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御成路古道&齋明寺古道〈2012/8/13〉
2012/08/14 17:00
瀏覽660
迴響2
推薦0
引用0
         
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齋明寺,為大溪鎮最古老的佛寺。三合院式的寺宇建築,東西廂房兼備,屋頂、牆身酷似民宅,與一般廟宇大不相類;寺前左右各有一座日式石燈,右題「遍照光明」, 左寫「佛光普照」;主祀神為南海觀世音菩薩。
         
地點:大溪

夥伴:慶輝、仟幸、鎮揚、淑清、顏百、兆榮、新綠、嘉芸、文藻、椿汸、桂枝、秀貴、寶貴、林真、美雲、英秀、蔡薏、苔伊等18

細食:核棗糕、堅果、喜餅、毛豆、芭樂、冰涼飲料

行程:大溪橋景觀舊橋停車場會合---御成路古道---齋明寺---齋明寺古道---停車場

足跡紀錄~

*跫音響起

整修過的大溪景觀舊橋靜默佇立,一群探尋古道的聒噪訪客打橋下走往對向馬路,Leader帶著大隊人馬從中油加油站左側小路進入,柏油路面緩坡前展,景色漸見佳美,不僅林木榮茂、清蔭蔽天,而且蟬嘶鳥鳴,好熱鬧啊!

*御成路古道~

「御成路古道是一條阿嬤級的步道」、「是可以牽著金孫一起走的步道」,衝著這話,高齡86的蘇大哥來了,還有不少人沒戴護膝、甚至穿著休閒鞋的,就這樣來了!結論是既稱為古道必有挑戰和精采點,不要妄想一路平易。

古道的精采段是從供養塔、土地公廟旁老榕垂蔭的石板路開始,路面古樸、林蔭宜人,有著呈之字型的大轉彎陡坡,而那種傾斜程度,要是牽著金孫恐怕會氣喘咻咻、原地滯留,若要背著,阿公阿嬤則必須是鐵腰才行喔。

*巷弄裡的豐美人情

從御成路經國防大學到齋明寺臨著馬路,川流的車輛讓人難安,因此隨意穿入齋明街38巷。

長長的巷弄有種特殊風情,大部分人家門前晾著衣服,但路面整潔,人情友善,站在門口的小孩對著我們揮手微笑,感覺這巷道裡的房舍像眷村。推測之際,有位以漂流木創意門號的居民告訴我們,這裡不是眷村但多半住著榮民,還熱心告知齋明寺怎麼去;那種親切寒暄、不吝應答的氣度,是我兒時的記憶。

*齋明寺

循著「齋界開員樹 明燈照大千」對聯門柱望去,庭園草木齊整、花樹扶疏,環境清雅。

入門庭、走甬道,甬道盡處即見三合院式的寺宇建築,東西廂房兼備,屋頂、牆身酷似民宅,與一般廟宇大不相類;寺前左右各具一座日式石燈,右題「遍照光明」, 左寫「佛光普照」;寺內主祀南海觀世音菩薩。

齋明寺是座百年名剎,建於清道光年間,為大溪最古老的佛寺、國家三級古蹟;而我們才進門庭就幸會解說導覽員,聽他娓娓道述齋明寺種種,真個受益良多。

*齋明寺古道

古道因齋明寺而得名,為早年大溪、龍潭間的往來道路。

聽說齋明寺古道最早採用大溪的鵝卵石鋪設,1923年再改以大漢溪石鋪設成石板步道;當時大漢溪無橋可行,居民必須以渡船過溪,沿這山路石階爬至齋明寺朝拜。

古道入口處位於大溪對岸,路段不長但因狹窄陡峻,上坡艱辛,所以Leader以齋明寺為起點往下走,讓大家可以輕鬆踩踏先民足跡,欣賞林木幽然的美麗古道。

跫音影像~

1.出發

         

          藍天下整修過的大溪景觀舊橋靜默佇立


         

           一群探尋古道的聒噪訪客打橋下走往對向馬路

        

      大部分人禁不住火辣陽光荼毒,趕緊撐持起遮陽傘,遮蔽頂上烈日、遮出一小塊陰影,隨著地面影像快速挪移腳步

2.御成路古道~簡稱御成古道,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由林本源等人籌建,為龍潭通往大溪的要道。大正十二年(1923)日本皇太子裕仁來台,地方人士募款整修,取名御成路,並勒碑紀念。         

          

            御成古道的標示牌明顯豎立路邊,Leader帶著大隊人馬從中油加油站側旁小路進入

           

「御成路古道是一條阿嬤級的步道」、「是可以牽著金孫一起走的步道」,衝著這話,高齡86的蘇大哥來了,還有不少人沒戴護膝、甚至有穿休閒鞋的就這樣來了。

          
            隨著上坡柏油路面綠意漸展豐美

            
             林木榮茂、清蔭蔽天,而且蟬嘶鳥鳴伴著人群歡笑聲,真是熱鬧

          

            一路無階梯但陡上坡路可是體力挑戰

          
           「導給」大概是日語,圳水出水口;水色乳白,推測係上游豆腐工廠使之然                   

          

             林蔭庇護的供養塔

          

         供養塔乃紀念桃園大圳工程死難者紀念石碑      碑石背面的刻字年代久遠、文辭樸質

          

                                                                        第一個休息涼亭歇腳吃喜餅

           

            一片片喜餅在桂枝的手工裡甜蜜了我們的心

           

老榕垂蔭處開始古道的石板路;一旁之土地公廟乃桃園農田水利會修建,用以護佑桃園大圳,土地公基座有碑文敘述桃園大圳於民國五年(西元1916年)興工,十一年導水路完工,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通水,滋潤桃園台北二萬二仟公傾農地等歷史,因值通水七十週年,故建廟勒石為文紀念

           

            難得一見的立像土地公,有趣的是土地爺「小腹便便」,這模樣寬慰了不少有小腹的人

           

   古道真正精采段從供養塔、土地公廟旁的老榕垂蔭開始;前方柵欄明顯警示任何車輛都不得進入

           

 呈之字型的大轉彎陡坡,要是牽著金孫恐怕會原地滯留,若要背著,那阿公阿嬤必須是鐵腰才行

           

            這裡才比較像是阿嬤級古道,其實仍然是緩升陡坡,牽金孫走這一段路是大考驗

           

              路面古樸、林蔭宜人

           

             一條景色優美的古道,可惜有點短

           

              御成古道之後是御成路

           

             不久,看到「御成路紀念碑」,確定這條柏油路為舊古道之ㄧ段

           

             原碑文漫漶不明內容難辨

           

           石碑背面有大溪鎮公所重刻原文,大致記儎御成路古道興建緣由及捐獻者芳名錄

          

            長亭內休息並等候蘇大哥

          
            寶貴的毛豆時間~還沒退冰的毛豆消除了一些暑氣

3.從御成路往齋明寺的路上

          

            人車分道好行走

          

             國防大學旁的公園

          
            濃郁的林木香氣引得大夥翹首尋覓    

          

                                                         公園旁為國防大學中正嶺

          

            走進齋明街38巷

          

            長長的巷弄有種特殊風情,除了門前晾著洗滌過的衣服外,環境整齊乾淨,人情友善

            

              以漂流木組合創意門號,小鳥造型物是扣門的彈板

         

           熱心告知此巷直走到盡頭右轉便是往齋明寺的齋明街

         

           經過慈濟的環保回收站~門口題字「感恩.尊重.愛」

         
         

           蘇大哥鑽進雜貨店裡買了十幾罐冰涼飲料讓大家消暑解渴

         

           人手一罐、暑意頓消

         

           氣質齋明街連門牌號的設計都講究

         

            扶桑圍籬、迎眼綠意

         

4.齋明寺~齋明寺又稱齋名堂,創建於清道光年間(約元1840),是一座百年以上歷史的著名古剎,原係食齋人李阿甲私設的佛堂「福份宮」,主祀觀世音菩薩。後幾經易名,結合日曹洞宗後,稱齋明寺。

        

        循著「齋界開員樹 明燈照大千」對聯門柱望去,庭園草木齊整、花樹扶疏,環境清雅

       

         日治時代第五代住持結合日本曹洞宗才倖免拆除之厄運

       

          細閱沿革史

       

  入門庭、走甬道,甬道盡處又一聯柱: 莊嚴憑法音、圓覺悟禪機;寺中綠草如茵、花木扶疏,靜謐清雅

       

         樹根攀纏的地表透露了久遠的悠悠歲月

       

         庭園一隅的蓮花池、觀音石像

       

         碑石上刻「常樂我淨」,歲次甲午

        

          環境幽雅的齋明寺是大溪最古老的齋堂,建築格局為傳統單進兩護龍的三合院建築

      

        進入佛家門地先學問訊規矩,美雲教大家如何問訊
       
       

         說歷史談建築以及跟齋明寺相關之種種

           

目前所見庭園設施乃第七代住持法鼓山聖嚴法師進駐後改建的;園中這塊上億年的「生痕化石」禁止蹲坐

        

         進了這門禁止攝影,廟裡的菩薩佛像來源、神龕雕刻、書法妙處、藏經收藏、文物展示十分豐富

         5.午膳在齋明寺~正聽著導覽解說,熱心師姐透過秀貴詢問,時近午間,是否就便午膳?猶豫之際,由Leader徵詢眾意,於是決定在齋堂打齋。

                            
          

     簡單素樸的環境,男女有別的取餐、就坐方式,人人靜默低語、虔心感念,益覺食物爽口不膩、津津有味,尤其是那一鍋百匯湯品,很受歡迎。

          

           廳前匾聯~五觀堂:食存五觀,左右對聯:提升人的品質   建設人間淨土

          
             餐後Leader代為捐獻,事後分攤

         

           午餐後散步齋堂後方的寧靜天地

        
          齋明寺展現禪林道場質樸的風格,寺宇周遭,環境清幽,與塵囂隔絕

         

           寺外圍牆張貼改建的過程紀錄照

         

           走古道前先到涼亭吃芭樂

         

           芭樂成了今天的餐後水果

        

6.齋明寺古道

           

           古道因齋明寺而得名,為早年大溪、龍潭間的往來道路

          

            往下坡行去便是齋明寺古道

          

            聽說齋明寺古道最早採用大溪的鵝卵石鋪設,1923年再改以大漢溪石鋪設成石板步道

          

            古早時候大漢溪無橋可行,居民必須以渡船過溪,沿這山路石階爬至齋明寺朝拜 

          

            以齋明寺為起點往下走,可以輕鬆踩踏先民足跡,欣賞美麗悠然的古道

          

             林木蒼蒼

          

            路段不長但因狹窄陡峻,上坡一定艱辛

          

             出了古樸牌樓馬路在望

          

            穿越馬路欄杆口下行仍然是古道段

          

            一棵老雀榕撒滿地的果實

          

             秀色可餐

          
          

             穿過蒼徑不遠一片枯黃敗葉就到出口

          

             看起來是生命的盡頭卻有可能是希望的出口

          

            再無林木庇蔭的豁然開朗

          

             真真假假

          

            找找看~ 孰為真孰是假

          

            走往停車場的路途

          

             飽滿誘人

          

             見獵心喜

          

             大溪橋在我們行進的左方

          
          

             烈日下烤熟了的團體照

          

             加快腳步想逃脫艷陽的桎梏

          

            大溪橋畔景觀美

                 
          
            回到橋下停車處,各自歸返家門去         

迴響(2) :
2樓. 丹楓@guest
2012/08/17 08:36
Re: 御成路古道&齋明寺古道〈2012/8/13〉

齋教,屬於白蓮教的一支。

 

白蓮教為明朝朱元璋起事反元的宗教,所以清朝眼中屬於明代遺留,反清成為必然,於是被冠上食菜事魔的邪教,大肆捕殺。金庸的武俠小說,就是借用名門正派有背叛師門者、明教(白蓮教)則有正義之師,替他們平反。

 

齋教,將羅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又分為龍華、金幢、先天三派。羅教創辦人羅祖,在清朝大運河時代,因為政府只支付搬運米糧的船夫往京城的盤纏,回程卻無著落,為體恤腳夫,羅清在運河沿岸設置香堂,提供食宿和信仰。大運河沒落後,成為青幫的主要來源。

 

隨著移民,齋教也來到台灣,稱為食菜人,類似居士,在家修行。1915年日治時代最大規模民變西來庵事件,主事者之一的余清芳,即齋堂堂主。失敗後,1000多人遭到判刑,引發日本國會撻伐,特赦令來時,已有1/4人被殺,其餘改判無期徒刑。

 

皇民化時期,日本政府大舉消除台灣宗教,改為神道教,寺廟若欲存活,需要設法與日本寺廟結合,或將神明寄放與官方關係密切的他廟。台北孔廟的孔子像,就是暫放龍山寺。

 

國府時期,白蓮教等一概被列為邪教,稱為,與正信宗教區隔,直到中研院研究者於1980年代還他清白。
齋明寺在戒嚴時期得以保存,應該與他們和曹洞宗的結合,成為正統佛教之故。

 

大體而言,民變確實多與民間信仰平日可以聚眾有關,歷任政權覺得有威脅時,經常迫害或禁止。中共對法輪功的恐懼即是。

[版主回覆08/17/2012 10:05:33]哇!這說明比我在網路上查閱得更條理明白,有妳真好,太感謝了~~
1樓. 新鮮退休人@guest
2012/08/16 21:23
Re: 御成路古道&齋明寺古道〈2012/8/13〉

還好我沒去, 要不然我阿公阿嬤就慘了.

 

林季璞 敬上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