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
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簡稱,是由賣石油的國家組成的聯盟。
OPEC的成員國主要就是中東地區生產石油的國家,1960年9月14日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在巴格達成立。
同一個商品的不同商家聚在一起搞了個聯盟幹嘛?
原來,二戰後初期,世界石油的勘探、開采和銷售幾乎全部控制在西方石油壟斷財團手中。這個壟斷控制的後果是西方發達國家獲得超額利潤,主要產油國的經濟利益卻受到損害。
於是這些採油國1960年9月成立了OPEC組織,目的是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石油政策,商定原油產量,維護國際油價穩定,確保石油生產國獲得穩定收入。
具體做法是:為使石油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證,OPEC實行石油生產配額制。
如果石油需求上升,或者某些產油國減少了石油產量,OPEC將增加其石油產量,以阻止石油價格的飚升。為阻止石油價格下滑,OPEC也有可能依據市場形勢減少石油的產量。
再後來OPEC發現只有自己減產保油價很不公平,然後開會的時候會順便帶上俄羅斯,這樣就組合成了我們平時看到的OPEC+。
OPEC每年會召開兩次會議,決定是否對現行相關政策進行調整,此外每月還會就產量增長率、減產執行率、出口增長率等給出月報。
市場會對這些數據有大致預測,如果數據遠超市場預測,油價會劇烈波動。
IEA
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是“國際能源署”的簡稱,該機構成立於1974年11月,目前有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在內的29個成員。
IEA的目標是:協調各成員國的能源政策,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在石油供應短缺時建立分攤石油消費制度,促進石油生產國與石油消費國之間的對話與合作。
成立以來,在石油市場、節能、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一直採取共同對策。
如果說OPEC是賣家聯盟的話,那麼IEA更像是買家聯盟。
IEA的成員國希望能夠通過加強合作,促進全球製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建立一個穩定的國際石油市場信息系統,改進全球的能源供需結構和協調成員國的環境和能源政策。
當石油供應量出現缺口額時,國際能源署會要求成員國限制對石油的需求,增加儲備,並共享有效的石油供應資源,要求成員國持有的石油儲備至少應相當於上年度90天的石油淨進口量。
國際能源署秘書處已經成為全球能源統計的權威。秘書處一年發行兩期全球能源展望,每月發行一期石油市場報告,這兩種能源報告在世界上都頗具影響力。
EIA
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是“美國能源信息署”的簡稱。 EIA隸屬於美國能源部,屬於官方組織。 EIA每週三會公佈美國上週的原油庫存變化。
每週三公佈的數據對美元原油WTI影響較大。
一般來講,原油庫存減少,表明經濟活躍原油消耗大,對於油價是利多的;原油庫存增加,則可能是經濟不及預期,造成原油積壓,對油價是利空的。
因此,短期市場是比較關注該數據的,現行市場的交易員和國際權威的能源諮詢機構都會採用EIA的原油庫存數據對原油價格走勢進行分析研究。
API
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是“美國石油協會”的簡稱,它是美國工業主要的貿易促進組織,又是集石油勘探、開發、儲運、銷售為一體的行業協會性質的非營利性機構,屬於民家組織。
API的主要宗旨是“通過影響公共策略以有力有效的支持美國石油天然氣產業”。
它於每週二發布美國原油、汽油和蒸餾油的庫存水平,該數據顯示現在有多少石油庫存和產品,因此可以了解供應將持續多久。
而且該數據按照產品和地區表示美國石油需求,監控美國原油生產和原油進口及成品油。
這些數據可以反映出過去一周美國石油的消耗,從而指示經濟與通膨,對未來油價及美元有一定影響。
相對於EIA原油數據來說,API數據發布後,由於發佈時間較晚,油市均為停盤階段,油價的波動會相對小些,操作上不可過分依賴API原油數據,還是以EIA原油數據為依據較穩妥。
更多精彩內容請前往TOP 1 Markets官網:
https://www.top1markets.com
https://www.top1markets.com/zh
也可在蘋果商店/谷歌商店下載APP :Top 1 Markets
top1markets:
https://itunes.apple.com/my/app/id1461741702
top one:
https://itunes.apple.com/tw/app/id1506200136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