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共享經濟 誰與誰共享?
2015/07/24 02:19
瀏覽1,934
迴響2
推薦16
引用0

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很可能又要起大幅變化了,如果用過的人就知道, 像airbnb或uber這類共享經濟的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比傳統方式便宜, 服務又好,標榜的就是讓勞務提供者直接面對消費者,省去中間人,比如老板或政府,省下來的錢,讓消費者及勞務提供者都受惠, 但這個狀況有可能又要改變了.


uber最近在法國被罵得很慘,但罵的通常是uber系統以外的人,比如傳統的計程車司機,但今天我們也是要講uber被抗議,但抗議的卻是uber系統內的人,主要是司機.


幾年操作下來, 很多經濟學家的結論是, 共享經濟造就的經濟利益,受惠多的是消費者, 因為價格的確下降了, 但勞務提供者的受惠程度是不相當的. 因為在激烈競爭的勞務環境裡, 很多勞務提供者發現, 他要比前提供更多服務, 他的工時比以前更長, 保障更少, 共享經濟標榜的, 消費者與勞務提供者的平等地位,在現實狀況裡, 並非如此.


像我們在紐約訪問到一位uber司機,就抱怨有消費者來投訴的時候,uber幾乎都是站在消費者方,對司機的說法根本不受重視.他承認uber的確提供了一些生意,但多是短程,加上價格較低,所以他就要不停的開,造成他每天在路上十四到十六個小時.而且他根本不敢想uber會給他什麼褔利,抽成抽少一點,他就謝天謝地了.uber抽多少呢?20%.


這就是為什麼uber到處惹人嫌,以前在計程車業的產物鏈裡,不管分得公不公平,利益由眾多人來分,uber寫了個電腦程式之後,這個利益由消費者及uber兩人來分,其他人都沒分.


共享經濟的大本營, 美國矽谷所在的加州州政府, 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 最近加州勞工局判定,uber對旗下一名女司機是雇主與雇員的關係, 而不是按件計酬的合約工關係. 如果比照台灣的情況, 就是合約工不需依勞基法, 但雇員時你就得依勞基法, 提供健保, 或國定假曰法定休假曰等有薪假曰. 這法令方向走下去, 表示uber必需對司機提供更多褔利, 比如病假, 甚至車子的維修費等. 這會大幅提昇uber的人事開銷, 最後當然得轉價到消費者身上. 這正是美國政府, 在用公權力, 修正目前共享經濟, 朝消費者方向傾斜的缺點.


預期到美國法規方向的轉變 很多加州公司已經開始改變.像instacar是專人幫你去超市買菜的服務, 以前這種公司, 標榜自已是科技公司 雇員只有250人, 但卻可以在全美各大城都提供服務, 靠的就是分散在全美的7000名合約工. 這些合約工, 還有另一個說法, 叫隨需服務 on demand workers, 就是有用時才叫來用, 平常不養這些員工的, 當然很便宜.但現在instacart宣布, 他們要改變策略, 將來幫你到超市買菜的, 買菜專家將會是雇員身分. instacart會提供, 社會安全基金, 工傷保險 ,並負責繳納員工部分所得稅. 雖然還不是全職, 但至少有一些基本的褔利.


我不知道大家在看這個新聞時感覺如何? 是要站在消費者角度 服務越便宜越好呢 還是要保護勞工呢?我自已就覺得很難下決心,因我是消費者,但我也是勞工,到底要站那邊呢?

歡迎大家來告訴我你的意見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雜記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美國血汗企業
下一則: 沒那麼容易擺脫我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2樓. 安歐門
2015/07/25 02:11

金錢這東西,無法共享,不是你賺,就是我賺,其他都是謊言。

資本主義畢竟缺乏人性,不如社會主義照顧弱勢,

美國早已不是清教徒國家,有錢人掌控一切。

1樓. 一畝桑田
2015/07/24 12:11
共享

和誰共享如何共享,

攏馬強者整碗捧去弱者喝西北風,

消費者當然注重服務品質和價格是否合理,

勞工有工會做靠山發聲,

有衝突就由公正的單位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