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友在留言版,問如何辨別茯磚茶中的金花的問題,那就來科普一下,茯磚茶金花和黃麴黴的區別?
研究表明,茯磚茶中的「金花」學名叫冠突散囊菌,一種散布在茶磚上的細小金黃色顆粒,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有一定年份的黑茶,會有大家所看到的黃色菌種,其實這是經過歲月轉化成的「金花」,主要是以安化黑茶茯磚茶為代表,「金花」是其特色和標誌。
存在位置:
金花一般存在於茶餅、茶磚的中心,要撬開才能看到;而發生霉變的黃麴黴多數是因為存放的時候導致的,所以通常會在表面。
外觀形狀:
「金花」是一顆顆的,不存在霉絲,在茶葉里比較牢固,不能輕易擦掉;而黃麴黴必然有霉絲,很容易吹走,再者會與白黴共生。
分布規律:
「金花」的產生都是零散地分布,茶葉內部整體都會存在;而因為黃麴黴是外界存放不當引起,會出現某地方成片,某地方沒有這種現象。
不同年代茯磚茶的「金花」色澤是不斷變化的:剛出烘的新茯磚茶,磚身內生長大量的金黃色顆粒,形似「米蘭」。隨著陳放年代的延長,金花逐漸萎縮變白,有些年代久遠的茯磚茶已看不到金花,只是隱約可見白色的斑點。因此,新茶「金花」茂盛而有些老茶「金花」較少甚至看不到。
如何分辨「金花」和黃麴黴菌
1.看外形
黃麴黴菌是絲狀成片分布,呈黃色,通常分布在餅面一角。有黃麴黴的茶葉介面不清楚,茶色深黑,茶本身霉變發粘,黴菌群落最密集處,茶葉凝結成塊。有金花的茶品,條索清晰自然。金花通常在磚內部,呈點狀顆粒,呈金黃色,茶麵分布時偶有十數個金花同處分布,但花體清晰,花間介面清楚。
2.看儲存後的狀況
有黃麴黴霉變過,又乾燥存儲的茶,黴菌體干縮,形狀不規則,呈褐色或黃綠色。而「冠突散囊菌」(「金花」)在任何時段,都是金黃色飽滿的圓形顆粒,只有前後生長期大小的差異。
3.看沖泡形態
黃麴黴霉變的茶沖泡時不易散開,葉極易碎。茶湯渾濁,為炭黑或棕黑色,味道有極強霉變的嗆人氣味,4~5泡後湯色極淡且依舊渾濁。有金花茶的茶味更適口,並有圓順爽滑口感,有金花特有甜香,茶色紅亮,不渾湯且耐泡,經數十泡味不減、色不衰。沖泡後葉底較完整,有一定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