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政吐血記
本文作者受氣包,十四年前在台灣時曾為四名民進黨候選人助選(那時受氣包和現在一樣是個小角色),全部勝選,其中三人是新人。三年前,在美國,曾擔任西紐約某市市議員的政治(競選策略)顧問,以及當地綠黨的競選總幹事,還差點當上了當地民主黨的黨部委員。
說起這些故事會吐血。當我認識了那位市議員後,我給他提了一個大計劃,要讓他在二年內掌握了市議會過半席次,並在四年內當選市長,前後推演了三遍,以及我的職位和待遇,何時開始也都講好了,預訂選前九個月前正式上任領薪。
在此之前,算是籌備,運用他現有的人力和資源,我每個星期給他一個進度,結果連續三個星期,沒有一件事完成,他的主任祕書是他的女兒,他的文宣是他的兒子,二個人都沒有用,只會接電話,排時程。我看他的一位小祕書,倒是很精明幹練,卻是個工讀生,他也沒有打算要重用。
這位議員,是個老黑,倒是相貎堂堂,一表人才,衣著十分講究,舉止不凡,不像受氣包這樣子,帶不出場。如果沒有實地接觸和進行那些計劃,不知道原來他真是所謂的金玉其外,敗絮其內。他當了四年市議員,還在廣播電台主持節目,每個月還有定期聚會,但是拿不出政績。後來該市發生財務危機,財政被州政府接管,市議員名額減成三分之二,他就沒有了。我則是早早就走人了,繼續當不得志的流浪漢。
機會又來了,那年,當地綠黨特別活躍,在大家見過幾次面後,他們決定讓我來當綠黨的聯合參選總幹事,但是搞了半天,只找出來二個候選人,一男一女,一個選郡議員,一個選市議員。我想,不論當不當選,聲勢一定要打出來,反正美國年年都有選舉,每次選舉至少有一二十種,把眼光放遠一點。這次打基礎,明年就要勝選。
我幫他們擬好的勝選計劃,然後正式的沙盤推演,解釋給他們聽。他們這一輩子大概還沒聽過這些東西,只見他們臉色青一陣紫一陣,沒想到選舉這麼複雜(其實不複雜,單純得很),一個月以後,二個人先後決定退選,氣得我半死。
綠黨是美國最大的第三黨,一個一百萬人的大郡,十幾個鄉鎮市,數百個公職,竟然推不出一個候選人,好不容易推出了二個,開一次會就被我嚇到了。沒有候選人,我這個競選總幹事自然也就失業了。從二零零四年到現在,連續三年了,大大小小選舉沒有上百個,也有近百個,當地綠黨推不出一個候選人來。
後來我認識了一個當地的鎮委員,他是當地的政壇老鳥,前年民主黨派他出來選郡長,我給他出了不少主意,他卻是講什麼不聽什麼,還是執著於他們民主黨的一些競選老招,結果落選。
事後我們又聯絡上,他弟弟是當地的民主黨主委,我去開會時,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我被提名黨部委員之一(名額很多的,沒什麼了不起),眼看就要表決,我就要當選了,我才知道,趕快拉個頭頭過來告訴他說我不是美國公民,可能在資格上會有問題,他愣了一下,才去把我的名字劃掉。他還搞不懂到底非公民可不可以當黨部委員,其實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想這個人是一個政治學教授,在當地民主黨部內有點地位,還參選過公職,沒想到他也搞不清楚。
真的會吐血!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5樓. 時季常2006/11/10 01:04自己選很難
在台灣,候選人有點像坐轎子,助選的人是抬轎子。抬轎子的人很多,有力氣和忠心即可,抬轎的人大家混熟了,改天抬轎的也可以有人出來坐轎子,不是什麼大問題。
在美國,候選人比較像在坐馬車,最好要有人當馬夫,馬夫就是助選員,自己坐在裡頭,秀張臉和大家揮手說話就好。如果候選人兼馬夫,不是不可以,但會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喪失神祕感,另一個是分身乏術,一邊駕著馬,一邊揮手,很難的。如果馬夫自己來當候選人的話,勢必要找一個馬夫,但因為候選人本身是技藝精湛的御馬高手,如果參選,很難找到比他們更好的馬夫,而自己又不方便下去親自駕馬。
這是許多選舉專家,自己不出來參選的一個很大原因之一。
- 4樓. 時季常2006/11/10 00:27候選人資格與選舉的項目
Jeff & Jill 所說的雖然是電影,但是如果有個候選人真的和某個退休或死去的參議員或名人同名同姓,是真的很有可能當選的。一個原因是美國的選舉實在太多了。
我們在台灣只有兩種選舉,一是行政最高首長,另一是議員。即使中央,省市,縣市,鄉鎮市,全部同時選舉好了,最多不會超過八種(從來沒有發生過同時有八種選舉的事情)。美國則不同,中央最少,只有三種,不包括法官,大部份的州有七八種,郡又有七八種,地方鄉鎮市又有七八種;法官方面(Judges),一個區內每年至少有五種到九十幾種不足為奇。
這麼多的選舉,大部份的民眾到了投票所,是完全霧煞煞的。除了一二個有特定人選的項目外,其它的就是亂亂投。因此,如果你的知名度高,幾乎等於當選。選舉到了,路邊草地上有不少候選人的宣傳牌,絕大部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上面只有一個名字和所要選的職位,其它什麼都沒有。
在美國政治界有一句話:The only bad news is no news. 或者說 The only bad publicity is no publicity. (唯一的壞名聲是沒有名聲)。 這句話雖然有點誇張,但其中有部份事實。
不過話說回來,有個有名的名字雖然雖然可能讓你當選,你卻不一定能當上候選人。在美國,想當候選人不像在台灣那麼容易的,有很多資格和規定限制,有人說這些限制是為了替民眾把關,讓「好」的候選人才能出來選,但事實上,還是當權的政客,為了維持自己的利益,減少競爭,讓一般人無法參選才設定這些限制的。
- 3樓. Jeff & Jill2006/11/09 19:29從前看過一部老美的扯片
老黑仗著和去世的參議員同名同姓,在沒人認得他的情況下,靠選民認名字投票的慣性當選。
老兄的綠黨參選人,說不定是看了這種片,以為競選是「一塊蛋糕」,才冒冒失失出馬的
。
- 2樓. 時季常2006/11/09 14:37厲害的還是很厲害
老美雖然普遍素質不佳,但是厲害的還是很厲害。他們有些機構是專門在研究選舉的,還有某些大學裡有選舉研究學院,結業授與專家學位。這點台灣顯然還沒有找到這地步,最主要是美國市場太大了,台灣選舉固然競爭激烈,市場卻沒有辦法和美國比。
台灣的選舉人才是不少,競爭非常激烈,手段和經驗豐富,一般地方的老美候選人,看到會嚇死。那幾個綠黨的之所以決定棄選,有一個主要理由是我要求他們在選前一個月,除了吃飯睡覺和洗澡以外,其它時間都要花在選舉上。他們沒法接受這種要求,認為太過瘋狂。
但是台灣的選戰,許多是不知而行,即使是老鳥,也少有把經驗寫成專書的,而且好像沒有聽說有人以專門幫人助選獻策為職業的,美國卻有不少。我在和那些政治人物打交道之前,讀了差不多五十幾本教別人如何競選的書。有些是退修的政治人物寫的,有些則是以此為職業的人寫的。這些專職的人,有的是提供電話咨詢,以分鐘計費。
- 1樓. 田英奇2006/11/09 10:45唉,真可惜
老包拿台灣選舉的那些“伎倆”到美國,應該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可惜老美就是呆,學都學不會,害老包一個廳長也沒撈到。不過不是猛龍不過江,老包在熬幾年,拿到公民,自己出來選,到時候就讓我去當你的總幹事好了︰)
田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