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童年回憶(一):菠蘿麪包
下了公車,沿路看著公車站牌,抱著一絲希望,看看能不能找到吉林國小的站名,這邊沒有,再過馬路到對面的站牌看。走啊走的,心裡愈來愈恐慌,到底這裡是那裡啊?難道我真的迷路了嗎?
是迷路了,小男孩不知道該怎麼辦,在路上連問了二個路人,都不知道,而且都是形色匆匆的走開。那天是個大艶陽天,小男孩又急、又熱、又害怕,小小的腦袋裡還在想著,一定會遲到了,怎麼辦?
走著走著,不自主的就哭出來了。這時候一位短頭髮,好像是個老師,或是公務員打扮的中年婦女走了過來問他:小朋友,怎麼啦,為什麼一個人走在路上哭,沒有去學校呢?
中年婦女帶著我到了一個公車站牌,上面列有吉林國小四個字,公車很快來了,不記得上面有沒有車掌了,只記得中年婦人有向人交待說吉林國小到了要叫我下車。上了車也不知坐了多久,街景開始熟悉起來了,我趕快問旁邊的人,是不是吉林國小到了?沒人理我。害怕會錯過,我還是趕快下了車,心想如果下錯站了,可以再搭下一班,總比坐過頭的好。
下了車轉個彎,果然找到了學校的校門口,校內中庭走廊上建築的正上方有個大鐘,從校門口就可以看到。好像是九點多快十點了,遲到了,我站在那裡不太敢進去。終於還是鼔起勇氣,進了校門,走到教室門口,門是關的,記憶裡門這邊的窗戶是在很上面,遠遠的從門上的玻璃看進去,老師正在上課,我怕被老師看到,趕快走開。
沒有多久下課了,怕被人發現,我趕快跑出到校門口。又上課了,我又走進校園,踮著腳尖,又從教室門上玻璃往裡偷看。想想還是不敢進去,又往校門口找,這時候剛好校長走過來,看到我就問我怎麼沒有進去上課,我說我遲到了,不敢進去。他說沒關係,趕快進去上課,然後就走開了。
我還是不敢進去,又怕被人看到,只好又走出到校門口,我躲在面對校門的左邊,時不時的往內看著大時鐘,站久了很累,我就坐了下來。時不時有路人走過,有一個人看到了我,嘴裡念念有詞,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好像是在講我是個逃學的小孩。
太陽很大,我蹲在校門口等啊等的。學校又打了一次鐘,時間愈來愈晚,我愈不敢進去學校,但也不敢回家,進去上課是遲到,現在回家是逃學。
進退兩難之下,只好採取不動,等了很久開始尿急了,實在忍不住了。那天有音樂課,我的書包裡帶著口琴,口琴有個厚厚的塑膠套,我把塑膠套拿出來,靠著牆,把背對著馬路,解開紐扣,尿到塑膠套子裡面去。趁著沒人看見,再把尿倒掉,不記得倒到那裡了。
終於時鐘指到了十二點,放學了,看到小朋友背著書包魚貫的走出校門,好像很高興的樣子,我也很高興,因為我也放學了。
因為我沒有遲到,也沒有逃學!我還是個好學生,好孩子。
現在想想真的是很天真,因為沒有進教室,所以就沒有遲到;因為留在學校一直到放學,所以就算沒有逃學。有件事很奇怪,怎麼好像學校門口沒有人管制進出的樣子,因為那時我進出了可能有三次。
這事過後沒有多久,我又轉學了,這次來到了台北縣三重市,就讀三重國民大學。。。,錯了,是三重國民小學三年級第十七班。我到的時候,上學期還沒有結束。
還記得班導師有一頭烏黑的長髮,瓜子臉,當時好像還在讀大學,可能是夜校,她好像沒有教多久就離開了。名字叫做王珍黎,後來改名為王珍妮,要不然就是反過來,本名是王珍妮,後來改名為王珍黎。
後來我在電視上看過一位歌手,和她同名同姓,樣子也長得一樣,有好幾年,我一直覺得很奇怪,想不懂為什麼她們兩個人的名字和樣子都一樣。
第十七班是最後一班,據說是當時為了減少班級學生人數,由前十六班每班抽出二個學生組合而成,幾乎所有的轉學生都被編到這個班上。
三重國小在當時有三重埔大學之稱,據說是因為三重國小是這個學校絕大部份畢業生的最高學歷的原因。
。。。。。未完待續。。。。。。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3樓. 蘇信2009/05/20 07:55板主的年紀大概是五年級以後!
板主的年紀大概是五年級以後!
我小時候是在基隆的海邊讀小學,
到了五年級時才驚覺全班只有我穿鞋 子,
而其他人至多只穿塑膠拖鞋,或是打赤腳,
長大以後才發覺我比父祖輩幸福了許多,
我父親少年時讀完了瑞芳工職的初中部,
在日據時期這已經是非常高的學歷,
對照現時一些領到國黨所放領田地的佃農,
他們的子弟能讀到日據時期無法想像的高學歷,
就會想到一句話:
吃果子要拜樹頭!
PS:不過我是一定能讀書的,我祖父是日據時代的"保正",
就和李登輝他老頭一樣,不過沒有當"三腳仔巡警"!
- 2樓. 專宰小人2009/05/20 06:20各地方的人,都有獨特的口音....不是語言障礙.
你有點誤解囉.這位校長,可能是有嚴重的家鄉口音.別懷疑,如果他不是大陸來台的..就是 他的故鄉,鄉親父老講話都有這種腔調.也有可能,這是他由小到大的語病.
就像,美國南方,北方英語腔調都不一樣.澳洲人?菲律賓人?講話腔調也不同...
鄉音的確是非常的重,不過我是指他每一句話裡都有ㄟ這件事。我學給你聽聽:
ㄟ(聲音往下沈,停頓約三秒鐘,以下類推,停頓三秒至一秒不定)這個ㄟ,我們同學ㄟㄟㄟ,天氣冷了ㄟ,ㄟ要ㄟ要注意ㄟ,ㄟ要注意穿衣服。ㄟ,ㄟ,ㄟ那個ㄟ,那個學校裡,ㄟ學校裡頭的花草ㄟ這個樹木ㄟ,同學們ㄟ要愛惜,ㄟ。。。。。
ㄟ不下去了。
時季常 於 2009/05/20 06:38回覆 - 1樓. 時和2009/05/20 01:21太精彩了
三年上學期就上了三個學校!
要是當時採用一綱多本,那一定狀況更多?
制服呢?每個學校的制服可能都不一樣吧?
難道都是白上衣、藍短褲,外加卡其布的冬季制服?
小一和小二讀台西國小,小三讀了大同,吉林,和三重國小,從雲林鄉下到台北市,從台北市到台北縣,制服全部都是一樣,只要把名牌換下重縫即可。
我讀三重國小中年級的時候,還記得大部份學生不穿制服。我現在腦海裡還有一幕在操場上升旗典禮,校長講話的記憶,畫面裡學生的衣服是不統一的,顏色很多,有人穿拖鞋上學。
記得那個校長講話很慢,每一句至少有一個ㄟ,從來不知道他在說什麼。現在看來,這個校長明顯有語言障礙。ㄟ,好像有語言障礙的校長還不少,第二個校長也是那樣。
時季常 於 2009/05/20 01:5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