想用“看電影”來穩住我的心。但正好相反,自從看了那場電影后,我更加“歸心似箭”了。我想到母親,想到我的小伙伴。我得趕緊回去,把我在這里的所見所聞,所有他們沒見過聽過享受過的一切,都一五一十地告訴他們。讓他們一起分享我的驕傲與自豪,分享我的幸福與快樂。 我終于鼓起勇氣,對父親說,爸,我想回家!父親聽了,一言不發。我知道,這句平常話放在這里說,父親有多么的傷心了。父親和母親,哪一位更能代表家的含義?在我的童年里,有母親在的地方,有伴我一起成長的小伙伴們,那才是我心中的家鄉。 父親從此更加用心于我,天天變換著各種好吃的好看的,只要我不說回去,父親就顯得特別開心…… 但,我想母親,想回家的欲望,遠遠地超越了這里的一切,甚至包括我的父親(我父親在外面工作,一年才回家一次,接觸少,感情自然就不如日夜相伴的母親深)。 我必須想方法讓父親放我回家! 5 陳仔叔,父親的一位同事,在糧所門市部干雜活,人很熱情,就是鬼點子多。我常和他玩,也許是父親暗中叫他與我親近,想讓我安心吧。有一天,他看我老是瞧對面的車站,便笑著對我說:“又想家了?”我向著他頻頻點頭。“這樣吧,我出一道題,你要是肯照著做了,我就說服你爸,讓你回去。要是完成不了呢,你就乖乖聽你爸的話,安心留在這里。”只要能回家,什么事情我都愿意干。我要做“王成”,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為了回家,我似乎一下子變得成熟起來。 陳仔叔叫我從二樓倒著下樓梯。糧所的門市部是一幢二層樓,樓梯特別陡。我小看了它。我照著陳仔叔的要求做了,倒著身子,背向著樓梯的下面,面對著上面,小心翼翼地移動我認為極靈活的雙腿。剛走幾步,頓覺頭暈,摔到樓梯底下。這可嚇壞了陳仔叔。回家的夢摔破了,額頭的“鐵證”如何向父親解釋啊。陳仔叔教我,就說自己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了下來。我開始后悔,不該聽這個壞叔叔的話。想到父親嚴厲的樣子,我怕了,一下子變得孤苦伶仃。 此時,我的心中拼命地在呼喚母親。母親啊,你快來帶我回家吧,我不要過沒有你的生活。 6 我終于逃脫不了父親對我的懲罰。陳仔叔出賣了我。我被父親用繩子綁在門市部門前一棵木麻黃樹上。對面就是我惦記的汽車站。 為了回家,我人生第一次經歷了拷打。我刻骨銘心哪!母親呀,父親呀,我就想家,我怎么就錯了呢? 到現在為止,一想到當時父親追問我的話語,我還是弄不明白,為了回家,我并沒有錯!為了回家,我竟變得堅強起來! “爸,我都來兩個月了,我想媽媽,我想回家!”我不管父親如何的感受和武力威脅,我還是勇敢地向他表達我的渴望,我的心情。 父親最后還是摳不過我,留不下我,同意過兩天送我回客路。 7 “回家”這兩個字,多么的平常!現在只要你想什么時候回家都變得特別的容易。可那個年代,交通不發達。近在咫尺,遠在天涯。 那兩天等待回家的日子,是我生命中最深沉的體驗。滿腦子都是家鄉,那一片竹林,那一畦番薯地,那一條彎彎的小溪,那一圍蘆葦地,那一山的老樹,那樹上的各種飛鳥,水溝里的小魚小蝦……最讓人開心的事,就是拉著母親的衣襟,隨著她的影子,早起晚歸,看朝陽里的黃牛拉車,聽夕陽下的百鳥歸巢。尤其在收獲季節,田野處處,大路小徑,村里村外,處處笑聲朗朗。還有,我的小伙伴們,白天上山撿柴,挖蟲子,學鳥叫。晚上,在月光下,在草堆周圍,捉迷藏,玩過家家……多么天真美好的童年時光。 反正,那兩天的等待,人還沒啟程,心已經歸家。 8 “媽媽,我坐上班車了!我終于可以回家了!” 在父親面前,我盡量控制自己。我不能再傷了父親的心。此時我心底的世界呀,就像干萬只小兔子,蹦蹦跳跳,滿腦子的奇思亂想,一眨眼就能看到家鄉的門坎。 這是我童年第一次離開家,也是第一次久別回家的最真實的情感回憶。寫到這里,突然想起冰心的一首短詩: “生活愉快么?” “愉快!” 是笑著回答的上半句。 “只是想家!” 是至終沒有說出的下半句…… 我太天真了,對著父親,不但說出了上半句,而且還直直地說出了下半句。 >>>更多美文:生活隨筆
FRG111VE12VE
楊梅推薦飲料 》吾奶王:讓每一口都成為回憶桃園推薦飲料 》吾奶王:自助點餐機,科技與便利的最佳代表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