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最為發達的國家,可以說居家過日子離不開茶,有道是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們不但要天天喝茶,還要喝好茶。
那麼茶葉的保存就成了問題,傳統的做法就是放在金屬茶葉桶裡或裝在塑膠袋裡,這些方法短時間可以,時間久了,茶葉吸收空氣中過多的濕氣,容易變味和發霉產生「陳味」、「油耗味」及「色澤變差」,滋味活性降低及香氣不揚,影響茶葉的質量,也會對健康不利。
保存茶葉的首要項目為含水量的控制,茶葉含水量的安全範圍在3~5%,如果茶葉吸濕的含水量超過7%,那將會加速茶葉變質的速度。
茶葉是否乾燥用手指一捏就知道,如果茶葉粉碎就表示尚未受潮,碎成塊狀或條狀表示輕微受潮,若捏不碎就是完全受潮了。
此外,引起茶葉劣變的各種物質之氧化作用,均與氧氣之存在有關,那麼保存茶葉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1) 茶葉保存的環境
茶葉的保存過程中的品質變化主要表現在:茶葉含水量的增加、滋味物質減少、香氣變差、茶葉及茶湯色澤變紅變暗等。
導致這些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溫度、氧氣、光線、異味等。
(2) 茶葉含水量及空氣濕度的影響
茶葉品質的變化主要是由潮濕所引起的,而水分是使化學反應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媒介,所以,茶葉的含水量越高,其化學反應的速度越快,從而加快了茶葉色香味的變化。
因此,要防治茶葉在包裝和儲存過程中變質,必須使茶葉含水量保存在6%以內。
由於茶葉很容易吸濕,如果周圍空氣中相對濕度大,茶葉就會因吸濕而增高茶葉中的含水量,結果加快茶葉內化學物質的自動氧化等化學反應,導致茶葉品質下降。
在儲存期間如果空氣相對濕度在50%RH以上,茶葉含水量就會顯著升高,空氣濕度還會孳生霉菌導致茶葉變質。
如果把茶葉暴露在常溫常濕的環境中,就會很快因吸濕而變質,空氣中相對濕度越大,變質速度就越快。
(3) 氧氣的作用
茶葉儲存期間品質劣變,多數與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如茶多酚、維生素C、類脂等物質等)的緩慢氧化有關。
因此,如果在茶葉儲存期間能隔絕空氣,或降低其中氧氣的含量,則對保持茶葉品質有利。
(4) 光照的影響
光照也能促進化學反應,由其是一些色素和脂類物質的氧化對光照的敏感。
茶葉在光照下儲存,茶葉中的色素很快有烏黑變成棕褐色,光照後的茶葉、葉內的某些物質發生光化學反應,從而生產有日曬味的戊醛、丙醛、戊烯醇等物質,這就加速了茶葉的陳化。
因此,茶葉的儲存最好採用不透光的材料和容器,避免光線直射茶葉。
(5) 茶葉具有較強的吸收異味能力,因此存放茶葉的容器一定要乾淨無味,不與其他食物混放,以免吸味而損害茶葉的香氣。
茶葉存放在防潮、防霉、還要防光照,應當用茶葉罐,一定要使用有錫紙的罐子存放。
目前茶葉分為五大類:
1.白茶、黃茶屬微發酵:性微寒
2.綠茶不發酵:性寒
3.烏龍茶半發酵:性中
4.紅茶會發酵:性熱
5.黑茶後發酵:性溫
而普洱茶是黑茶的代表,可以溫胃養脾、減肥健身,特別適合三高人群,正因為普洱茶的保健功效,成為熱銷的茶。
由於普洱茶是後發酵的茶,所以需要8~10年的儲藏味道和功效最好,但出現一個問題,由於常年在潮濕的環境中,普洱茶也會產生一定的霉變,因此,有的普洱茶喝起來有一股霉味。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做了個小實驗,把普洱茶放在台灣電子防潮箱工廠所生產的防潮箱中,把濕度控制在50%RH,發現不影響發酵還可以防止霉菌的產生,這樣就可以解決普洱茶口感有霉味的問題,其他種茶在40%RH~45%RH的濕度下保存,不返潮、不霉變。
台灣電子防潮箱工廠所生產的防潮箱可防潮、除濕、防霉、防塵,是儲存茶葉的首要選擇,所以建議使用台灣電子防潮箱工廠所生產的防潮箱,存放於環境濕度30%RH以下,可確保安全。
來電洽詢:04-26990408
電子信箱:yiwei@tw-dry.com.tw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