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說 佛性
2006/01/31 00:32
瀏覽599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定位:
「佛性」、「自性」、「本來面目」、「真心」、「第八識」、「本性」...。皆同一物,並無二致,不過 詳 略 隱 顯 而已。
分別:
「性」,不論動植礦物,皆具有之。所謂萬法唯心,翠竹黃花,無非般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佛性」,性稱為佛,在乎能覺。覺,在聞修。
申說:
佛性有「本覺」、「不覺」、「始覺」、「隨分覺」、「究竟覺」之不同,然皆混稱曰「佛性」。
譬如金在礦中,泥沙揉雜時,採淘時,熔冶時,提煉時,鑄成器皿時,皆可混稱曰金,此即佛性之總喻。
再知金在礦中,原雜泥沙,雖然是金,尚是礦石。
佛性未覺,本有無明;雖具本覺,仍是凡夫。
本文於 2004/12/07 發表於《聯合網棧.心法》
網友垂問「很多人都在談佛性。可是,如何來解說佛性呢」?
僭越而答。
「佛性」、「自性」、「本來面目」、「真心」、「第八識」、「本性」...。皆同一物,並無二致,不過 詳 略 隱 顯 而已。
分別:
「性」,不論動植礦物,皆具有之。所謂萬法唯心,翠竹黃花,無非般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佛性」,性稱為佛,在乎能覺。覺,在聞修。
申說:
佛性有「本覺」、「不覺」、「始覺」、「隨分覺」、「究竟覺」之不同,然皆混稱曰「佛性」。
譬如金在礦中,泥沙揉雜時,採淘時,熔冶時,提煉時,鑄成器皿時,皆可混稱曰金,此即佛性之總喻。
再知金在礦中,原雜泥沙,雖然是金,尚是礦石。
佛性未覺,本有無明;雖具本覺,仍是凡夫。
本文於 2004/12/07 發表於《聯合網棧.心法》
網友垂問「很多人都在談佛性。可是,如何來解說佛性呢」?
僭越而答。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