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當記者的基本條件:良好的語文能力
2009/01/27 06:12
瀏覽5,577
迴響13
推薦33
引用1

黃芳彥傳現身爾灣 住進高級大廈 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2B4-233033333c4-233-2F3-2B34304-233-2B-21-21-3D-3D

在這個新聞報導裡,講到黃芳彥在加州藏身,當地台灣人特別注意他的行踪,並向台灣媒體提供訊息,男主播使用一個很通俗,或者說是粗俗的名詞來形容台灣人向媒體提供訊息的行為:爆料。

當男主播講完,在加州現場的女記者跟著報導,又講到當地台灣人注意黃芳彥行踪,並向台灣媒體提供訊息的一事,講著講者,女記者猶豫了一下,像是在思索應該使用什麼名詞,顯然一時想不出來,也跟著使用「爆料」這個名詞。

就我的了解,「爆料」是從一些影藝界或政治人物的隱私等「八卦」新聞中發展出來的新名詞。望文生義,爆大概是暴露的意思,料是材料,也就是隱私或其它無可名之的東西,整個意思是「揭發隱私」,一般是揭發他人的,也有人是自我揭發。千百年後,爆料這個名詞或許會消失,或許會成為古典,無論如何,在今天,它仍然是一個粗俗的名詞,用在比較不嚴肅或是不端莊的花邊新聞上面。

黃芳彥是檢調單位要找的人,是陳水扁洗錢案中的重要人證,甚至可能是關係人,而今他跑到了美國躲起來,到底他現在住在那裡,爾灣的住宅是不是他買的,我們還不能證實,現在新聞裡報的,是當地的台灣人所提供的消息。你可以說當地台僑向記者「提供訊息」,如果一定要用成語,那麼說是「通風報信」也勉強行得通,為什麼要去使用「爆料」這二個字呢?

不知道是這些記者受了通俗文化影響太大,還是台灣的語文教育成效不彰,還是現在電視台對記者的語文能力要求降低了,好像在這兩位男女記者的辭海裡,除了「爆料」這個名詞以外,就再也想不出別的名詞了。

台灣人現在幾乎沒有不看電視新聞的,無論電視台要求如何,無論你是幕後的文字記者還是幕前的新聞播報人員,應該要想想自己所使用話語和文字對整個社會語文的習慣和風氣的影響有多大,既然吃了這行飯,就該多多自我要求一下。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媒體出版
自訂分類:台灣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3) :
13樓. Caty's 跳傘小站
2009/10/29 01:49
成語
當初我從美國回台灣工作一年時, 還是改不掉從小看書學來的成語習慣, 還老是被同事笑我老是咬文嚼字. 
12樓.
2009/02/22 06:16
新聞連線裡好多贅字
現在我們來到現場, 觀眾可以看到在我身後的當事人出現了... 這一個快閃而過的情況喔...


11樓.
2009/02/21 11:03
深有同感

時下記者大多數的文字素養極有問題.

許多可怕的懶惰隨性例子有:

"動作"的濫用....."股市做了一個提升的動作."

"一個"的濫用......"一個老人做了一個奇怪的動作, 那就是撿了一個路邊丟棄的一個桶子, 那是前晚一個屋主隨手丟掉的一個垃圾..."

成語的誤用:

此話劇極受歡迎, 票已賣光, "愈演愈烈"....

簡單不勝枚舉!

10樓.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2009/01/31 12:07
「喔」什麼勁!

個人對一些女記者播報新聞時個不停深感憤怒。那裡教出來的講法!有正常人說話這個樣子的嗎?

還有動不動就 "SNG" 這個, "SNG" 那個,什麼意思啊?觀眾無緣無故就應該知道 "SNG" 是什麼嗎?

記者不應該只會播報新聞,有時候對自己講出來的東西也要先研究一下才是。前不久特別流行「奈米技術」。一時間你也「奈米」我也「奈米」,完全沒有一人知道什麼叫做「奈米」。看久聽久就知道,這些記者沒有一個去 google 一下何謂「奈米」。反正記者只有訪問人家,不會被人訪問,蒙混一下很容易就過關了。

非常懷念盛竹如、李四端那個時代。

9樓. kingdom4heaven
2009/01/29 22:40
通俗不全然等同於粗俗

語言的產生以致演變,都有其歷史背景

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代人早已慣用新的語言來去思考

新聞傳播的口語化,本土化早已行之有年

好比"拼"經濟、"野雞車"...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用語

對於普羅大眾而言

適時的口語化有助於新聞信息的理解

亦有助於訊息的傳播,如此並無不妥

因此,通俗不一定代表彽俗,也無須過度排斥

當然,記者本身的基本素養仍應具備

其次,

談到「爆料」(報料),就不得不讓人想起昔日的揭弊英雄...阿扁

阿扁可說是將報料文化發揮到極致的先驅

靠著爆料揭弊起家,阿扁因此累積龐大的政治資本

從國會議員一路攀爬至權力的巔峰

顯見,爆料一辭在一般社會通念,並非全然負面

「爆料」就算有錯

錯,不在其字義,應是爆料的內容

如果將「爆料」視為一種粗俗文字,那簡直是另一種貶低的隱喻

如此對閱聽人而言並不公平

8樓. 吳育剛
2009/01/29 19:15
深有同感

您說得很對。記得自己當年剛出道時,有一個月只能在採訪部門讀老記者寫的新聞,然後再跟老記者跑新聞,採訪回來寫了稿,還得經組長、副主任及主任改過,才有機會發出。

我的主任也教我們寫完稿後,必須細讀再三,確定文路流暢,沒有白字和錯字才繳稿。

所謂資深記者是做了十年以上的老記者,那裡是現今電視畫面上那些"菜鳥"記者,經驗欠缺正是他(她)們亂用成語、信口開河、一再重複述說或總是說"做了一個XX的動作"、"表示了XX的狀況"的真正原因。有些女記者報導的語尾總帶著一些如"喔"、"耶"、"呢"等語助詞,好像沒有什麼必要,反而顯得很怪。

7樓. 看雲
2009/01/29 02:37
應該是整個社會的國語文程度都低落了吧…

有以「三隻小豬」作為成語的前教育部長,這種現象也不足為奇。

6樓. kimmydefaru
2009/01/28 23:30

「爆料」一詞是過於通俗了點,不過時大若連爆料都覺得不妥,那我每天吃晚飯時看本報記者寫「警察傾巢而出」,「XX女星購物男友隨侍在側」,甚至「XX女星自曝床第隱私」,又該怎麼辦啊(老實說我每次看到都很想死~)成語或四字格俗語不會用就算了,不要用也沒人會怪你(反正看得懂的人愈來愈少),亂用就真令人想撞牆.至於電視台,現在連ㄓㄔㄕ跟ㄗㄘㄙ不分,ㄖㄌ不分(豬肉變成「租露」)的人都能當主播,其他的就真的不算什麼了~

5樓.
2009/01/28 17:54
基本條件:基本的語文能力

電視記者的現場報導的表現。。。豈止是缺乏“良好的”語文能力! 根本就是缺乏“基本的”語言能力!  

十有八九是言語不順暢。 舌頭的速度太快, 必須大量塞入廢字, 虛詞讓大腦可以趕上。  因此,一分鐘的報導有一半是 “嗯”,“'啊“,“呃 ”, ”這個。。。”,“一個。。整個的部分。。。 ”,太多無意義的“來進行一個。。這樣。。脫褲子放屁的。。動作。。。”

讓我們這些 “把拔”, “馬麻”,“屬書”,“北悲”,“葛割”看了“可以說是。。。”真是覺得慘不忍睹也!

4樓. 莫大小說
2009/01/27 23:27
「爆料」
大概和「熟女」「偶相」…又是日語侵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