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開會總是習慣準備便當或點心盒,但現在越來越多協會、工會及企業,開始改選更輕盈、清新的水果餐盒作為會議餐食的首選。原因不只是因為健康,更是為了展現細節與專業的態度。
在正式場合中,飲食品質往往代表著一個單位的形象。水果餐盒不僅乾淨衛生、不油膩,還象徵著對健康與體貼的重視,讓與會者在不打擾會議氛圍的情況下,依然能享用兼具營養與美感的輕食選擇。
無論是研究所口試、工會代表大會、理監事會議,還是股東會,水果餐盒都是一種「不張揚卻到位」的選擇。它讓整場活動多了一份質感與貼心,也為企業形象悄悄加了分。
水果餐盒的三大優勢是什麼?
選擇水果餐盒,不只是換了一種餐食形式,更是對與會者的一種貼心與尊重。以下是越來越多單位改選水果餐盒的三個關鍵原因:
● 輕盈無負擔
相較於傳統會議便當的油膩與份量過重,水果餐盒清爽、低熱量,吃起來輕鬆無壓力,特別適合長時間開會不中斷思緒的需求。水果中的高纖維也有助於消化,避免飯後的倦怠感,讓會議參與者能保持精神與專注力。
● 擺盤精緻,提升活動整體質感
每一份水果餐盒皆由專業人員手工切割與搭配色彩,不只兼顧口感,視覺上也宛如精緻甜點般誘人。不少貴賓用餐後反映:「這根本像是在吃宴會點心!」水果餐盒的質感,能大幅提升整體活動的形象與印象分數。
● 符合多元飲食需求
會議參與者來自不同背景與飲食習慣,水果餐盒提供一個素食者、養生族群都能安心享用的解方。同時,也能標示無過敏源項目,並提供客製化搭配選項,讓主辦單位在安排餐食時更靈活、更貼心。
哪些場合最適合水果餐盒?
水果餐盒不只是一份輕食,更是一種貼近場合氛圍、照顧與會者感受的選擇。以下這幾類正式活動中,水果餐盒已逐漸成為主流首選:
● 研究口試與學術簡報
在口試或簡報場合,環境安靜、氣氛正式,傳統便當容易有油煙或氣味干擾。選擇無油煙、無噪音的水果餐盒,不僅讓考生與委員都能輕鬆用餐,也讓整場活動維持良好節奏。
● 各類協會、工會開會
定期會員大會、理監事會、年度規劃會議等,時間長、與會人數多,主辦單位往往需要提供統一又高品質的餐食。水果餐盒既體面又方便分送,不沾手、好清理,是協會與工會最省心的選擇。
● 股東會與企業內部會議
在需要展現企業形象與重視股東感受的場合中,水果餐盒象徵健康與細緻,讓企業傳遞出「注重永續、關心人本」的訊息。不只讓股東有好印象,也強化品牌溫度。
● 研討會、訓練營、中場休息時段
若活動需持續數小時以上,傳統餐點容易造成腸胃負擔。此時提供清爽型水果餐盒作為中場點心,能快速補充能量,同時不影響後續活動進行。
綠之果物水果餐盒的貼心服務特色
為了讓每一份餐盒都吃得安心、送得有面子,綠之果物在每一個細節上都不馬虎,堅持「新鮮、美味、體面」三原則,讓水果不只是餐點,更成為活動中的亮點。
● 嚴選臺灣新鮮當季水果,少農藥、吃得安心
我們堅持使用臺灣在地小農契作水果,依季節調整內容,確保每一口都吃得到最新鮮的風味。不僅品質穩定,來源也透明,降低農藥殘留疑慮,吃得更放心。
● 專人分裝、當日現切,新鮮不氧化
每份水果餐盒皆由專人當日現切、分裝封膜,確保送到您手上時仍保有最佳口感與色澤。使用保鮮處理與低溫配送技術,有效避免氧化變色,讓與會者每一口都吃得清爽又開心。
● 可客製品項、卡片與企業LOGO
不論是公司會議還是協會活動,綠之果物皆提供客製化服務:您可以選擇水果內容、加上祝賀小卡,甚至印上企業LOGO,讓一份餐盒更有儀式感,成為企業形象的一部分。
● 可大量供應,支援各類型會議活動
我們具備穩定的供應量與專業配送團隊,可彈性支援百份以上的訂單需求,無論是工會代表大會、協會例會、股東會或內部訓練營,皆能按時送達、品質一致,讓主辦單位省心又有面子。
一份水果餐盒,就是一份細節與用心的展現
在各類型的正式場合中,一份貼心又美味的水果餐盒,不僅能讓與會者吃得舒適、無負擔,更代表主辦單位對細節的重視與對健康的關懷。從口試到股東會,從協會例會到工會活動,水果餐盒正在成為專業場合的新標準。
綠之果物深知每一場會議都是一份責任,每一份水果餐盒都是一份心意。無論是品質、效率還是客製化需求,我們都全力以赴,讓您送得有面子、吃得有品質。
👉 想為您的會議餐點升級?現在就聯絡綠之果物
了解團體水果餐盒的客製化訂購方案,讓您的下一場活動更有感!
📩 私訊詢問 | 📞 立即來電 | 📦 支援大宗配送、企業專案合作
聯繫方式: LINE:https://lin.ee/RdTu5Ut
官網:https://www.thegreenfruits.com/pages/fruitboxs
客服專線:(02) 2693-1118
永和協會健康茶會水果推薦
選擇一份水果餐盒,說到底,不只是提供一份餐食而已,而是傳遞一種「用心」的方式。對於企業來說,這份用心就是專業形象的體現;對於協會與工會來說,這份用心就是對與會者健康的關懷;而對於每一位參與者來說,這份用心,則是從打開餐盒的那一刻開始,轉化為一種溫暖、被重視的感受。
綠之果物深耕市場多年,致力於提供高品質、客製化的水果餐盒解決方案,服務過無數口試場、工會大會、協會例會與企業內訓活動。我們了解每一場會議的節奏與需求,也知道主辦單位最在意的是「準時到貨、整齊好看、吃得安心、備受肯定」。樹林水果餐盒客製推薦
因此,從水果的挑選、切工的美感、配送的保鮮,到餐盒上的小卡片與品牌細節,我們樣樣都不馬虎,讓每一份餐盒都成為活動中的亮點。士林茶會餐點清爽不膩推薦
無論您需要的是 20 份、100 份,還是數百份的大型訂單,綠之果物皆提供彈性配合。我們也樂意與主辦單位提前對接活動需求,協助您依據場地、出餐時段與與會者人數,設計出最適合的水果組合與包裝方式,讓餐點不只是「吃飽」,而是「吃得剛剛好、剛剛好感動」。
現在就行動吧!若您正在籌備一場會議或活動,想提供與眾不同、健康清爽又不失體面的會議餐點,歡迎聯絡我們。水果盒團體訂購哪一種最有質感?
綠之果物期待成為您每一次活動的最佳後勤夥伴,為您的每一場會議增添一份美味與記憶。茶會水果盒怎麼選才符合場合需求?
看明月沒變知音, 和君你說一些話。 想水聲問過春風, 笑白云記住大海。 >>>更多美文:自創詩
參加文友聚會,一個約莫五十歲的女人面容姣好,身材勻稱,讓人眼前一亮,我向她討教保養的秘訣,她神神秘秘地告訴我,她每天除了練瑜伽外,還堅持踢三百個毽子。 踢毽子能讓身形優美?我驚訝極了,想想當年,我可是我們班踢毽子的高手,一次踢兩百多個不在話下,對毽子太熟悉不過了。關于毽子的往事,便一股腦兒地涌了出來。 那時候的玩具極少,女孩子玩的只有老三樣: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我三樣都精通,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踢毽子。小小的雞毛毽子是自己做的,它所用的雞毛是自家公雞身上的。每次家里說要殺公雞,我便興奮得像過年似的,早早就守在父親身邊,生怕他給忘了。 待從雞籠里捉來雞,父親便從容地從公雞身上拔一些又長又好的雞毛,從活公雞上拔下來的雞毛,是最有光澤的,扎的毽子也最漂亮。將一小撮雞毛用細線捆扎好,然后找來早已準備好的舊銅錢和布條,將兩根布條穿進銅錢眼,再將捆好的雞毛用毛線扎緊,一個好看又好玩的雞毛毽子便扎好了。 毽子的玩法很簡單,就是用單腳踢,看誰踢得個數多,比跳房子、跳皮筋的玩法更簡單省時,不挑地兒。下課十分鐘,教室走廊上都能和同學們玩上幾回。我們那會兒,剛好放瓊瑤的電視劇《婉君》,當時,那個扎著兩條麻花辮子,大眼睛,踢毽子很厲害的小姑娘可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因而,我們對踢毽子更熱衷了。走廊里,操場上,到處都是踢毽子的女生,有好事的男孩子,偶爾也會來插上一腳,當然,他們踢毽子的水平,那是差得離譜的,能踢上十個的,就很不錯了。 想想美麗的毽子帶給我的歡樂,我的心情美極了,便想著,要是我的孩子們也會玩毽子游戲,那該多好啊。 可是搬到城里,雞毛難尋,做毽子的銅錢也難找,我只得在網上花了十二塊錢買了一個。三天后收到了美麗的毽子,我便迫不及待地踢了起來,但由于好久沒有踢過了,腿彎不過來,沒踢幾下毽子就掉了下來。孩子們見了,也躍躍欲試,我和寶貝們搶著踢毽子,興奮無比。可沒幾天,孩子們就沒新鮮感了,再讓她們踢毽子,便都搖了搖頭。堅持下來的,只剩下我一個人了。 我把踢毽子排進我每天的計劃里,每天踢上十分鐘,堅持下來,我踢得越來越輕巧了,當然越踢越多了。每每我彎起右小腿,輕松地接到拋在空中的毽子,心情就會格外的暢快。 我想,毽子不僅豐富了我的童年生活,也會陪伴我走過今后的每一天,帶給我健康和快樂。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一半明媚,一半暗涼。迎著太陽的一面,亮、熱、喧、鬧;背陰的一面,冷、靜、涼、黯。 這個季節的光與影,最為分明。特別是在暮色四起之前,光線如一把銳的刀,割開了昏曉。我的瞳孔,一會兒縮小一會兒放大,在快速切換之間,視網膜上印下了這個城市或新或老的幀幀畫面,有淺有淡。 就是在這樣的時刻,我用一個下午的時間,行走于包河畔。以我愚鈍之資質,走馬觀花式地探訪,當然是無法對一個城市區域進行描摹的,連速寫也是不行的。 憑著有限的觀感,以及個人少得可憐的感知,對此地此況,有著一絲絲的體會。但此種體會,縹緲如稀薄的殘夢。想抓便也抓不住,更別說形成相對完整的概念和認知了。好吧,既然如此之散,就按照這樣散的形式完成對一個城區的感知吧。 這個城市的文化底蘊、歷史底蘊究竟有多深厚,一直是生活在這個城市、來過這個城市的人爭論不休的話題。一派的戲謔評論是“中國最大的縣城”,一派的代表語言是“三國故地,包公故里”。 但一直以來,總有一些活躍在合肥的文化人,在努力地尋找歷史證跡,令人敬佩。 我來合肥,廿一載有余。當年出宿舍圍墻不遠,還有著大片的菜地,還有人能在水塘里釣到小龍蝦。接下來的時間,合肥像中國的大部分城市一樣,開啟夜以繼日的施工模式,軀體向四面八方擴張,像一瓶墨汁澆在宣紙上,一圈圈地往外暈染。 在城市發瘋一般長高長大的同時,那些留在光陰角落里的老城,該以什么樣的心態和狀態,面對新生還是死亡,值得玩味。是一拆了之,還是任其沉浮,或是重煥生機,是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歷史課題。 在包河的一處,有一巷原名“二人巷”,折疊在多幢居民樓之間,寬窄幾尺。因時間久了,自是破敗不堪。地方上的管理者,動了心思。在巷口靠馬路上,豎了一半的馬頭墻,白底黑字,刻著戴望舒的詩句。巷兩側,有爬山虎營造的綠意,有水墨畫勾勒的包河舊景,有青磚上鏤刻的詩詞,有手繪的廬州八景,于幾竿綠竹中,“雨巷”的意境就洇出來了。原來破敗臟亂的走道,瞬時成了靜、雅、韻的“網紅小巷”。 這樣的改造,與錢多少無關;關系著的,是主事者的情懷、心思,以及小小的歷史責任感。只要多想一些,多琢磨一些,總能在老舊中,重塑又一段光陰的故事。 高碩的煙囪,粗砥的鍋爐,這些工業文明的標志,曾經硬挺起一個城市的雄氣。但在以宜居為主旨的城市文明的代際更疊中漸漸退位,甚至成為城市的一根吐不出來的芒刺,剔也不易,存也不適。 在包河的另一處,高樓大廈之側,就滯著這樣一方土地,鍋爐房、大煙囪、洗衣房,荒廢十多年,幾成垃圾場。 有人看上了這里。十位建筑師,用十個月的時間,進行了改造。從鍋爐到“鍋廬”,一字之差,則成霄壤之別。他們設置了庭院水境、玻璃立面、青竹與綠樹,設置了咖啡會客廳,設置了代表城市記憶的書店,設置了無邊界游池,設置了創意工作室,設置了“自觀”“羽”“初喜”這樣命名的超出你預期的民宿,設置了一截你回不去的前塵舊事,設置了一版你奢想之外的相逢…… 最為緊要的是,它提供的不僅是一個物理中的SPACE,更會提供一個遇到有趣靈魂的機會——這個有趣靈魂,既屬城市空間的主人和過客,更屬于你以前沒有察覺到的自己。 在尖叫著狂奔的時光里,老城即使再沉默不語,也會被襯出帶有幾分羞赧的格格不入。可廢墟無錯,奔跑的光鮮,也無錯。 我們要做的,是在荒廢之后,給它重新匹配一段蛻變的邂逅、一段涅槃的絢爛。用一種生機之美,讓廢墟不廢,讓時光不老。 >>>更多美文:散文閱讀
大年初一,經歷了除夕夜“守歲”的我累極倦極——說到守歲,小時候不懂民俗文化,并且方言中“歲”與“絮”同音,一直認為守歲是一晚上蹲守在棉絮旁邊,也不懂為什么要這樣做,后來才明白二者根本不搭邊——然而大年初一的拜年卻是不可免的,只得提溜著困頓的身體四處走訪鄉里鄰間。 說是“拜年”,其實是不用拜的,甚至都不用坐,打個招呼也就走了,有些人會說客套話,便會多逗留一會,我向來不善于此,因而總是速戰速決。若是看到零食盤子里有合自己胃口的,方才坐下“歇”一會。過年時期往往會下小雨,泥路被雨水一刮,便處處留痕,走路也得提防摔跤,必須左右橫躥,鞋子被泥水趴滿也顧不上了,碰到干凈的雜草叢才將鞋子蹭一蹭。小孩子拜年都會提個小袋子,隨時準備往里面裝“年貨”,長大了臉皮厚了也不敢提了。 “叮咚”,手機突然發出聲響,解鎖一看,原是“盤石村微信群”正在@所有人:明后兩天下午鎮上將舉辦故事會,想湊熱鬧的都去看啊。故事會年年都辦的,也不收費,但也有很多年沒去過了。 上次有關故事會的記憶還是七八年前。我們這邊是沒有廟的,因而也沒有廟會之流,但是在鎮上每年都會舉辦故事會,至于它的起源我并沒有探究過,不過自我出生以來便是年年都有,如同放鞭炮般必不可少。參“演”人員都是自己主動報名的村民和鎮里的人,我膽小,并沒有報過名。那時候的文娛生活并不豐富,不過是和幾個伴在家做做游戲,或是扮家家或是瞎子摸人之類的小型游戲,因而每年去看故事會可是件大事。每當故事會時間定下的消息傳來,便興奮地手舞足蹈,不停地追著父母攜帶自己去——父母是定會帶著孩子去玩的。 到了舉辦故事會這天,小孩們都穿上自己的新衣裳,父母也得好好裝扮一番。也是怪事,故事會舉辦的那天總不會下雨,按照村里的說話就是“天爹爹賜福”了。我家距離鎮上有差不多十里路,幾家人湊一起前行,小孩們在前頭蹦著跳著你追我趕,一串串笑聲直入云霄——天空很澄凈,笑聲一闖入便會“吹皺一池春水”,大人們則在后邊談天扯地。雖是玩鬧前進,余光總會瞥著后面的父母,距離拉太大了就停下來歇會,有時還會催大人們,不過他們照例是口頭答應著腳下的步子卻不變。到達鎮上,已然是人擠人的盛況了——平日里散在各處的人都過來了,甚至有外鎮的人過來觀會。這時大人們便會緊緊牽著小孩去找個好位置,如同一串串糖葫蘆交錯前行。家里有親戚在鎮上的,就會到親戚家的樓上觀會,我卻覺得這樣是沒意思的,要時刻變換位置看才有意思。 故事會隊伍將經過的地方都掛著一個個大紅燈籠,再加上已經貼好的春聯和年畫,真是一片大紅!故事會的隊伍有兩支,一支從上街頭出發,一支從下街頭出發。遠遠聽見鞭炮聲和鑼鼓聲便知道游行隊伍將要過來了——隊伍出發時照例要放一掛大鞭炮點燃氣氛,鑼鼓隊是一刻不停歇的,因此需要氣足力大的人擔任。隊伍過來時,首先看見的便是舉牌人,牌子上或寫著“上街頭隊”或寫著“下街頭隊”,緊隨其后的便是鑼鼓聲,器宇軒昂地走來,那聲音足以傳遍整個鎮,小孩們這時就會成為樂隊的和聲,一起喊叫著,這時父母拉也拉不住了,撒腿就跑。鑼鼓隊后邊就是舞龍隊,金黃色的龍隨著龍珠翻飛。后邊就是演員了,演員的扮相大抵是花鼓戲的扮相,有大人有小孩,臉上都濃墨重彩,穿著華麗的戲服,各色的都有,龍紋、花紋等等一下子闖進冷色調的鎮上。有拿著刀槍棍棒的將軍也有拿著書卷的文人,還有婀娜多姿的女子和俏皮地小孩,甚至還有菩薩。大概是一出戲的在一輛“車”上——演員們都不是自己行走的,底下有“車”載著走,有的類似于疊羅漢,一人一人疊上去,當時特別佩服他們居然能承受這么多人的重量,后來才知道在寬大的衣服下有一個木架,或是將腿綁在木架上或是坐在突出的“椅子”上。也有端著盤子的,里頭擱一些零食,隊伍行進時就會抖落下來,小孩就會沖過去搶。有一個像摩天輪結構的“車”尤為令我印象深刻,小孩們一排排坐——也許是綁——在上面,然后摩天輪就開始360°翻轉,看得我心驚膽戰,生怕他們掉下來,好在這樣的事故沒有發生過。一輛輛“車”過去后,壓軸的來了——踩高蹺。踩高蹺的演員都是丑角,一個個白鼻子紅臉頰,有的有胡子有的沒有,還帶著怪怪的笑容,甩著長長的袖子。踩高蹺是層層遞進的,矮高蹺打頭,然后節節升高,最高的高蹺演員手都能撐到樓頂。踩高蹺極其考驗技巧,踏的步子都有講究,稍有不慎便會摔倒,因而我最為佩服踩高蹺的人。不過高蹺也是有保障措施的,會有一人拿著一個大叉子——頂端是半圓弧的支架——在演員身邊。最高的高蹺極費力氣,演員走一會就不得不撐著別人家的房子休息。上街頭走后便是下街頭,內容大致差不多。看完故事會后小孩就會扯著父母去小賣部買零食,父母雖敲著小孩的腦袋說:“家里還有一堆年貨”,卻也要買上一堆零食,逗樂了一堆小孩。 “叮咚”,是朋友發來的微信:“去看故事會不?”“去吧”。 仍舊是人山人海,然而大部分都是外地來的,連外國人都有,甚至還有電視臺轉播,小小的鎮雖然經過改造擴大了些,卻也只能勉強裝下這么多人。鞭炮聲沒了,近年煙花爆竹都被取締了,小鎮的模樣也改變了,變得“古色古香”,但總感覺沒那味了。隊伍過來時,每個人都舉著手機一頓拍,發往各個地方的微信群,傳統習俗被傳播出去了,被弘揚了,我們的趣味卻也幾近消弭了。 給同行的朋友發了條微信:“我先走了”。 >>>更多美文:散文隨筆
EWF5484IKOPKO
五股水果盒團體訂購推薦
南港會議點心會議用推薦 》好吃不油膩,水果餐盒撐起股東會的專業感研究所口試茶點有哪些高CP值的選項? 》不用再找了,股東會餐點就交給綠之果物樹林協會開會水果盒推薦 》會員說讚的水果盒,協會不能錯過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