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張金鶚抑制房價說,前後矛盾
2010/03/04 05:28
瀏覽2,781
迴響6
推薦24
引用0

現在在台灣,反高房價聲音最大的,大概是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前陣子台北市國有土地標售,創下高價,引起社會側目,張金鶚再出來叫一叫,行政院長馬上下令叫停。一個政府出售國有土地,可以這樣說賣就賣,說停就停,這算是個奇觀,也可以知道這個政府顯然搞不清自己在幹什麼。

但是本文不是在談政府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方向,而是在談張金鶚講的抑制房價說的前後矛盾處。讀過張金鶚寫的一些文章和講過的一些話,內容基本上差不多,主要在談台灣和台北市的房價已經高到不合理的地步,造成人民的痛苦,為了減輕人民的痛苦,所以他主張政府要抑制房價,但同時他又說,如果任令房價飇脹,很可能會造成房價崩盤,到時候的苦果更為嚴重。

這個我就不懂了,請問張教授,到底你主張政府出面抑制房價的目的是為什麼?是為了要壓低房價,讓人民買得起房子;還是為了避免房價崩盤,這樣投資客才不會血本無歸?

房價崩盤,受最大損失的是投資客,以及炒房價的人,對想買自用住宅的小老百姓,應該是好消息,張金鶚一下子談人民疾苦,高房價讓人民買不起房子,過一會卻又要政府採取抑制房價措施,以避免房價崩盤,這不是很矛盾嗎?

現在房價高,所以一般中低收入的買不起自用住宅,只有有錢人和投資客買得起,而他們一直在炒作房價,炒作的結果,一般大眾更買不起房子,房價不可能永遠靠投資客支撐,這樣下去,房價早晚要崩盤。這不是很好嗎?讓他們去炒啊!

張金鶚卻說不可以讓他們去炒,因為這樣房價會崩盤。

剛剛又看到另一篇所謂地產大王的文章,這一篇文章也很矛盾,作者說買政府的平價住宅不一定賺到,又提出了實例,說類似的房子房價不升反降的事實。但是很奇怪的是,作者又建議政府要訂定排富條款等等,讓人難以炒作平價住宅的房價。房價不升反跌,那買的人不就吃虧了?有富人幫你抬高價錢,自己也跟著水漲船高,這不是買房地產的人最愛的情形嗎?

======

名家觀點/房市政策 應通盤檢討
【經濟日報╱張金鶚口述、記者黃啟菱紀錄整理】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2)日宣布將暫緩標售台北市精華地段的國有土地,決策快速且明確,顯然政府已感受到人民有多苦。但暫緩標售北市精華區國有地,能否就此解決台北都會區房價高漲的問題呢?看來很難,只是少了一個炒作房市的話題,高房價現象仍然存在。

我認為暫緩標地,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政府應通盤檢討住宅政策及對房市態度。

高房價讓民眾痛苦不已,對於此事,政府好像沒有全盤想法,也並未對症下藥。近來政府決定要在林口興建平價住宅,似乎是一帖解方,但台北都會區高房價的問題所在,並非供給量不足造成的供需失衡,增加供給量恐怕無法解決問題,平價住宅說不定還會成為「區域利多」,變成炒作的籌碼。

分析台北都會區的房價上漲,有三大因素。第一,是資金行情推升,遺贈稅已調降一年多,有眾多資金流回台灣,游資多加上對兩岸開放利多預期心理,使得這些資金流向房市。在此情況下,房地產已被視為投資工具,而非用來居住的消費財。

而且,現行的房地產相關稅制並不公平,買房變成節稅良方,這使得有錢人更積極買房,投資客也愈來愈多。這群人買房不為自住,而有其他財務考量,卻只要付出很低的資金成本,還能得到高成數的貸款,自然推升房價。

第二,資訊扭曲。台灣房市的資訊並不透明,民眾對房市的認知,多是來自少數個案,或是國產局標售的結果,豪宅開天價、土地創天價,就造成所有物件價格都上揚,這是很弔詭的。

第三,就業機會集中在台北都會區,這是由來已久的問題,尤其高鐵蓋好後,大家更是擠到台北都會區。

在這種情況下,國產局頻頻釋出精華區土地,其實只是一個導火線。政府若想解決房價不合理飆漲的問題,還得回到問題的根源。

短期可見效果的,就是金融緊縮。比如說,在買第二間以上的房子時,資金就要被緊縮,銀行也可以不要借那麼多錢給豪宅客。

20多年前無殼蝸牛上街抗爭,當時中央銀行選擇了資金管制,然後房價就下來了,這就是顯例。如今亞洲各國都很擔心資產泡沫,均從資金面去著手管制,台灣應該也思考此問題。

中央銀行常找銀行負責人「喝咖啡」,進行道德勸說是方法之一,另外財政部下有公股銀行,也可進行資金緊縮。這不僅是平抑房價而已,還是對資產風險的控管,可避免房價泡沫化危機。不公平的稅制也應該修改。

接下來,還要解決資訊不透明的問題,政府不能讓業者自己喊房價,若交易資訊能透明,民眾就不容易被蒙蔽,價格也不會被哄抬、炒作。現在的台灣,是連政府都搞不清楚房價如何,還得要問業者,這不是很好笑嗎?

如何增加中南部的就業機會,讓台灣各地區均衡發展,是最關鍵的一步,如何吸引民間到中南部投資,或是政府機構先遷移至中南部,都值得討論。

至於國有地怎麼處理呢?我認為國有地的標售應跟民間私有地的標售有所差異,要以公共利益為優先考量,應該是看土地如何最有效利用,而不是只是看價格,要「最適標」而非「價格標」。

最後,房子原本是用來居住使用的消費財,如今卻變成投資財,這是本末倒置、扭曲的觀念,政府應教育民眾:房價有漲有跌,沒有只賺不賠的。

台灣社會因為對房屋的過度投資、過度消費,變得很不安,很多人都當了屋奴,生活品質下降,現在台北都會區雖然房架高,但還是很多空餘屋,尤其是豪宅,「點燈率」很低的,這都是問題所在。

(本文由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口述)

遏止炒房 北市國有精華地停賣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梁任瑋/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吳敦義在立法院表示,決定暫停台北市精華區國有非公用土地標售。 圖/經濟日報提供
台北市高房價引發民怨,行政院長吳敦義2日在立法院表示,即使標售的土地都是小坪數,也會帶動房價炒作,決定暫停台北市精華區國有非公用土地標售。

在吳揆一聲令下後,國有財產局表示,將依政策方向檢討執行範圍,原定下周四(3月11日)開標的台北市、縣精華區國有土地標售案全部喊停,宣示政府遏止炒作房價的決心。

據了解,未來不只國有非公用不動產暫停標售,連國防部都不能委託國產局代為處理老舊眷舍標售,影響層面為國產局標售史上範圍最大。

財政部長李述德也表示,政府賣地不是為了炒地價或房價,但最近部分個案因為市場機制產生高價,有必要重新檢討土地出售政策。

國產局長張佩智表示,停止標售後,國有土地仍以公地公用為原則,優先提供公共建設使用,加強辦理健全產籍、出租及占用排除等管理業務,並積極以招標設定地上權、參與都市更新、結合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釋出土地權利與民間合作等方式辦理開發。

至於台北市精華地段定義,國產局官員透露,預計今(3)日局內將開會討論後呈報財政部,這一兩天就會對外宣布未來停標區域。

國產局此次暫停標售合計共13筆,總底價近6.43億元。13筆土地其中有三筆分別位於台北縣八里、泰山及新店,其餘十筆都在台北市大安區、中正區、內湖區、中山區,並以第一標號大安區復興段222坪,底價近3.57億元最高。

其中第6號中正區金門街公寓,土地面積37坪,底價842萬元,以持分四分之一計算,每坪底價約91萬元,容易被有心人以高價標下,用來炒作周邊區域行情。


平價宅單價15萬 買到未必賺到
【網路地產王/曾炳鈞/綜合】

  為了遏止台北市高房價飆風,政府推出平價宅對策因應,經建會已於日前審議通過機場捷運林口A7體育大學站的開發案,預計4千戶平價宅將於民國102年完工,每坪單價15萬元。對於收入不豐的無殼蝸牛族而言,平價宅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真的買到賺到?若打這種如意算盤,恐怕過於樂觀。

■ 總價約450萬 預計102年完工

  經建會日前審議通過的機場捷運林口A7站開發案,整體開發經費245億元、土地面積226公頃,計劃分為兩大重點區域:66公頃的產業專區、15.7公頃的平價住宅區。針對平價住宅區部分,內政部營建署規劃興建四千戶平價住宅,坪數約30坪、每坪單價15萬元,總價控制在450萬左右,預計在今年第三季招商,民國102年落成。

  假設以房貸八成計算,自備款約一百萬左右,貸款總額350萬元、20年期、房貸利率2%,每月本息均攤約一萬八千元,對於月收入六萬以上的雙薪家庭而言,房貸僅佔三分之一家庭支出,不影響生活品質。

■ 林口房價沒起色 平價宅難保值

  首批平價宅名額有限,並非人人有獎,同時為了杜絕投資客趁機炒作,政府理應制定「排富條款」與「轉售年限」,倘若認為買到賺到,打這種如意算盤的民眾恐怕過於樂觀。先來看看林口鄉的房價,根據台灣不動產交易中心統計,五年前林口鄉中古屋每坪均價約14萬,目前林口均價約13萬元,房價不增反減。

  由此看來,平價宅每坪單價15萬元,在餘屋充斥的林口,幾乎沒多大的房價競爭優勢。倘若提高平價宅的申購門檻,僅限於中低收入戶的弱勢族群,恐怕又會造成機場捷運體育館站周遭淪為貧戶聚落,對於當地房價絕對沒有加分作用。從如上幾點可知,選購平價宅絕非抗跌保值的最佳選擇。

【網路地產王www.vrhouse.com.tw】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台灣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6) :
6樓. 江雅綺
2010/03/04 15:40
推文
同意樓下jeff 的看法。
 
5樓.
2010/03/04 13:02
版主你真的考慮欠周詳

看你的回應

真的 版主

你考慮的太不周詳了

去看看日本吧

資本泡沫化的日本花的多少時間   都還沒走出陰影

你覺得台灣經得起這樣資本泡沫化嗎

看看股票市場

為什麼一天的成交量幾乎都不到千億

因為散戶損傷慘重    對拉  他們該死

沒錢的人買不起股票  沒甚麼損傷 

( 這句話聽起來真的很悲哀阿)

所以你的意思是,高房價必須維持?

日本經濟不景氣已經二十年了,日本還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國,日本人還是有錢得很,整體生活水準也沒有變差。人們說日本資本泡沫化,我倒覺得這才是正常。

房價如果飆到不合理的地步,也就是大部份需要住房的人買不起的地步,房屋的交易自然會停滯,房子賣不出去,資金就停滯了,如果再加上較高的房稅和銀行利率,房價只有下跌,投資客會賠慘。這時候就是買房的時機了。

房價會飆,是因為有人買,沒人買,自然就會跌。所以我認為抗議房價高,是根本無益的事。

要壓低房價,政府能夠做的,是增加供給量,如推出平價住宅;是讓買房負擔加大,如提高稅率和貸款利率;或是製造買房的困難度,如增加規費以及交易的限制。

但是這些作法,不見得受老百姓歡迎,尤其是後二項。而即使是第一項,也會有人非常不高興。

總而言之,我認為政府最好少管房價的事,免得製造麻煩。

時季常2010/03/05 02:46回覆
4樓. Jeff & Jill
2010/03/04 12:08
張金鴞其實也沒錯

做為一個教授,他只要動動兩片嘴皮,就算盡了言責。實際操作起來,房價無論漲跌,都是有人受惠,也有人吃虧。政策工具如緊縮資金,是兩面刃。景氣過熱時煞車沖涼可也,煞過了頭引發崩盤,本來是買不起房屋的在怨嘆,這下就得換投資客上吊。投資客也是「民」哪。政府揮舞手術刀,如何能去腐肉不傷筋骨,就不是兩片嘴皮能一語道盡的事了。

我覺得以台灣地狹人稠,長期看房價下跌不易。問題在於城鄉差距大,大台北區一枝獨秀,其他地區則載浮載沉。大家炒作台北房價,不就看準它只漲不跌嗎?緊縮資金只能對付高槓桿的短線客,真正好野人一放二十年都不在乎,誰管它利率漲幾趴,貸款成數多少。

長期來看,政府該做的還是費點心思,設法平衡城鄉差距。把過度集中的人口向外疏散,缺乏支撐的房價自然不會漲得太離譜。這事知易行難,我也沒什麼高招,不過放放砲而已。只是政府養了這麼多通過高普考的博碩士,讓他們朝這方面動動腦筋,總該拿得出一些辦法。不然考績就打丙好了。

上個月到南部親戚家喝喜酒,田僑仔替新人在台北購置新房,因為小倆口都在台北上班。我來自南部的同學當中,扣掉出國的不算,九成都定居在台北、新竹。弔詭的是,明明在台北只能買小套房的錢,到南部可以買透天厝加進口車,大家還是趨之若鶩,拼命往台北擠。

如果政府肯負責任,朝長遠看,應該設法改變這種現象。緊縮資金是短期治標之道,整體結構不改變,隔幾年還是要爆一次泡沫。


來自南部,卻硬要留在北部,這是個人的選擇,政府為什麼要替他們負責呢?

加州洛杉磯部份的房價是我們這裡的三、四倍,同樣的錢,我在這裡可以買個豪宅,在那裡只能住個小破爛,做為一個小中產階級,從一開始我就不往那裡去。

有些年輕女人沒什麼錢,也一味往那裡跑,租個小公寓房,只有一個房間,一個月賺的錢,一半都沒有了,房租在我們這裡可以租到三房二廳。為了改善生活,有些人跑去找有錢的老頭子,賣色賣身,有些人則在那裡沉淪。這些都是自己的選擇,能怪政府嗎?

物極必反,台北市十幾年來,人口一直是負成長,台北市房價高,是因為供應量少,利息低,還有房屋稅低的原因。把利息和房屋稅提高,台北市房價必然應聲下跌,問題是政府不敢這麼做,因為會被台北市民駡死。

所以,這是兩難。政府根本沒有辦法做任何事。

時季常2010/03/04 12:50回覆
3樓. 麵線
2010/03/04 10:43
這些學者已經有偏執了
我在2000年時就依據1965年前後的嬰兒潮, 以及從1994高峰滑落至2000年時的推案趨勢, 每年因人口增加所需要的房屋戶數, 有效餘屋去化的速度等等, 研判2004年台灣的房地產會因而從谷底翻升, 到2004年這些學者還在看衰房地產. 到現在還是沒啥長進, 抱殘守缺對台灣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2樓. J教授
2010/03/04 10:21
炒樓崩盤,苦果大多數還是死老百姓扛
看誰是最後一隻老鼠了
苦果是那些有錢買房子的人扛,沒錢買房子的人沒有損失。 時季常2010/03/04 12:51回覆
1樓. 監督也要有格調
2010/03/04 09:22
抑制房價的用意
資本市場的環境下,政府若無作為。下場就是像美國、西班牙的房市一樣。
受害最深的不是投資客,是買屋的普羅大眾以及擦屁股的納稅人!

時先生你認為呢?

美國房市的崩盤,美國政府是有責任的。當時的布希政府施政不佳,維持繁榮的房市有政治上的作用,因此利率不斷降低,銀行貸款條件不斷放寛,導致房價連續幾年狂飇。

飇久了,一般大眾買不起了,自然要回歸基本面,這就是房市崩盤。其實美國房市也沒有什麼真正的崩盤,房價不過是跌回狂飇之前的水準罷了。有些房子的價錢比以前低,那是因為那些房子本身狀況也變差了變舊變爛了,市面上房子那麼多,誰都不願意出高價買爛房子。

但是低價的爛房子,現在可搶手得很,經常一上市就有人出價,不到半個月就賣掉了。別的地方不知道,我住的地方,交易可熱絡得很。

時季常2010/03/04 12:5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