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北海岸的海岸線饒富變化,地形風貌、地質景觀多見世界級的絕景,而居住在淡水小鎮,上山下海、親山近水的車程都在一小時內又是超奢侈的幸福!繼去年遊訪了「老梅綠石槽」、「富貴角」、「青山瀑布步道」,今年的“近水微旅行”就預計一訪台灣36祕境之一的「深澳岬角象鼻岩」。
深澳岬角(舊稱番仔澳)是位在瑞芳深澳漁港旁的海岬,萬年來受東北季風影響,加上地質軟硬不同,形塑出大面積的原始蕈狀岩海岸及海蝕地形。其實除了目的地象鼻岩,驅車前往路上都是被時間風化侵蝕、造型特殊的海蝕岩石,這些奇岩怪石也是極美!這幾年北海岸流行海景咖啡,若不趕時間,停車觀海、聽潮、喝咖啡,人生一樂。
車抵深澳漁港,6月正午的天氣酷熱,熱力薰蒸下,一下車就聞到濃濃的,漁港特有的海水魚腥味。從深澳漁港再往停車場走才會到象鼻岩入口,途中發揮一點想像力,會見到側面長得很像酋長的「番仔澳酋長岩」。過了停車場、轉進入口,一路上遍佈蕈狀岩(初期的無頸蕈狀岩和晚期的有頸蕈狀岩)、蜂巢石、壺穴、藻礁等特殊地質,我向來愛看神木、地質地形,面對這片大規模的海蝕風化景致,只能用“超感動”形容。
這段路上,石頭大大小小,高低起伏,因是臨時起意的說走就走,腳上踩的是超高厚底鞋,一路緩慢行走、微顫狼狽樣,不過慢行的好處是欣賞大地紋理、怪石嶙峋、海天一色和遙看深澳岬角對面的基隆山、九份山城。
走約十分鐘後,再經過一個爬坡,就來到的岬角懸崖邊的象鼻岩!象鼻岩前面又是一大片的蕈狀岩,愛看特殊地質但有密集恐懼症的我其實很掙扎矛盾,想到渾然天成的蕈狀岩是時間對大地的鬼斧神工鑿刻,眼光就流連不去,但密密麻麻則讓人頭皮發麻!心理的愛敵不過身體的噁心、頭暈反應,拍了幾張照片後隨即往上走,從蕈狀岩到岬角懸崖的中段通道,地質則屬於侵蝕溝。
象鼻岩就位在突出的海岬,因為海蝕作用特別強,最後被鑿穿出一個洞身,形成類似拱門的地形,因其狀似一頭長鼻深入海中的巨象,所以被稱為「象鼻岩」。象鼻的左邊有一處岩石,中間被風化出一個大洞,形成環狀中空,從洞口望出的岩壁上有黑鳶築巢,真是別有洞天啊~其實象鼻岩的最佳觀賞點是海上角度,所以看象鼻岩的另一種方法是,參加象鼻岩獨木舟或搭船由海上觀看。
或許穿了不適合的鞋子來,特別感受到象鼻岩上沒有植被、又屬於比較容易打滑的砂岩地質的危險。之前瀏覽網路照片,看很多遊客都爬上「象頭」,心想這麼重要的地質景觀怎麼沒有禁止遊客爬上象頭?除了東北季風強、地滑,有失足墜海的危險,象頭長期受到壓迫,也會增加斷裂風險。不過今天象頭不見遊客,原來象鼻岩上掛有牌子勸導請勿攀爬,私下猜測,柔性勸導的原因或許和去年有遊客墜海死亡的報導有關。
另外,我們在象鼻岩附近看到墓地,起先頗納悶公有土地怎麼會有私人墓地?後來才知道象鼻岩及沿路土地屬於未登錄地,且部分地為私有地,地目複雜,這也意謂,這麼重要的地質景觀點竟然沒有劃為風景特定區加以保護!幸好去年基隆鳥會已行文給新北市政府,提報象鼻岩為文化資產保存法第78條「自然紀念物」中的第三項「特殊地形及地質現象」,希望能取得保護象鼻岩的法令依據。
而去年在象鼻岩附近還有一個意外的發現,那就是在離岸不遠、水深約5公尺的地方發現大面積的「珊瑚神秘花園」,據說這是北部珊瑚密度最高的地方。話說,深澳岬角的前段是海蝕平台(有壺穴、潮間帶)、中段是山丘通道、末段高處是蕈狀岩、懸崖、象鼻岩,再加上淺海的珊瑚花園,擁有這麼多豐富地質的深澳岬角,極具地景價值,難怪被譽為台灣36祕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