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日本旅遊,往返關西機場和京都的時候,都會看見外牆上大大「山崎」兩字的「SUNTORY山崎蒸餾廠」,1923年成創立的「山崎蒸餾廠」是日本第一座麥芽威士忌蒸餾廠,也是日本威士忌的發祥地。
身為村上春樹fans,每次看到「山崎」就不自禁浮現《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其中一段:「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當然,應該就不必這麼辛苦了。我只要默默伸出酒杯,你接下來靜靜送進喉嚨裡,事情就完成了。非常簡單,非常親密,也非常正確。」
心動不如行動,這次新春大阪旅遊遂決定一日散策大山崎,沿途參遊千利休唯一現存的茶室待庵,也是日本三大國寶級茶室之一妙喜庵(後因一個月前要以書信預約,臨時改去日本製油始祖-離宮八幡宮)、724年建立的寶積寺、大山崎山莊美術館(內有安藤忠雄設計的「地中的寶石箱」)、百年老店三笑亭午後餐(三笑亭的天婦羅是用離宮八幡宮的油所以也稱為離宮天婦羅),最後以「山崎蒸餾廠」結束。
喜讀三國歷史的我原擬去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和明智光秀爭奪天下的「決戰天下分界點」天王山之戰遺跡,但要花約2個小時登山遂遺憾放棄。
0123那天一路深遊非常盡興,最後我們4人在三笑亭吃好吃飽後就前往「山崎威士忌蒸餾廠」,蒸餾廠位在京都與大阪的交界線上,山崎火車站的地點標示是京都,而僅七百公尺外的山崎蒸餾廠就地屬大阪了。
「山崎蒸餾廠」由「壽屋」(現「三得利」的前身)創社社長鳥井信治郎禮聘當時曾赴蘇格蘭學習威士忌製法的竹鶴政孝於1923年建、1924年竣工,同年11月11日點火開始蒸餾生產威士忌,至今雖然只有97年的歷史,但日本威士忌精緻口感表現亮眼,讓日本山崎名列世界五大威士忌生產區之一,也因為這幾年得獎連連,日本威士忌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原本竹鶴政孝廠長挑選的建廠地點是接近蘇格蘭緯度,且氣候相近的北海道,但是鳥井信治郎考慮山崎的氣候穩定、水質優良、常年多霧濕潤的環境適合儲存威士忌讓酒液熟成、運輸交通的成本等條件後,捨棄北海道選擇山崎,山崎蒸餾廠的歷史,就從這邊開啟了序幕。後來鳥井信治郎和竹鶴政孝二人因理念不同而分道揚鑣,竹鶴政孝到他屬意的北海道建立了余市蒸餾廠。
「山崎蒸餾廠」前是平交道鐵軌,過了鐵軌,就看到一座80年代"雙獅"酒標圖案的銅製蒸餾器(90年代的logo是"金花")。在入口警衛室要登記、領取GUEST吊牌後才可以進去。
在入口看「山崎」二字,可以發現鳥井信治郎為紀念原本的企業名稱所做的巧思,三得利的前身是「壽屋」,掛在屋上的「山崎」兩個字合起來很接近壽屋的"壽"字。
參觀山崎蒸餾廠有兩種方式,一是有專人導覽威士忌的製造流程、參觀橡木桶酒窖區和品飲活動,即“有料見學”,這是要線上預約的,因為我們覺得生活中計畫趕不上變化是常態,所以出遊甚少預約行程,於是以另一種,不用預約的“無料參觀威士忌博物館”和“有料試飲”為重點。
進入山崎蒸餾廠,我們順遊路線從二樓的展區、販賣區到一樓的品酒台實際試喝。二樓主要是介紹SUNTORY的製酒歷史及產品展示。入口有一幅裸露上半身的日本歌舞妓廣告海報,這是1922年赤玉波特酒的海報。當年三得利的創辦人鳥井信治郎是以葡萄酒起家,他20歲創立「鳥井商店」(1899年),1906年更名為「壽屋」株式會社 (Kotobukiya,三得利的前身),1907年推出「赤玉」波特葡萄酒。之後鳥井信治郎觀察到酒市上的威士忌都是以外國進口為主,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從零到有建廠生產威士忌,讓日本人能享用到日本威士忌。1967年正式更名為三得利。
這張桌子是鳥井信治郎的試酒檯,他就是在這裡思索三得利威士忌要呈現出什麼樣的風味。上面的螢幕是鳥井先生的影片。
1929年,山崎蒸餾廠製造出第一款威士忌,也是日本國內生產的第一號威士忌「白札」,後面是"何必喝進口貨?"的廣告。
不過「白札」使用日本國產大麥和英國的泥煤,這種厚實的煙燻泥煤味不被當時日本人接受,市場對於「白札」的評價不高,也導致鳥井信治郎和竹鶴政孝(日本威士忌之父)二人在1934年分道揚鑣。
「白札」嚴重滯銷後,鳥井信治郎認定當時日本飲酒市場還不能接受“泥煤味”,於是開始摸索調和威士忌的比例,致力於開發符合東方人口味的威士忌。1937年壽屋推出黃標「Suntory Liqueur Whisky 12years old」 (後來因瓶身外型才有「角瓶」這個名稱),這款佔有日本威士忌歷史非常重要一頁篇章的角瓶,推出後大受好評,終於讓壽屋在威士忌的市場上成功翻身,也奠定了日本威士忌釀造的基礎。
「角瓶」的外型設計相當精美,有別於當時的圓筒狀玻璃瓶,外形類似長方形,瓶身採用龜甲花紋玻璃工藝來製作。因為這款角瓶是拯救三多利企業的關鍵商品,後來我在販售區買了紀念款的角瓶+啤酒杯的組合。
接下來一區是響(HIBIKI),響威士忌使用超過30種以上的原酒去作調和,這款厲害到在國際知名獎項中得獎無數。
雖然沒有預約有料見學,但博物館二樓展示了製作木桶的材料與道具,還有威士忌從原料變成成品的製作工序,業餘者的看圖解說如下:
原料:名水+麥芽。名水是指「離宮之水」。麥芽是製作威士忌的原料,山崎用的都是進口大麥。
磨碎mashing:因為澱粉不能直接用於發酵,所以這些進口麥子在日本催芽,大麥發芽後會生成澱粉酶,然後將麥芽研磨放入糖化槽把糖份萃取出來。
發酵Fermentation:將麥芽汁冷卻後和酵母放進木桶進行發酵,經過72小時以上的發酵,糖分轉變成酒精,成為濃度約有7%的酒精。
蒸餾Distilllatuon:發酵過後把麥汁放入蒸餾器中進行初餾和再餾兩次蒸餾。從蒸餾器產出的是透明無色且酒精濃度高的麥芽威士忌。
裝桶Cask和貯藏Aging:將提純後的新酒放置到不同的橡木桶存放進行熟成。
從這裡下一樓就是以實驗室概念去設計的展示空間,架上展示著各種不同年份、不同方式蒸餾和不同桶子熟成的威士忌,還直接切開一個蒸餾器讓訪客進去體驗,一整排各式各樣的威士忌酒瓶實在非常壯觀!
接下來就到了有料品酒時間,先拿一本酒單研究如何喝,決定後再到圓形吧台點酒。因為這次是全家出遊,想利用這個機會讓哥哥味覺體驗,體會「品味」繁複層次的細膩變化,所以我就從透明無色且酒精濃度高的兩款new make開喝、接著是山崎12和18、最後以山崎25結束。這8支口味安排是從new make的辣口濃烈、到溫順果香、到煙燻餘韻結尾。
其實在第三回選酒時,我猶豫在山崎25、響30、白州25這3款的夢幻酒款,因為我喜歡HAKUSYU的陳年泥煤煙燻味,也好奇30種原酒調和出來的"響"的繁複深沉味道,但這種需要時間去慢慢熟成的威士忌,品飲彷彿是和歲月對話,年輕哥哥喜歡山崎的果香,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山崎25」。山崎25、白州25、響30一杯15ml要價2900日幣,剛看有點乍舌,但只要對酒市稍微了解,就知道這3款威士忌產量不足、市場稀有也不能開單杯,所以是CP值超高的佛心價!
日本威士忌有一種獨特風味,我一喝就愛上日威的細緻柔和、清澈和豐富層次,雖然知道日本威士忌很多酒款停產不供貨,每款酒都想去品嘗,不過人要懂得節制,微醺最美,喝好就收。
第一喝〈蒸餾廠限定Distillery Special Whiskies〉
山崎蒸餾廠Yamazaki Distillery New Malt distillate alc58% (new make)
知多蒸餾廠Chita Distillery New Grain distillate alc58% (new make)
山崎蒸餾廠Suntory Single Malt Whisky Yamazaki Distillery LIMITED alc40%
白州蒸餾廠Suntory Single Malt Whisky Hakusyu Distillery LIMITED alc43%
「山崎蒸餾廠Yamazaki Distillery New Malt distillate」
品飲筆記:
new make,透明色澤(新蒸餾出來的威士忌是無色的)、香氣輕盈活潑,少了橡木桶熟成過程的香氣跟層次感,不愛。
「知多蒸餾廠Chita Distillery New Grain distillate」
是Suntory旗下三個大型威士忌生產基地之一,1972年落成,位於名古屋附近知多半島沿岸的工業區內,少了好山好水能釀造優質的威士忌嗎?據說因為知多蒸餾廠的釀造,是以從芬蘭赫爾辛基進口的玉米、小麥及黑麥穀物(Grain)為主,廠以基本上區域性是不會影響酒質。生產的原酒一直扮演著“湯底”的角色,主要用作調配之用,大家熟知的角瓶、Suntory Old、響的構成原酒也包含了Chita蒸餾廠出的原酒。
品飲筆記:
new make,酒體色澤透明、口感像高粱等中國白酒,少了豐富層次感,喝不太習慣穀物威士忌,不愛。
「山崎蒸餾廠Suntory Single Malt Whisky Yamazaki Distillery LIMITED」
品飲筆記:
這款沒有標示年份,嗅聞有清爽的果香和若隱若現的甜美蜂蜜芬芳,尾韻悠長。
「白州蒸餾廠Suntory Single Malt Whisky Hakushu Distillery LIMITED」
Suntory於1973年設立「白州蒸餾廠」(Hakushu Distillery),三得利Suntory設立知多蒸餾廠和白州蒸餾廠,都是為了獲取不同氣候環境下的多樣化原酒,以豐富其威士忌產品風味。白州蒸餾廠位於海拔700公尺森林之中的山梨縣白鳥町(也被稱為「森林蒸餾廠」),水源來自山梨縣甲斐駒山頂流下的雪融水,這種PH值6.9度、30度硬度的軟水(蘇格蘭威士忌用水的硬度在100-40之間),和群山環繞的微型氣候環境下,孕育出口感清洌爽滑,不同於山崎蒸餾廠的清新風味。
品飲筆記:
這支沒有標示年份,琥珀色澤、嗅聞酒香帶著淡淡的芳香果味、入喉有著柔和清雅的煙燻泥煤風味,與我愛的蘇格蘭古狼有著截然不同的煙燻泥煤風情。
第二回〈THE YAMAZAKI Bramd lineup set〉
山崎 YAMAZAKI DISTILLER’S RESERVE Alc.43%
山崎12年 YAMAZAKI (The YAMAZAKI 12 Years Old) Alc.43%
山崎18年 YAMAZAKI(The YAMAZAKI 18 Years Old) Alc.43%
「山崎YAMAZAKI DISTILLER’S RESERVE」Alc.43%
這是山崎威士忌第一次採用無年分標記的酒款。入口微辣、細緻,有莓果香和些微的木質香,整體較為輕柔,適合年紀較輕的人。據查紅莓風味來自波爾多酒桶和雪利酒桶中熟化的原酒,淡淡的橡木香氣則來自Mizunara桶中的原酒。
「山崎12年 YAMAZAKI (The YAMAZAKI 12 Years Old) 」Alc.43%
The YAMAZAKI 12 Years Old入口細緻、滑順,有柑橘果實香和蜂蜜的甜香,尾韻有Mizunara桶的水楢木香,餘味悠長。
「山崎18年 YAMAZAKI(The YAMAZAKI 18 Years Old) 」Alc.43%
「山崎18年」是2004年上市。以最高級的Oloroso西班牙雪莉酒的雪莉橡木桶來陳貯麥芽原酒。用西班牙雪莉橡木桶陳釀的原酒,原酒會帶有濃郁的熟成果香、豐厚醇郁的風味,18年歲月靜置後,酒體殷實且帶有熟成木質香,餘韻悠長。
「山崎25年 YAMAZAKI(The YAMAZAKI 25 Yars Old)」Alc.43%
「山崎25年」是為了紀念三得利創立100周年而限量生產的高年份極品,在2012年奪下世界最佳單一麥芽威士忌殊榮。
酒色:歷經歲月的熟成紅褐色。
香氣:以濃郁果香主導,透出淡淡煙燻味。
口感:前段有果香甜味、中段微微果酸味、之後甘甜和微苦交織成複雜的醇味,入喉煙燻泥炭味竄息,完美的平衡感。
尾韻:陳釀歲月的悠長深遠後味。
相當迷人的一款。
山崎12、山崎18、山崎25尾韻都帶有熟成木香風味,我猜原酒構成都包含Mizunara桶(沒拍下目錄上的構成原酒體感,現在只能盲測,憾!),比例雖少,但Mizunara桶的獨特東方香味特別突出,少才可以和雪莉橡木桶的果香達到完美平衡,酒體才有深度,才顯優雅。「山崎25」原酒構成應包含Hakushu Distillery,因為木質後味帶有白州的陳釀煙燻味。
附帶一說,"單一麥芽威士忌"是取自不同酒桶釀製出的原酒,再調和出來的產品。"單一"不是指同一種酒桶,而是指一間酒廠。而山崎蒸餾廠是日本第一家威士忌酒廠,所以沒有其它酒廠可以互相交易原酒,因此山崎蒸餾廠有非常多種的蒸餾器,以製作出不同種類的原酒。
不同橡木桶能夠賦予威士忌不同的風味,因此酒廠會根據設定的期望選擇木桶,透過不同的原酒互相調配以創造繽紛味覺體驗。山崎在選用木桶方面比較講究,除了常見的北美白橡木桶,更以西班牙雪莉橡木桶和獨一無二的日本「水楢桶」(MIZUNARA)聞名(一說因為二戰時期很難取得進口木桶才用水楢樹製桶)。水楢樹生長在北海道,因為木頭本身會散發出很強烈的味道,所以以水楢木桶陳釀會使威士忌的口感和香氣帶有一種特別的氣息,據說愛這味的人,會以木質味、淡淡伽羅、日本線香來形容,認為味道呈現出日本神社的氛圍,不愛這味的人就認為是臭味。
品酒外也推薦無料的「離宮之水」,這個名水被日本環境廳列名為「名水百例」之ㄧ。離山崎不遠的國寶古蹟「待庵」,是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所築的茶室,千利休曾以「離宮之水」烹茶,山崎蒸餾廠也以相同的水源釀造威士忌。山崎是桂川、宇治川、木津川等3條河流匯集的地方,自古即以「水生野」聞名,意為「在自然曠野中生成的水源」,所以來到這裡,除了品酒,也要到櫃檯倒一杯自由取用的“威士忌的靈魂”來喝,而且,在品威士忌時喝水可以柔化酒精,帶出酒體風味。
離開山崎蒸餾廠後,往裡頭走是一片靜謐竹林和楓樹林,到底會看到「椎尾神社」(746年創建),酒廠和神社的源頗深,初代社長鳥井信治郎任內推出的 Royal威士忌,其酒瓶塞的設計靈感,就是來自椎尾神社的鳥居。
順帶一提,最近喝了山崎蒸餾廠以釀製過穀物威士忌木桶貯藏的「焙煎樽熟成梅酒」,我的酒評是,喜歡威士忌的人應該是不會愛這不是梅酒不是威士忌的酒,我個人蠻推「SUNTORY OLD」和「ROYAL」這二款。渾圓酒瓶宛如“黑色達摩”的「SUNTORY OLD」1950年上市銷售,是歷久不衰的經典名酒之一,這款的輝煌紀錄是在1980年創下一年賣了1億4千8百萬瓶紀錄,打破世界紀錄。OLD 的酒精濃度為43%、口感圓潤溫醇、層次豐富、淡雅的煙燻餘味。
「ROYAL」是鳥井信治郎最後留下的巔峰名作,酒瓶塞的設計靈感來自椎尾神社的鳥居,標籤採用鳥井社長鍾愛的櫻花,也象徵ROYAL的極致勾兌技術。口感除了山崎特有的香息,比其它酒款更多了高貴華美感。
這次帶回來的是去年4月推出的「碧AO」,因為面臨陳年原酒不足的窘境,SUNTORY以「Blend the World」的概念,調合世界五大威士忌產地的威士忌原酒於一“瓶”,這個做法是世界首創,因還沒開封所以下回想到再酒評!
雖然嗜杯中物,但是我將“日本杜康”視為液體藝術,適量不多飲,附一篇舊年小札就知杯中物配上對的音樂、好的心情是人生一樂!
“天氣冷冷的晚上,除了想料理暖食、品味美酒,也多了份「搭配」音樂的心情。有意思的是,「搭配」的觸發,有時是從舌尖或味蕾延伸出去的音樂聯想,有時則是聆聽時,周圍空氣感緩緩地滲入感官,喚醒體內記憶味道的細胞,相映出絕配食物或對味酒品的感覺!像前幾天聽到Ute Lemper唱的"La Vie En Rose",就讓我想起「Whiskyon the Rock」。
Ute Lemper的嗓音體驗像純飲威士忌,舌尖味蕾迸發出煙燻氣息、濃豔、激情、嗆辣刺激,但她唱“La Vie En Rose”時,舉手投足充滿亮香檳色的誘惑、性感與優雅,曖昧醉人的風情則像加上老冰後的威士忌,入喉甘洌柔順、酒體滑順醇美,後韻餘味迴盪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