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什麼是MOU?什麼是ECFA?
2009/11/10 17:54
瀏覽9,827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2009-11-10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張雅惠】

      MOUECFA聽到煩了,到底是什麼?和WTO世界貿易組織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一定要簽MOUECFA?現有的WTO難道不能解決嗎?

      先了解MOU,英文全文是「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中文翻成「備忘錄」,雙方對於彼此該做什麼事有相互的認知,是一種表達意向的基礎文件,金管會過去和39個國家簽訂MOU,既然是金管會簽的,在備忘錄之前,再加上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這次要和對岸簽,再加上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因為只是意向表示,所以MOU通常只有原則性的宣示,包括:資訊交流、資訊保密、金融檢查、持續聯繫等合作事項。

      MOU是根據「巴塞爾協定」的精神制定,對於兩國之間未來的跨界經營,先講好主管機關要怎麼做。金管會主委陳沖經常用入場券來比喻MOU,舞台上的遊戲或競爭,開始之前,總要先有入場券。

      有了入場券,如果不經過特別安排,不保証可以在舞台中坐到好位置!台灣和中國同樣是WTO的會員國,台灣當時是用「已開發國家」入會,開放程度比較深,中國是用「開發中國家」入會,開放程度比較慢,中國對於外資銀行,包括台資銀行登陸的規定是,必須先設立兩年辦事處,才能升格為分行,分行開三年,連續兩年獲利,才能承作人民幣業務。雖然中國的規定對所有外資一視同仁,不過,台灣本身的政策一直也都沒開放,外商銀行按照中國的規定走,外銀在大陸已經開始獲利,台資銀行還在苦守寒窯。

      「外商的金融機構在十年前就已經進入大陸市場了,我們現在在做的一些事情,只是希望把他們的優勢,以及我們的劣勢,稍微做一些修正和彌補了」

      由於WTO有「最惠國待遇」,必須一視同仁對待所有的WTO會員國,除非有雙邊或者多邊的協議,才能適用豁免「最惠國待遇」,然而,台灣未必能夠參加區域經濟整合體系,東南亞國協就沒有台灣,中國積極參與東協,形成的東協加一,成員國彼此之間的關稅減讓,台灣卻置身事外,貿易上吃虧,於是產生了ECFA,專屬於兩岸之間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全名是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和當年中國和香港、澳門簽訂的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類似,因為ECFA是專屬於兩岸,一些經濟的互相開放,只適用於兩岸,這才能讓領有入場券的相關業者,進一步享受到獨家優惠,坐入VIP的位置,卻又不違反WTO的精神。

      「我們目前是在兩岸金融合作的協議之下簽MOU,進一步的,我們希望簽ECFA,就好像,MOU是入場券,但位置可能不太好,但是ECFA可以改善位置,擺在一個好一點的位置,能夠看到全局的位置」

      相對於MOU只是原則性的宣示,ECFA就涉及雙方互相開放的實際做法,也才是兩岸開放的真正牛肉,如果沒有ECFA,空有MOU,也只是暖身操做完而已;有ECFA的跨國經營,又必須要有MOU先講好雙方相互監理。在ECFA談判的過程中,經常聽到「早期收穫項目」Early Harvest,這指的是,攸關生存關鍵的產業,先選出來關稅減免、或者市場優惠,經濟部目前沒有公佈早期收穫項目,比較可能的是石化、紡織、機械,以及金融服務業。

      「雙方入會的承諾不一樣,不只是競爭條件的問題,也是社會情感的問題。如果可以藉由ECFA的商談,把金融業列入早期收穫清單,不只對國內金融業在大陸市場的展業上,可以排除一些劣勢,國內大家的觀感,也可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

      以金融服務業為例,ECFA談判的條件包括「加權對等」或「實質對等」,雙方互相開放。銀行業的部分,台資銀行登陸可以打破目前的規定,辦事處可以直接分格成分行,直接承作人民幣;証券業在大陸的辦事處目前不能實際從事相關業務,但ECFA之後,辦事處升格,營業範圍比照當地券商;而保險業目前受到「五三二」的限制,總資產五十億美元、成立超過三十年、設立辦事處兩年以上,在ECFA之後,也可望降低門檻,這是金融股一談到ECFA就大漲,連前奏曲MOU都能變成興奮劑的主要原因。

      金管會目前在MOUECFA的準備階段,已經要求一些體質好的金融機構做準備,將來台資銀行到大陸的事前審查,包括品質、競爭力、以及風險控管等條件,金管會將來也可以定期金檢。雙向往來的同時,金管會對陸資的金融業來台,也要求秉持商業原則,商業以外考量儘量減少。

 

小辭典_MOU

MOU名為「備忘錄」,廣泛用於各類協議上。但目前坊間所稱的MOU,一般專指兩岸在「金融監理與合作」上的「備忘錄」。

MOU就像是入場券,讓金融業者得以進入中國市場,總算擁有和其他外資「同等」規格的待遇。但當具有「自由貿易協定」精神的ECFA簽訂後,入場券可望升級為VIP招待券,台資將享有「優於」外資的待遇。  

什麼是「MOU」?從兩岸開放的步驟來想像一下,三通,通的是人來人往、飛機直航,通人、通貨;MOU通的是「錢」,所有跟錢有關的都通了,包括銀行、證券、保險,買賣股票、基金,還包括把新台幣存在人民幣帳戶。但這一切的改變,必須搭配在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才有可能實現。尤其在台灣開立人民幣帳戶,還得央行總裁彭淮南同意。

MOU
ECFA什麼關係,為何要放在一起談?賴士葆一言中的:簽了ECFA,就等於關起門來給好處。意思是說,如果只簽了MOU,銀行辦事處只能升分行,還是不能在中國經營人民幣業務,如果按照國際間的遊戲規則,至少等三年是不可少的,還必須達到三年中有兩年獲利的條件;但是如果兩岸簽ECFA,這是台灣與中國簽訂的,就不必理會國際規則,直接不用排隊,就可以經營人民幣業務,銀行業馬上就雞犬升天。


因此,MOU只是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入門票」,取得入場券而已,但ECFA才能讓國內的金融大軍,升級為VIP招待券。


MOU
的英文全名是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中文為「備忘錄」,這是兩國往來時經常簽訂的國際契約,不具完整法律效力,但由於代表國家或企業的名譽、道德責任,實質上仍起約束作用。內容以「監理」為主,包括五大領域:一、資訊交換;二、資訊保密;三、實地檢查合作;四、緊急事件聯絡網;五、平常兩方人員互相聯繫、互訪。台灣目前已和三、四十個國家簽
MOU,即將和中國簽訂的是金融監理MOU,包括銀行、證券、保險。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財經
自訂分類:兩岸經貿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