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錦標》人師聽語
日月合明,人學知道,萬卷詩書習藝。
嘉肴不食乏味,良道長空,善學知勵。
問學不足曉,不足知、自反重繼。
困教學、然後增強,互助教學猶繫。
教始文心厲砥。志向悠游,時觀學者存啟。
詩記博依雅頌,操縵習琴,樂習傳遞。
憑書本念著,又多訊、教人知禮。
語聽前、學若導師,兌育書聲成體。
1.奪錦標,依張埜體,雙調一百八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
2.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行使教學任務的人。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一:「永樂取舉人、監生年少者入翰林院,習夷字,以通事為教師。」
3.教師,教授歌曲、戲曲、武術等技藝的人。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三折:「人都道你是教師,人都道你是浪子。上長街百十樣風流事,到家中一千場五代史。」明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十回:「月娘眾人躧著高阜,把眼觀看,看見人山人海圍著,都看教師走馬耍解的。」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二:「詩文立門庭使人學已,人一學即似者,自詡為大家,為才子,亦藝苑教師而已。」
4.老師,現在對教師的尊稱。唐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5.老師,長輩傳授學術的人。《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田駢 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而 荀卿最為老師。」唐韓愈《施先生墓銘》:「自賢士大夫、老師宿儒、新進小生,聞先生之死,哭泣相弔。」宋歐陽修《問進士策》:「自秦之焚書,六經盡矣,至漢而出,皆其殘脫顛倒,或傳之老師昏耄之説,或取之塚墓屋壁之間。」王闓運《今皇上七年以疆域為紀》:「名孚實副,許為老師。」
6.老師,泛稱傳授文化、技藝的人。《新五代史•雜傳十七•崔棁》:「其樂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賈、州縣避役之人,又無老師良工教習。」金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説字驚老師。」
7.老師,明清兩代,生員、舉子稱座主和學官為之。明王世貞《觚不觚錄》:「至分宜當國,而諛者稱老翁,其厚之甚者稱夫子。此後門生稱座主俱曰老師。」清黃宗羲《廣師說》:「自科舉之學興,而師道亡矣。今老師門生之名徧於天下,豈無師哉!」《儒林外史》第十七回:「這學裏老師是朝廷制下的,專管秀才,你就中了狀元,這老師也要認的。」
8.老師,指軍隊出征日久而疲憊。《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老師費財,亦無益也。」《晉書•江統傳》:「方今關中之禍,暴兵二載,征戍之勞,老師十萬。」清魏源《聖武紀》卷九:「語及額勒登保、德楞泰屢次奏捷,則皆為將信將疑之詞,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師南山、縱賊隴西之失。」
9.老師,對僧侶的尊稱。唐王建《尋李山人不遇》詩:「從頭石上留名去,獨向南峯問老師。」唐姚合《贈盧沙彌小師》詩:「年小未受戒,會解如老師。」《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那普靜老師跏趺在禪床上敲木魚,口中念經。」
10.教師節,1931年6月6日由國立中央大學發起建立,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確定為全國教師節;1939年教育部改定孔子誕辰日8月27日為教師節。後來經曆數及考紀專家將孔子誕辰換算為陽曆應為9月28日;故於1952年孔子誕辰及教師節改為9月28日。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2樓. 心之 (休息)2014/09/30 09:34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以及因材施教
塑造出許許多多的人才
這種偉大的精神值得我們效法
並綿延不絕的傳承下去孔子確是歷史上最偉大教育家
他使教育從貴族的高堂
走向平民階級化的啟蒙
他的教育主張及理想
二千年以來一直傳承下來
不管政治體制如何更替
所以司馬遷這樣說
天下的君王和歷代賢人實在太多了
他們在世時榮耀的很,死了也就沒了
孔子一介布衣傳了幾十代
讀書人都很尊敬他
從上位者講六經的人
皆把他的中庸之道作為行為準則
可認為「至聖」了!
如您所言
他的思想將會不斷地傳承下去!謝謝留言 祝晚安!
景寔 於 2014/09/30 22:29回覆 - 11樓. peaceland2014/09/29 20:53
您對教育很有心
教師若少了這份心
很容易遇到頑強學生就像徐志摩的詩
揮一揮衣袖,走人了
甭談什麼
諄諄教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因才施教
社會上為解決各種生活問題
也就創造了價值體系
像是學校制度、婚姻家庭制度、憲政體制等
其中幾千年最隱定發展的
應屬於黌舍的價值體系
當然任何發展的社會生活
都會遇到困難與挑戰
像是家庭由大宗族轉為小家庭
結婚自由取代父母之命
但又面臨高離婚率的問題
學校由書院制改為新式教育
老師尊輩的地位似有所動搖
教育如何有益於人文社會發達
成為注意的目標
雖有不少教育上失敗的案例
像報導台大某畢業生
為個人私慾而殘害女友等
但整體而言,教與學發展目的
還是在為社會進步而作出貢獻的!
所以希望所有教師
應以教育為志業
不放棄為師者的初心
謝謝留言祝晚安! 景寔 於 2014/09/29 22:04回覆 - 10樓. 飛雪(大罷免大成功31:0)2014/09/28 19:54
景軒大哥此篇對於老師的各種角色論述十分完整
而現代對於老師定義的確都是引用韓愈的"師說"
傳道 授業 解惑~為人師者應該都認同~此三者幾乎涵括老師的角色
似乎學習管道越多越容易後~人對老師的尊敬就越無感
而觀現在的老師亦良莠不齊~新聞裡光怪陸離的行徑讓人咋舌
不得不懷念古時候那種尊師重道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倫常
那書法字可是景軒大哥寫的嗎
教育體系一直是社會發達的最大關鍵
無論是古代,或是新式的教育方法
重要的還是要讓知識如何傳承下去
因此教師與學生在教育體系中如何互動
成為教育是否成功的因素
您提到現代學生不尊重老師的問題
蕭何兄也認為尊師重道者幾稀
看來在教學過程中
「尊師愛師」與知識的傳遞也有相當的關係
若是能讓學生明白知識的重要性
或許更理解老師的可尊性
而老師也能以有教無類的教育觀念
不要放棄任何一位學生
那教育將朝更理想的方向前進! 景寔 於 2014/09/28 22:29回覆 - 9樓. 景寔2014/09/28 19:11
《禮記.大學》書法(部分)
- 8樓. 景寔2014/09/28 19:09
《禮記.大學》書法(部分)
- 7樓. 景寔2014/09/28 19:07
韓愈《師說》書法
- 6樓. 景寔2014/09/27 22:29
孔子像
- 5樓. 景寔2014/09/27 22:28
孔子行教圖
- 4樓. 景寔2014/09/27 22:26
《師者》書法
- 3樓. 景寔2014/09/27 22:23
《師》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