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讀書的動力
2015/10/01 20:35
瀏覽1,996
迴響1
推薦7
引用0

讀書的動力(9月30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從小到大念書,每一個科目都有考試,每一張考卷都有分數,每一個分數也都會引來喜悅或嘆息,而成為督促自己用功的動力。

也有人念書是為了不讓爸媽失望,小學補習,中學考資優班,大學拼第一志願,都照著大人設定的步驟前進,考得好成為家族之光,考不好逢年過節躲在家裡,不敢拜訪親友。

更有人拿高分是為了打敗同學,滿足優越感,這樣的人容易把考場當戰場,考前壓力極大,考後忐忑注意同學分數,甚至暗自希望別人考差,免得贏過自己。

分數、輸贏、他人目光,確實能構成讀書的動力,然而一旦這些外部誘因消失,就會覺得書本乏味,什麼也不想念。有教育團體認定大學生學力低落,連署呼籲大學學測加考高三課程,便是想藉由外部誘因來提振讀書動力。

真正持久又強大的讀書動力必須來自內心。牛頓就讀劍橋大學時,學校因瘟疫而關閉,但他探索宇宙奧秘的好奇心絲毫未減,返鄉後靠著自修想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英國經濟學家皮古走過貧民區,對窮人的困苦生活感到同情,而決心攻讀經濟學,後來創立了福利經濟學;杜甫為了寫出好詩,「讀書破萬卷」,而非只讀科舉考試科目。

讀書是一生的事,考試與分數在離開學校後就不管用,找到別人拿不走的讀書動力,才能永遠享受讀書的樂趣與收穫。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99篇文章。最近有人提議學測應該加考高三範圍,促成了我寫這篇文章,為小朋友分析利弊得失。

考試與分數只是激勵讀書動力的方法之一,注意這個「之一」,卻有人腦筋轉不過來,老是迷信考試與分數,把它當成「唯一」,好像除此之外都是騙人花樣,越搞越亂。

有沒有一點點心理學概念啊?知不知道什麼叫教育啊?實在太扯,連台大校長楊泮池都如此糊塗,不曉得自己在幹嘛。

不要以為當醫生出名了,就能當院長;當院長厲害了,就能當校長。教授也是,專業有了成就不代表會教書,更不意味懂教育。

要避免過去錯誤,參考國外經驗,符合行為科學原理,更要擁抱進步價值,才能為台灣教育尋找下一個方向。

甄試與個人申請,以及其他升學制度改革是把學生當成白老鼠?

考試與分數才是白老鼠的鐵籠迷宮,闖出來就給糖吃,繞不出就啪的一聲給予電擊。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1) :
1樓. Where is 台灣,屠呦呦?
2015/10/08 06:07

考試與分數才是白老鼠的鐵籠迷宮,

闖出來就給糖吃,繞不出就啪的一聲給予電擊??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被稱為,三無,研究員:沒有博士,海歸,院士.

Do what you like.

Like what you do.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