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莊子南華經卷九上 -雜篇第二十六 外物
2015/12/25 16:35
瀏覽1,47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天地大駭,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螴蜳不得成,心若縣於天地之間,慰暋沈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眾人焚和,月
固不勝火,於是乎有僓然而道盡。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陷,沒而下,騖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腊之,自制河以東,蒼梧已北,莫不厭若魚者。已而後世輇才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於世亦遠矣!

        儒以《詩》、《禮》發冢。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接其鬢,壓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

        老萊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於彼,修上而趨下,末僂而後耳,視若營四海,不知其誰氏之子。」老萊子曰:「是丘也,召而來。」仲尼至。曰:「丘,去汝躬矜與汝容知,斯為君子矣。」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問曰:「業可得進乎?」老萊子曰:「夫不忍一世之傷而驁萬世之患,抑固窶邪,亡其略弗及邪?惠以歡為驁,終身之醜,中民之行進焉耳,相引以名,相結以隱。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閉其所譽。反無非傷也。動無非邪也。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奈何哉其載焉終矜爾!」

        宋元君夜半而夢人被髮闚阿門,曰:「予自宰路之淵,予為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余且得予。」元君覺,使人占之,曰:「此神龜也。」君曰:「漁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會朝。」明日,余且朝。君曰:「漁何得?」對曰:「且之網得白龜焉,箕圓五尺。」君曰:「獻若之龜。」龜至,君再欲殺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殺龜以卜吉。」乃刳龜,七十二鑽而無遺筴。仲尼曰:「神龜能見夢於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網;知能七十二鑽而無遺筴,不能避刳腸之患。如是,則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雖有至知,萬人謀之。魚不畏網而畏鵜鶘。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嬰兒生無石師而能言,與能言者處也。」

        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莊子曰:「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天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無用。」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

        莊子曰:「人有能遊,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遊,且得遊乎?夫流遁之志,決絕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與!覆墜而不反,火馳而不顧。雖相與為君臣,時也,易世而無以相賤。故曰:至人不留行焉。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夫孰能不波,唯至人乃能遊於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彼教不學,承意不彼。

        目徹為明,耳徹為聰,鼻徹為顫,口徹為甘,心徹為知,知徹為德。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眾害生。物之有知者恃息,其不殷,非天之罪。天之穿之,日夜無降,人則顧塞其竇。胞有重閬,心有天遊,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大林丘山之善於人也,亦神者不勝。德溢乎名,名溢乎暴,謀稽乎誸,知出乎爭,柴生乎守官,事果乎眾宜。春雨日時,草木怒生,銚鎒於是乎始修,草木之倒植者過半而不知其然。

        靜默可以補病,眥搣可以休老,寧可以止遽。雖然,若是,勞者之務也,非佚者之所未嘗過而問焉。聖人之所以駴天下,神人未嘗過而問焉;賢人所以駴世,聖人未嘗過而問焉;君子所以駴國,賢人未嘗過而問焉;小人所以合時,君子未嘗過而問焉。演門有親死者,以善毀爵為官師,其黨人毀而死者半。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湯與務光,務光怒之;紀他聞之,帥弟子而踆於窾水,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語譯:

世事難以預測,結局往往令人詫異。 賢臣關龍逢直諫 夏桀王,被斬首。 勳臣比干和箕子苦諫商紂王,一個被挖 心臟,一個被迫佯狂。 佞臣惡來緊跟紂王,還是落得可悲 的下場。 桀紂兩個暴君,在位時威猛可怖,到頭來身死國 亡。 國君誰不希望臣僚盡忠,可是忠臣伍子胥被賜死,漂 屍浙江水。 忠臣萇弘被誣告,流放蜀國,憤而剖腹自殺, 蜀人珍藏其血,三年化為碧玉。 家長誰不希望子嗣盡孝, 可是孝子己,殷高宗的太子,被晚娘百般虐待,活活氣死 ,孝子曾參被父母毒打,仰天悲泣。 忠孝的結局如此這般 ,能不驚歎!

旋轉木輪,摩擦木條,木條燃燒。 燒旺火爐,投入金 屬,金屬熔化。 陰陽二氣運行錯亂,天驚地恐,雷炸電閃 ,雨水挾著霹靂火,古槐被點燃。 這類現象好比人際衝突 ,同志互相殺戮,木摩擦木,敵敗于我,金熔于爐。 敵我 聯姻打他第三者,水火同盟焚大木。 有人想騎牆,不敢左 ,不敢右,卻又耽憂左右兩邊與我為仇,一旦挨揍,往哪 邊逃走。 這樣的人,蹭蹭蹬蹬,寸步難移,一事無成。 他 那一顆心懸浮在天空,一會愉快的上升,一會悲戚的下沉 。 人際關係緊張,為利害而拼搏。 大家心頭燃起一把火, 貪欲的火,焦灼的火,仇恨的火,憤怒的火,大火燒光了 社會的和睦。 木怕火,金怕火,水有時也怕火,肉體當然 更怕火。 大火燒得眾人墮落,大道遂隱沒。

  莊周家貧,某年春荒,無糧下鍋,不得不去找監河侯 借粟米,監河侯是魏國黃河水利專員,賜土封侯,有莊園 在黃河南岸。 莊周曉行夜宿,跋涉數日,餓得頭昏眼花, 總算見到了監河侯。

監河侯說:「沒問題,沒問題。 學者挨餓,在下深表 同情。 你放心回去吧。 到了年底,領地百姓給我交納賦稅 來,咱們就寬裕啦。 到那時我一定借給你三百金,好嗎?

莊周氣得眼鼓鼓的,說:「侯爺,昨天我在路上遇見 一樁怪事。 我正低頭走著,聽見誰在叫喊救命。 抬頭看, 沒有人。 低頭找,找到了。 天啊,信不信由你,是一條鯽 魚,躺在路邊車輪碾的槽內,槽內雨水涸成泥潦,鯽魚張 嘴呼吸,聲音嘶啞。 我問:‘小鯽魚呀,你怎麼啦? ’他 答:‘我是東海龍王陛下的官員,流放到這裡的。 先生, 你肯救救我嗎? 一鬥水就夠了,啊不,有一升水也好! ’ 我對鯽魚深表同情,拍胸膛說:‘沒問題。 我現在正要去 游江南,聽說吳越兩國風景不錯。 游了江南,我一定去蜀 國。 那裡有個都江堰,水可大啦。 我保證催促那監堰侯放 大水入長江,沖了三峽,雪浪滔滔。 然後引長江灌黃河, 黃河氾濫,洪波滾滾迎接你,好嗎? ’鯽魚氣得眼鼓鼓的 ,說:‘我從水域流放出來,無處安身。 我的要求不高, 鬥水升水就活命了。 可你不聽,倒開出一大筆空頭支票。 說什麼引長江灌黃河,還不如早些去幹魚店找我吧! ’怪 事講完了。 再見,侯爺。

春秋時代,任國一位公子,南游越國,到會稽城尋訪 技工,鍛造大型吊鉤重萬斤,絞制頭號纜繩長百里。 問作 何用,任公子答:「釣魚。 」全城轟動,懷疑他是不是宋 國來的超級傻瓜。

釣具做成,任公子買肥牛五十頭作釣耳,用一台絞盤 車作釣竿,蹲在會稽山頂,投鉤東海。 就這樣天天釣,釣 滿一年,仍無所獲。 圍觀超級傻瓜的人一天比一天少,會 稽山旅遊業盛而複衰。

終於有大魚咬餌了。 咬嘗幾口,味道不錯,便拖曳著 大型吊鉤,囫圇吞下。 鉤端有倒刺,想吐也吐不出來。 大 魚掙扎,沖上海面,背鰭奮張。 白波湧起如山,海水震盪 翻滾。

聽,可怕的海嘯聲,怪哭似海鬼,怒號似海神。 聲 波遠播一千里的半徑,威懾所有的生靈。 任公子轉動絞盤 車,不慌不忙的緩緩收長纜,借海潮的推掀,牽引大魚上 岸。 眾人割碎,用海鹽醃,堆成肉山。 從浙江流域到嶺南 ,家家戶戶飽吃醃魚肉,生活改善。 百姓歌功頌德,被任 公子拒絕。 他說:「我在山頂蹲著無為,哪有什麼功德。 無為,結果是無不為,何必感謝! 」此事隨即傳播開來。 迄今戰國時代,那些愛品評人物的遊說之徒,聚談起任公 子,莫不眉飛色舞。 他們見大魚而不見大道,能驚呼而不 能覺悟。 他們拿著釣竿跑到水庫,坐待鯉魚鯽魚上鉤,便 已滿足。 竹竿絲線,要釣東海大魚,的確也難。 還有一些 專做小道文章應徵官方懸賞之徒,距離大道當然要遙遠啦 。 可以說吧,那些政客,巨鉤長纜釣大魚的故事從未聽說 過,想要治國,同樣遙遠。

儒家做任何事,哪怕是犯法盜墓吧,都須念念不忘地 誦《诗經》講《儀禮》,力求做得文明。

一群小儒在大儒指導下,賊忙一個通夜,偷偷掘開墓 土,打開棺槨,抬出一具腐臭的女屍,放在麥苗田畔。 此 時天快亮了,可別被人逮住。

大儒站在高處望風,以訓話的口氣唱曰:

眼看東方太陽出,

墓地最怕來農夫。

各項工作抓緊做,

現在做得竟何如?

小儒群內一個詩人,他剛脫掉女屍的外衣,急忙直起 腰來,以彙報的口氣唱曰:

長裙小襖抓緊脫,

最後還須脫內褲。

看她兩頰脹鼓鼓,

一定含有大寶珠。

大儒聽說含有寶珠,喜出望外,想起《詩經》有一首 《麥青青》說到死人口含寶珠,正好用來指導現實,便領 眾小儒齊唱《麥青青》:

坡上麥苗青又青,

麥苗田畔葬死人。

生前慳吝不施捨,

死後含珠獨自吞?

大家唱完《麥青青》,覺得自己堂堂正正,有根有據 ,勇氣倍增,不再怕犯毀屍之罪,立即抓緊工作。 小儒群 內兩個技師用外科手術的熟練技巧,一個揪起鬢髮,按住 嘴巴,一個用鋼錐戮入腮部,輕輕掰開臉頰的腐肉,食指 從裂縫探入口腔,完滿無憾地掏出寶珠。 真絕!

隱士老萊子原是楚國人,因為拒絕楚王邀請,不願做 相爺,逃來魯國隱居。 一日,派學生上山打柴。 學生路遇 孔子,雖不認識,但留下一瞥難忘的印象。 打完柴挑回家 ,便向老萊子報告說:「我在路上遇見一個文士,長身短 腿,低頭佝背,臉寬,耳朵位置後移。 眺望遠方,作憂國 憂民狀。 我看不像是本地的讀書人。

老萊子說:「是孔丘喲。 去找他來。

找來了,果然是。 看那模樣,儒雅睿智不減當年。 老 萊子說:「孔丘老弟,氣色不錯嘛。 如果你不裝模作樣, 同時呢去掉幾分聰明相,就像個真正的君子啦。

孔子挨一悶棍,急忙作輯行禮。 剛才想好的話未及出 口,趕快吞了回去。 隨即掃除了滿臉得意的氣色,皺眉詢 問:「事業上我還能有進展嗎?

老萊子說:「你推動的仁義事業,近救一時之急,遠 貽萬世之禍。 怎麼搞的喲? 你是人窮志短,還是考慮不周 ? 施捨眼前恩惠,博得下面歡呼,還洋洋得意呢,死不要 臉! 這算什麼? 不過是以恩惠掌握群眾,容易混進衙門而 已。 一幫官迷,互相抬轎,結黨營私,在那裡吹堯舜,罵 桀紂。 與其歌頌聖主,批判暴君,倒不如忘掉一切君主, 閉嘴不談他們的是,的非,的好,的壞。 推翻的結果無非 創傷,包括推翻桀紂。 運動的結果無非邪惡,包括仁義運 動。 所以聖人治國,若有重大措施,總得再三斟酌,謀求 成功。 仁義事業進展到底,在你身上,但見裝模作樣而已 ,奈何奈何!

宋元君夜半夢見陌生人披頭散髮,混入深宮曲院,探 頭瞧寢室門,哀求說:「國王救救我。 我家住在清河深潭 ,地名宰路,屬齊國管。 清河水神派我去見黃河水神,想 不到在貴國所轄黃河段內被逮捕。 捕手姓余名且,是個漁 民。

宋元君驚醒,叫來圓夢師。 圓夢師聆聽了宋元君的敘 述,斷定說:「是一隻靈龜喲。

宋元君又派人去查問戶籍官員:「有姓余名且的漁民 嗎?

查問的人回來報告:「有。

宋元君說:「通知他明晨來見我。

明晨,余且拜見。

宋元君問:「黃河打漁,你捕得什麼啦?

余且報告:「撤網捕得白龜,周長五尺。

宋元君說:「獻來。

靈龜獻上,宋元君想殺了燉湯渴,又想養著觀賞。 再 三猶豫,放心不下,便叫卜師來卜卜看。 卜師捧出一具龜 殼,在腹甲上鑿出一點淺穴,插上燒紅的青銅鑽,聽見卜 卜爆裂有聲。 這便是龜卜了。 卜市觀察了裂紋的走向,斷 定說:「殺龜取殼,用作卜具,吉利。 」宋元君首肯了。 靈龜被殺,留下空殼,用作卜具,連卜七十二次,斷定吉 凶,都很準確,真靈。

孔子評論靈龜,說:「有本領托夢給宋元君,當然很 靈;不能逃脫余且的網,靈在哪裡? 七十二次預知禍福, 何其智也;不知避免剖肚刳腸,智安在耶? 可知世上一切 靈物皆有局限性,靈到頂了,也有失靈之時;一切智都皆 有局限性,智到頂了,也有不智之舉。 靈智終歸是靠不住 的。 智士一人戰勝傻瓜十個。 智到頂了,能敵百人。 一旦 萬眾一心要他的命,他就完蛋了。 野塘的魚不怕網,只怕 鵜鶘。 鵜鶘長嘴大喙(讀會),就是塘鵝,俗稱淘河,成群 飛來,攪渾塘水,見魚便吞,能吃光一塘魚,包括靈魚智 魚,所以魚怕。 人,拋卻小知方能找到大知,改掉偽善方 能走向真善。 求知識,做善事,皆是枉然。 嬰兒生下地, 不須老師教,日久自會說話,因為養育在語言的環境,會 說話,乃自然。

惠施先生笑莊子:「你談的全無用!

莊子說:「懂得什麼是無用了,才好跟你討論什麼是 有用。 世界夠寬闊了吧? 可是你站在那裡,一平方尺的地 面盡夠用了。 這一平方尺以外的地面,對你而言,完全無 用。 既然無用,就挖掉吧。 眾人圍著你,向地下直挖,挖 到黃泉為止。 無用的土搬走,只剩你那有用的一平方,還 有沒有用?

惠施說:「沒有用啦。

莊子說:「那麼,無用之用,明擺著的。

莊子說:「有人逍遙慣了,要他拘束,辦得到嗎? 有 人拘束慣了,要他逍遙,辦得到嗎? 事涉性情,不能勉強 ,何妨各行其志。 一心一意追求自我流放,一言一行表現 避世獨立,噫,沒有最明澈的智慧,沒有最深厚的德養, 做得出來嗎? 哪怕天垮下來了,哪怕火追上來了,他也不 肯回頭,小公務員,他曾經是,可現在不是了。 時移了, 事變了,從長官到國王,休想在他頭上指手劃腳了。 所以 說呢,逍遙的至人,一去不回頭,享有不受外物拘束的自 由。

莊子說:「厚古薄今,言必稱堯舜,讀書人的通病。 如果用遠古氏族酋長的價值標準衡量當今戰國時代,恐怕 我們都成了邪[訁皮](讀必)的壞蛋,至人絕無讀書人的通 病,他逍遙於今世而不標新立異,順從於今人而不迷失自 己。 厚古薄今的說教,我們不要去學舌。 他們講他們的, 我們聽著便是,莫把他們作為批判物件。

莊子說:「視覺暢通無阻曰明。 聽覺暢通無阻曰聰。 嗅覺暢通無阻曰顫。 味覺暢通無阻曰甘。 心竅暢通無阻曰 智。 悟性暢通無阻曰德,就是心得。 凡是通道,包括街道 、車道、河道、航道、隧道、棧道、管道,乃至妙道,都 不能不暢通。 舉例說,腸道不暢通,就會腸梗阻。 腸梗阻 不治,就會腸扭轉,俗呼絞腸痧。 腸扭轉疼痛要命,就會 引起多種併發症,危害健康,腸道是這樣,其他的道可以 想見了。 凡是生物,有知覺的生物,包括鳥獸蟲魚以及草 木,都得賴呼吸以生長。 生長狀況不佳,怪你自己,怪不 得天。 天給你周身鑿通了孔道,讓你日夜呼吸不癃閉,是 你自己放縱七情六欲,偏要壅塞孔竅,堵死了人與大自然 交流的通道! 細胞兩兩之間留有空隙,才好繁殖。 胎胞與 母體子宮內膜之間留有空隙,才好生長。 心有空隙,才好 發揮想像。 住房狹窄,沒有空隙,婆媳擠在一起,就要鬧 糾紛了。 心竅壅塞,沒有空隙,喪失了想像力的綜合作用 ,眼耳鼻這六竅就不可能互相配合,必然造成判斷上的錯 亂。 七情六欲塞滿我們心間,煩苦不堪,所以我們聽見了 叢林的呼喚,群山的呼喚,大自然的呼喚。

莊子說:「德行傳得很遠,因為貪求名聲。 名聲叫得 很響,因為熱愛曝光。 計謀出得很詭,因為面臨危急。 智 慧用得很濫,因為競爭需要。 堡壘築得很牢,因為害怕失 守。 公事辦得很妥,因為俯順輿情。

莊子說:「春雨及時,草木暴長,田野翠綠生機旺。 感謝雨水,感謝陽光,感謝土壤,小草在歌唱。 接著是鏵 犁田,接著是鋤挖土,農夫春耕忙。 多數小草被推翻,頭 朝下,腳朝上,一株株的倒豎蜻蜓狀。 小草納悶,問蒼天 搞些啥名堂?

莊子說:「身心寧靜,可以療養疾病,可以冷卻火爆 爆的激情。 按摩眉眼,可以消減衰顏。 不過這些都是身心 疲勞的俗人的愛好,身心閒散的人從不過問。 聖人垂教, 喚醒百姓,神人從不過問。 賢士立法,整頓社會,聖人從 不過問。 官員辦公,雷厲風行,賢士從不過問。 小民投機 ,步步緊跟,官員從不過問。 自上而下,社會分為若干階 層,各做各的事情,天下安定。

莊子說:「又一個宋國人的笑話。 話說國都東門,名 叫演門,演門大街有個小販,孝敬父母,街坊知名。 父母 雙雙病死,小販哀慟,日日號泣,人都哭脫形了。 哭唱的 內容如歌如詩,音樂性強,聞者落淚。 居民組長彙報上去 ,官方喜獎,賞賜小販爵位,任命為孝義督導員,到處作 報告。 全城小販向他學習,巴不得父母死。 父母一時死不 了的就去協助別人哭喪。 短短幾年,統計數字令人鼓舞, 全國小販哭死了百分之五十,其他階層哭死了的尚未統計 出來。

莊子說:「也有那些鄙棄官爵的人,當然,都是古代 傻瓜。 堯爺爺,古代的好帝王,年齡已高,想退休了,派 人去請隱士許由,準備當面把帝位傳給他。 許由來了,當 面拒絕,隨即逃亡天涯。 成湯滅了暴君夏桀,做了商朝第 一個國王,晚年要把王位傳給隱士務光。 務光覺得這是恥 辱,當面吼罵起來,隨即躲入深山老林,不敢進城。 隱士 紀它聽說務光跑了,怕那骯髒王冠輪到自己頭上,趕快率 領學生出城,躲到[上穴下款](讀款)河畔。 當地有侯爺送 食品來慰問,怕他跳河。 三年後有隱士申徒狄抗議成湯用 王冠糟蹋人,同時表示支援紀它,真的跳河死了。

莊子說:「苟籠是漁具,放置在水中,目的是捕魚。 魚捕到了,何必念念不忘苟籠呢? 圈套是獵具,放置在洞 外,目的是捕兔。 兔捕到了,何必念念不忘圈套呢? 語言 是工具,放置在嘴邊,目的是表達意思。 意思表達了,你 也理解了,何必念念不忘我的原話呢? 天啊,我到哪裡去 找一個忘言的人來對話呀! 這麼多讀書人,到底還有沒有 得意忘言的人,不搬教條的人,不摳字眼的人,不把工具 當作目的的人?

 

 

 

 

 

研討:

雜篇來源駁雜,秦漢以來,多數仍認為與內篇同屬莊子作品。宋代蘇軾指出其中有四篇,應非莊子所作。清代王夫之論析外、雜篇思想與內篇不同,不是莊子之書。至今,一般認為外雜篇,應是莊子後學及道家相關學者所作,經長期積累,由漢朝人所編匯,附於內篇之後。外雜篇之編纂,反映漢朝人對莊子思想與道家體系的理解。《史記》中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所論道家,與今日學者所論,差異很大,即可見其中梗概。《莊子》外、雜篇,篇目雖雜,大體包括述莊、黃老、無君等主要內容。

* 首頁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