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生育,如何減稅? | ||
![]() | ||
| ||
去年台灣新生兒僅有十六點七萬人,總生育率已跌破一人,來到○點八九人的歷史最低。依國際標準,估算育齡婦女一生生育子女數的總生育率應達二點一人,人口才能維持成長,台灣不僅自一九八四年起就未達標,而且愈降愈低,如今已是全球生育率最低國家,少子化隱憂日甚一日。面對人口危機,政府已全面動員,馬總統更將其提升至國家安全層級;但在琳琅滿目的方案之中,現今最需要的顯然是集中資源應戰。 總統府財經月報上周四會商鼓勵生育的對策,馬總統拍板一系列育兒利多政策,除了五歲幼兒今年八月起免學費,明年起還將針對零至二歲幼兒托育,給予育兒補助、保母補貼、親屬喘息服務,並新增二到五歲幼兒每年二點五萬元的特別扣除額,以實質減稅鼓勵國人生育。根據兒福聯盟統計,育兒前六年的花費約一百廿五萬元,政府提供的托育補助、幼兒教育津貼等僅占百分之七,家庭負擔了百分之九十三。以往仰賴補助機制催生的「利誘」明顯不足;如今租稅工具準備上場,除了加碼之外,自亦具有強烈的政策宣示意義。 少子化是高度開發國家的共通現象,來自晚婚、不婚、節育、經濟壓力、不孕,以及自由享樂等,成因複雜。面對人民不願生育,政府最直接的搶救計畫就是「燒錢」。藉由減稅或提供幼兒津貼、教育券及生育補助等措施,協助人民生養。這樣的趨勢舉世皆然,包括美、法、英、德,及亞洲的日、韓、新加坡等同樣面臨少子化危機的國家,利用減稅激勵人民生育,都已超過十年。 但一如複雜的少子化成因,刺激生育非單一藥方可以奏效。國際經驗顯示,除了減稅與補貼,還需輔以改善托育與醫療照護環境、建立民間企業合作機制、協助婦女就業等措施,才能讓總生育率止滑,甚至回升。例如美國,二千年時總生育率是二點○六人,八年後已爬升至二點一人,德國亦然。 單純利誘雖不足以保證催生,卻也不可在搶救生育的過程中缺席。因此,馬總統決定給予幼兒每人二點五萬元的特別扣除額,雖還須經立法、編列預算等程序,但藉由減稅催生、助養,實屬必須嘗試的選項;特別是國內稅制對育兒提供的減稅非常少,例如幼兒免稅額未如老人享有特別優惠、教育學費扣除額也僅限大專院校子女等,故減稅催生未嘗不可。 然而,撒錢催生最怕力道不足,如果不能成為實質的牛肉,將注定失敗。因此,從減輕家庭育兒負擔考量出發的獎勵措施,需要政府不中斷、不減量的支持,所以政府的財政能力無疑將是這場與人口拔河的賽事中,能否拉抬總生育率的決勝關鍵。可是,政府債台高築、阮囊羞澀也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因此,當政府考量用租稅手段加碼催生時,就要思考如何讓每塊錢都花在刀口上。 這也是當前獎勵生育的最大問題所在,獎勵措施多,卻分散於不同部門。例如中央政府對二歲以下幼兒,提供托育津貼,對五歲幼兒提供教育補助及免學費等,未來還將依單雙薪家庭分別提供不同的補貼及支援;此外,不少地方縣市也分別訂有各自的獎勵生育補助,金額從二千元至二點五萬元不等,部分縣市則無力給予任何援助。如今,馬總統雖普遍化地對家有二到五歲幼兒的家庭提供每人每年二點五萬元扣除額,但其每人每年的最多減稅利益僅三千元(以適用百分十二稅率計),以此單一的減稅優惠實難激起生養慾望。 補助與減稅的區別,在於受惠對象明確與否,何者的「催生」效果較大,尚缺乏實證。但是,當政府確定要讓補助與減稅雙軌並存時,就須在兼顧財政現況與政策目標下,使之產生互補效果。以現有補助機制而言,對刺激生育的誘因不夠,減稅或可補其不足,但須避免資源重複。 政府既視少子化為國安問題,當務之急,應是優先整合現有寬嚴不一的獎勵,去蕪存菁讓籌碼集中後,再訂出真正合宜的減稅誘因,為催生加碼。 【2011/06/27 聯合報】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4樓. 時和2011/07/08 12:22當老人比年輕人多的時候,怎麼可能不是災難?
>> 季常兄說:我的重點是:說少子化會造成災難,是沒有根據的,
危機 百科列出 2個出生率的版本,出生率是指每年、每一千人當中的新生人口數。
第一個列表依據聯合國人口司五年期的估計和預測。使用的數據是2005年-2010年假設值的中位數,整個世界平均出生率估計為每千人20.3人。
第二個列表依據世界概況2009年的估計數據。
在這兩份列表中,台灣都是最低的,分別是千分之6.8 與 千分之7.11。
在這份列表中,美國超過台灣 2 倍;法國是台灣的 1.8 倍;中國大陸是台灣的 1.6 倍;而全球平均超過台灣的2.85 倍。
大陸是所謂的一胎化,一胎化下老人將永遠會比年輕人多:
比如說,1 個小孩 有 2 位父母、4 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8 位曾祖父母及外增祖父母、16 位高祖父母及外高祖父母。
年長一輩的永遠比其後代的人還多。
.
台灣的狀況目前比一胎化還糟。
可想而之,當二或三十年後,當老人比年輕人多的時候,怎麼可能不是災難?
.
歷史上有很多時候是老人比年輕人多,而社會卻是繁榮的。人類歷史上有無數的戰爭,大量的年輕人在戰場上死亡,當戰爭結束後,社會上老人人口是多於年輕人的。但每當恢復和平後,社會就逐步復甦,進入經濟繁榮。
反而,當社會繁榮,生養眾多,一直到年輕人口比老年人多時,就是社會開始敗壞,爭鬥,準備發動戰爭的時候。
時季常 於 2011/09/06 13:28回覆 - 23樓. 時和2011/07/07 17:57所以說了半天,在美國能生、在法國能生、在瑞典能生
但是在台灣就是不能生?
沒說台灣人不能生,我所強調的重點是,台灣人之所以會少生,是生物為了高質生活所自然發生的本能。
以上是從整體的角度來說的,生不生,是人們的選擇。有人特別喜歡小孩,這是他們的自由。
還要再特別聲明,我沒有反對生育。我的重點是:說少子化會造成災難,是沒有根據的,反而生育太多,才是災難。
美國是高出生率的國家,但如果細看,生育率高的,主要是在那些窮人,愈窮的生愈多。這些人天生的體格不見得差,但是健康卻比較差(後天造成);智力不見得不好,但是學業成績卻普遍低落。而他們的平均壽命也比較短,犯罪和關在牢裡的比例也比較高。
時季常 於 2011/07/08 05:41回覆 - 22樓.2011/07/07 15:13??
不敢回還是無法回應前幾篇???我還在等你的言論自由那篇耶~~~~~~~ - 21樓. 時和2011/07/05 11:40季常兄強調的是台灣的人口密度,我們看到的是台灣的老人密度
>> 台灣已漸漸邁入長壽國家之林,提高生育率,會使得人口素質下降,生活品質下降,也影響壽命。
台灣現在的人口出生率全球最低、比一胎化還糟,
目前臺灣四十歲以下家庭女性一生當中,大約只生不到一個小孩,但其實要生二點一個小孩,臺灣人口替代率才會達到平衡。
.
感覺上 季常兄 強調的是狹隘的人口密度,香港、新加坡、紐約、東京、倫敦、巴黎的人口密度都很高,別人也活得好好的。
至於人口出生率,法國是台灣的1.8倍,美國則超過兩倍。
在季常兄的眼中,台灣就不能生?
這是哪門的歪理?
.
想想正常的人口替代率吧!
想想少子化高齡社會下,老人安養的迫在危急吧。
日本目前65歲以上人口已經超過20%,國債幾乎是GDP的兩倍。
再再顯示由於工作人口變少,已經無法支撐社會福利甚至是國家的債務平衡。
.
台灣目前65歲以上人口已經超過10.8%,估計十年後會追上日本目前的20%。
少子化是絕對無法撐住社會正常活動的。
即使是想降低台灣的人口密度,也應該按部就班按比例、有計畫緩慢的下降。
.
目前臺灣四十歲以下家庭的子女平均數大約只有0.9,
>> 季常兄說:台灣已漸漸邁入長壽國家之林,提高生育率,會使得人口素質下降,生活品質下降,也影響壽命。
連每家小孩的人數都不足一人,還能說是高生育率?
還能說是人口素質下降?
.
喊價一下吧,至少將人口出生率提升到和中國大陸一樣:中國大陸是台灣的1.6倍。
那些人口密度高的城市,人們並沒有活得好好的。事實上,活得很不好!
人口密集的城市,比較好找工作,因此年輕人一直湧入。但是三十年來,這些城市的人口卻增加不多,或是沒有增加。
原因何在?
一般人喜歡用經濟理由來解釋,但我喜歡用生物理由來解釋。曾有人做生物實驗,在同樣的空間裡,放入不同數量的猴子或其它動物。在寛鬆的空間和在擁擠的空間裡的動物,表現非常不同。擁擠空間中的動物,焦躁不安,彼此關係緊張。
你看蜜蜂等,蜂口過多時,必然分窩,為的就是減少密度上的壓力。
台灣不止人口世界密度第一,更嚴重的是台灣只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可居住地,台灣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六百六十人,但是西部平原早就超過一千人,但在密集的地區,一平方公里超過三千人。
在那些地方的人,生活得像是蟑螂老鼠一樣。出門不必五分鐘,臉就是黑的,有錢買車,卻沒地方停車。走在路上,人車爭道;房子像鴿子籠,到處是鐵窗鐵門。生存競爭激烈,人們焦躁不安,發生一點事整個社會就要神經興奮許久,但是討論卻又非常的膚淺而健忘。因為人們總是神經緊張。
台灣的農業非常進步,產量很高,即使如此,光是主糧(米麥雜糧等)早就不夠台灣人使用,每年需大量進口。
台灣人想要改善生活品質,人口密度必須要降低。在人的壽命延長的情形下,人口密度要降低的手段一個是對外移民,一個就是減少生育。
現在台灣對外移民的腳步變慢了,很自然生育率就會下降。台灣會少子化,而且出生率世界最低,這是台灣人為了生存所自然發生的。
時季常 於 2011/07/06 23:41回覆 - 20樓.2011/07/05 00:06何不直接說百年後??
一百年後現在不管一歲或90歲,都掛光了,直接這麼回答不是更直接,你的過程呢??看了你20年後又直接用20年後來引導結果,看了就覺得好笑,乾脆用百年不是更好更有效果??你那20-40年之間的過程都不用有所負擔??老年人口比例會達到多少你估計過嗎?? - 19樓.2011/07/04 23:57又在搞笑
現在10歲的20年後是30歲,人口比例多少??65歲20年後大多已經掛了,那現在45歲的咧??你回答了嗎??人間蒸發了是嗎??你現在青壯年比老人還多的基礎跑哪去了??你把出生率算進去了嗎??
請問20年後甚至30年後,那時的青壯年有辦法負擔現在龐大的青壯年嗎??(出生率持續低迷的情況)
- 18樓.2011/07/04 00:57十年??
當然阿~~現在少子化只持續10年,你沒看到我問你20年後嗎??如果少子化依舊持續20年呢??還是青壯年比老年人多嗎??是誰不理性??你的眼睛跟心有看完別人的全文嗎??
麻煩回答20年以後會是怎樣的情形,還是你以為20年後出生的馬上變成青壯年??
別人看到了需要生長的時間卻被你評論為有災難妄想症...
內政部去年一月公布「98年國人零歲平均餘命估測結果」,兩性零歲平均餘命78.97歲,男性為75.88歲,女性82.46歲.
所以,二十年後,現在十歲的人三十歲了,現在剛出生的人二十歲,而現在六十歲及以上的大部份死掉了。
然後再過二十年,現在十歲的人五十歲了,現在剛出生的人四十歲了,而現在四十歲及以上的,大部份死掉了。
時季常 於 2011/07/04 17:07回覆 - 17樓. 時和2011/07/02 22:57時和 ㄧ直在強調的是:在少子高齡化下,老人照護將會是悲劇不斷
請看 各國人口出生率列表,台灣是全世界最低的。
中國大陸是台灣的1.6倍,法國是台灣的1.8倍,美國則超過兩倍。
.
少子化的副作用是高齡化,這種高齡化由於造成老人照護對社會成本的支出太大,將造成嚴重的倫理危機,例如獨居老人死亡、棄養潮、非法執行安樂死等。可奉養老人的年輕人不但愈來愈少,這些年輕人的個人主義思想也愈來愈強烈,對傳統孝道將採取忽視的態度,是故,更多失能失依老人得面對年輕人不願承擔奉養義務,得在病痛與孤獨中走向人生終點。
.
日本高齡化社會存在照護隱憂 老人照顧老人悲劇不斷
摘錄自10月30日路透社東京報導
日本一名73歲的老人因長期照料病重的妻子而精疲力竭,上週在東京附近的住家上吊自殺。在日本的高齡化社會中,這類悲劇幾乎已司空見慣。 日本是全球高齡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1.27億人口中約有21%是65歲以上的老人。由於認清這個現況,日本政府引進老年人照護服務,召募40歲以上的人加入,成效受到讚許。但是專家說,日本政府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包括協助老年人的家屬克服心力交瘁、沮喪,避免陷入照顧親人的孤立狀態,很多老人因此可能感到消沈,甚至因而自殺或殺人。雖然尚未有相關的官方數據,但警方數字顯示,2005年在日本有10,894名60歲以上的老人自殺,而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據信與健康不佳有關。
一項今年所公佈的政府研究發現,65歲以上需要擔起照護工作的老年人中,有30%的人曾想過自殺。日本有超過270萬人需要居家老年人照護服務。日本不但少子化,也是全球最長壽的國家之一,這個數字在未來幾年勢必會增加。
.
>> 季常兄說:凡是生活水準較高的社會,都是少子化的社會(包括日本和法國在內)。
季常兄ㄧ直強調少子化會富裕,時和 從沒在意過。
因為事實上先進國家的龐大國債可能掩飾了所有的疑問!
日本國家債務連續兩年創歷史新高。
先進國家哪個不是債台高築的?
美國、英國、歐PIIGS五國(葡、愛、義、希、西)、日本等,哪個不是債台高築的?
打腫臉充胖?
.
時和 ㄧ直在強調的是:在少子高齡化下,老人照護將會是悲劇不斷。
所謂"高齡化"社會,要分成二種來討論,一種是少子化(或是國家對外發動爭)造成的老年人口比例偏高,另外一種是"人口壽命增長,"使得老人增多。
看起來,你所提到的諸多問題,看起來是因為"人口壽命增長"的高齡化所產生的問題,而不是少子化所產生的高齡化所產生的問題。
人活得久了,毛病自然就多了。我到了四十四歲,開始發現老花眼,心裡簡直無法承受。等到了七十歲,還不知道會有什麼毛病。
這是老人問題,不是少子化問題。
我生了二個小孩,花了不知多少精力在他們身上。生到好小孩的,算是運氣好,要是生個頭痛的,恐怕煩惱或生氣都來不及了,還指望他們照顧?
如果生了五個,我可能得短命十年,或二十年。
社會不同了,現代人,小孩是累贅,不是資產。等你七十歲,他們不要回來向你要錢,你就阿門了,還想要他們來照頺你?
自求多福吧!
十七世紀的歐洲人,平均壽命只有三十三歲,連老花眼都沒有機會得,自然沒有什麼老人照護的需求。
生育率和人的壽命長短是成反比的,生育率愈高的社會,人的平均壽命愈短。
如此說來,鼔勵生育,確實可能改善老人照護問題。問題是,這是我們要的方法嗎?
台灣已漸漸邁入長壽國家之林,提高生育率,會使得人口素質下降,生活品質下降,也影響壽命。
時季常 於 2011/07/04 08:38回覆 - 16樓. 時和2011/07/01 18:34台灣四十歲以下家庭平均子女少於一人
>> 現在的台灣社會,老年人並沒有比青年壯年多。
>> 所以,你看得出來那些講少子化災難的人的思想漏洞了嗎?
先看看一胎化的威力吧:
1 個小孩 有 2 位父母、4 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8 位曾祖父母及外增祖父母、16 位高祖父母及外高祖父母。
ㄧ胎化下,到底是老人多還是年輕人多?
.
台灣現在的人口出生率比一胎化還糟,老年人口比例超過 7% 就算是高齡化社會,而台灣在民國 99 年的老年人口比例已經超過 10.7%。
數據已經提供給你了,估計五年後,老年人口比例將達 15%;十年後老年人口比例將達 20%;而且還會每況愈下。
台灣社會負擔不起這種情況。
中國(中共)的一胎化應該有半世紀了吧?自從經濟政策改變(所謂的"改革開放")以後,近二十年來,中國經濟每年以百分之十的經濟成長率成長,打破人類的歷史,而且從一個貧窮的共產國家,擠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請問時和如何解釋這個現象?
這只是一個例子。全世界的共同現象,凡是落後貧窮的社會(包括有些富有國家的某些社會),都是生育眾多的社會,幾無例外。凡是生活水準較高的社會,都是少子化的社會(包括日本和法國在內)。
請問時和又如何解釋?
除非有巨大變故,否則在數十年之內,在台灣,少子化是必然的趨勢(任何進步的社會,少子化都是必然的趨勢),沒有任何人為的策略可能改變。
因此,如果真如時和所說,台灣負擔不了少子化,那我們在有生之年可以看一看,看台灣什麼時候會因少子化而亡國。
時季常 於 2011/07/02 01:30回覆 - 15樓.2011/07/01 01:35短視之徒
現在青壯人口多人老年人口,你未指出未成年人口比例,還是你認為現在的青壯人20年後不會老??而老人又死光,未成年變成青壯人??
單用現在的青壯人還很多就不用預防未來,原來你的無知層面不止是在法律,連經濟跟社會一樣無知...
P.S.還在等你其他幾篇的回覆,不要讓個高中畢業的看雖小一個博士生...
那些講少子化災難的人,把現在的很多問題歸結到少子化,也就是老年人比青年和壯年人多。
但事實上,少子化是最近十年的事,這些小孩,現在還都是小孩。
之前,台灣人口是快速成長的,也就是說,現在的台灣社會,老年人並沒有比青年壯年多。
所以,你看得出來那些講少子化災難的人的思想漏洞了嗎?
時季常 於 2011/07/01 05:42回覆你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修養,無法理性的討論問題,再談下去,只有浪費你我的時間和精神而已。 時季常 於 2011/07/01 05:4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