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 Poppins 歡樂滿人間 (歌詞‧下篇)
2010/08/29 11:30
瀏覽1,758
迴響1
推薦0
引用0

銀行工作的班克斯先生面臨工作危機,但看到伯特與瑪麗還有孩子們的模樣,他開始反省自己,最後在孩子與太太的鼓勵下成功化解困境。看到班克斯家庭恢復和樂,瑪麗認為不再需要自己的協助後悄悄地離去。
其實《歡樂滿人間》後半部的劇情幾乎都著重在家庭問題上,但後半場有兩個舞台場景非常特別:
一是班克斯先生工作的銀行,看 ↓ 的訪問節目可以看到部分端倪。班克斯先生的銀行佈景使用遠視法,左右帶出四條高大如底片的剪影,影子中的模樣是有人正在打字,最妙的是這些剪影都是會動的!營造出一種高尚華麗卻又制度式的緊繃感。
二是伯特帶孩子們與瑪麗在屋頂上的小小冒險─《Step In Time》,倫敦遠景用藍色系剪影呈現出夜晚美麗景象,伯特與他的掃煙囪同伴出現時也使用影子的方式呈現,讓整個舞台看起來非常美麗有氣氛。
Temper, Temper
Temper Temper
Silence in court!
Is this not the story you thought?
You have to stand on trial
you will not see your parents for quite some while.
Children who refuse to learn will not return
鬧脾氣、鬧脾氣
法院裡保持肅靜!
這是否跟你們想像的故事不一樣?
你們必須接受審判
你們將暫時沒有爸媽的保護
因為不接受管教的孩子,將會就此消失!
這段是珍與麥克在跟瑪麗發火耍任性的時候出現的場景,瑪麗一句不說地把任性的孩子們留在房間離去,突然房間所有的玩具都變成『成人等身大小』把兩個孩子團團圍住,並告訴孩子們再不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他們就再也別想回家!...OK老實說這段真的滿讓人心驚膽跳的...穿著肉色衣服的玩具很恐怖、穿著七彩顏色有著猙獰表情的玩具也很恐怖,跳著MB設計的驚悚舞步的玩具更是恐怖到極點!!如果連大人都看了很不舒服,那當然會把孩子嚇到一個不行!(笑)
到了2009年的紐約百老匯,聽說這段就被改掉了,大概是覺得用恐嚇來威脅孩子的歌不妥當吧?當然這不是現代管教孩子最好的方法,不過個人認為以《歡樂滿人間 (風吹來的瑪麗‧包萍)》創造的年代來說,當年用威脅來管教孩子的手法其實是非常常見的。而且其實這首歌聽起來有種詭異的韻律感,讓人在發脾氣時會忍不住想起這首歌然後跟著唱『Temper Temper...』
Chim Chim Cher-ee
Chim chim-in-ey, chim chim-in-ey
Chim chim cher-ee!
A sweep is as lucky, as lucky can be
Chim chim-in-ey, chim chim-in-ey
Chim chim cher-oo!
Good luck will rub off when I shakes 'ands with you
Or blow me a kiss and that's lucky too
Chim chim-in-ey, chim chim-in-ey
Chim chim cher-ee!
掃一下就會帶來無比的好運
Chim chim-in-ey, chim chim-in-ey
Chim chim cher-ee!
當我跟你握手好運也會跟著來
或給我ㄧ抹飛吻,那也是個好運!
這首頗耳熟能詳的歌曲,幾乎可說是《歡樂滿人間》的主題曲,也是伯特的主旋律。這首歌從開始就不間斷地出現在故事中,柏特也總是無預警冒出來哼唱,然後隨著當下劇情來改變歌詞內容。持續重複的歌詞「CHIM CHIM CHEREE」的原始靈感,是出自伯特的煙囪工職業(chimney sweep)的變化辭。
在英國的傳統迷信中,掃煙囪這個職業其實相當被重視的。他們被認為是可以帶來好運的人,所以婚禮甚至會請掃煙囪工人參加,也有傳言說跟掃煙囪工人握手或甚至被送飛吻,都可以帶來好運!大概是因為他們工作就是把『髒東西給除掉』的關係吧?在故事中,柏特似乎也成為只要出現事情就變好變愉快,有如瑪麗般神奇的角色...但我始終懷疑看似平凡的柏特,說不定跟神奇的褓母瑪麗一樣有魔法......畢竟兩人還那麼熟...
Let's Go Fly a Kite
Let's go fly a kite
Up to the highest height!
Let's go fly a kite and send it soaring
Up through the atmosphere
Up where the air is clear
Oh, let's go fly a kite!
一起去放風箏
讓它飛向高處
一起去放風箏讓它翱翔
穿過雲層
前往清澈的天際
喔,一起去放風箏!
這段是柏特為了讓孩子開心,帶著他們去放風箏所唱的歌曲,沒想到風箏竟然意外把瑪麗給『釣』回來了──其實這兩人應該有講好吧?(笑) 這首歌聽起來相當舒服,會讓人聽著聽著忍不住開始跟著節拍晃起身體跟著哼唱,搭配著在舞台上到處飛舞的七彩風箏,最後還有瑪麗吊著鋼索拉著風箏出現的驚喜。

Step in Time
這首意思應該是『適時出現』的歌舞曲,是由柏特領軍的掃煙囪工人的屋頂踢躂舞,也是第二幕的最高潮。在這首歌中,瑪麗告訴孩子柏特這些掃煙囪的工人其實是守護天使,他們無所不在,隨時會在人們需要他們的時候適時出現 (......果然不是人類!XDDD)。這首歌就不放歌詞,因為歌曲為輔,主要是振奮人心到無法用言語形容的舞蹈來詮釋ˇˇ
↓ 以下是非常清楚完整的官方正式影片,有興趣的請務必欣賞。
充滿誇大動作的踢躂舞,加上利用現場敲打的節拍聲響,將舞台氣氛炒得火熱;穿著漆黑的舞者,也將衣服鮮豔,帶著得意笑容的瑪麗給完全襯托出來。最後必看的經典,是柏特竟然拉起鋼絲,開始從舞台邊緣一路往上走到舞台頂端,直接將自己倒掛在舞台正上方跳踢躂舞後再走下來!讓觀眾整個大開眼界!近年音樂劇還真是把鋼絲運用的非常的極致哪...尤其是看完這段,真的很難不愛上Gavin的柏特啊~~~><///////
Anything Can Happen
Anthing can happen if you let it
sometimes things are difficult
but you can bet it
doesn't have to be so
Changes can be made
You can move a mountain if you use a larger spade
如果你放手,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
有時候事情很困難
但你可以賭看看
事情不一定得這樣
改變並非不可能
換個鏟子你甚至可以搬動一座山
事情結束後,孩子與班克斯太太,跟著準備要離開的瑪麗在房間裡唱起這首歌。之後房子瞬間變成夜晚星空,曾經遇過的角色們一一出現,演出這首全員大合唱。歌詞涵義就如標題,告訴觀眾任何事只要願意去做、去改變,都有可能會發生,是首聽起來非常非常非常~~勵志的歌曲,另外星辰閃閃發光的舞台更是美不勝收。在唱完歌曲後,瑪麗偷偷地跟柏特吻別,之後她撐起傘騰空飛躍過現場觀眾席後翩然離去──
~~最後的小小發現~~
雖然不知道倫敦West End有沒有更改,不過紐約百老匯的瑪麗穿的大衣是漂亮的深紅色,跟原始倫敦的寶藍色不一樣。個人是偏愛藍色的版本,感覺比較有把瑪麗‧包萍她那種神秘又高傲的模樣給傳達出來 (笑) 目前要判斷影片中的到底是倫敦還是紐約公演的話,只要看瑪麗衣服的顏色就可以了。
~紐約百老匯的幕後製作特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1) :
- 1樓. M.H@guest2010/11/05 02:23Re: Mary Poppins 歡樂滿人間 (歌詞‧下篇)
我今年剛看了紐約百老匯版,玩具們變成成人大小驚嚇小孩的橋段保留著啊
不過修改成要小孩尊重愛護玩具(配合玩具總動員3嗎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