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是中國茶的代表,是一種半發酵的茶,透明的琥珀色茶汁是其特色。
春季烏龍茶採製季節,常遇陰雨連綿的大氣,這對優質烏龍茶品質形成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特別連續的陰雨天氣,鮮葉水分多,又無法曬青,致使做青“走水消青”困難,內含物質不能正常轉化,從而也就無法形成優質烏龍茶。
另據研究分析發現,連續陰雨採摘的鮮葉中,綠原酸含量都明顯增加,鮮葉品質變劣,是製茶香氣不佳的主要原因。
連續晴朗天氣採摘的鮮葉,不僅綠原酸含量少,而對形成烏龍茶香氣有良好作用的沉香醇及氧化物、香葉醇等單萜烯類物質增加,有利烏龍茶優良品質的形成。
在一日中,由於鮮葉採摘的時間不同。
對烏龍茶品質的形成也有一定影響。
早青:上午10時以前採摘的鮮葉,大多帶有露水,其製茶品質較差。
上午青:上午10時以後至中午12時以前所採鮮葉。
因茶樹經過一段時間的陽光照射,露水已消失,製茶品質優於早晚青。
下午青:午後12時至下午4時以前所採下鮮葉,新鮮清爽,具有誘人的清香,又有充分的曬青時間,製茶品質優異。
晚青:下午4~5時以後所採鮮葉。因鮮葉下山時間較遲,大多錯過了曬青的最佳時機,不能利用陽光曬青萎凋,製茶品質也欠佳,但優於早青。
總之,制優質烏龍茶,應選擇連續幾天晴朗天氣的午青鮮葉製作。
保持鮮葉新鮮完整
優質烏龍茶對保持鮮葉完整新鮮,不受任何損傷,有極嚴格要求。
因為,烏龍茶優異品質形成,主要是通過搖青,促進“走水”,使梗與葉脈中水溶性成分,逐步向葉細胞轉移,並與葉內的有效成分結合、轉化,形成更高級的香味物質。
而梗葉中的水分,則由葉背氣孔慢慢散失。
一旦鮮葉遭受損傷,不僅影響“走水”作用的正常進行,而且鮮葉損傷部位迅速發生紅變,從而影響烏龍茶正常品質的形成。
此外,鮮葉採摘離開樹體後,仍具有一系列的呼吸作用、內含物質分解、釋放熱量、蒸發水分等異化代謝生理活動。
維持離體鮮葉正常生理活動,特別是及時散發鮮葉釋放的熱量,對保持鮮葉新鮮度有重要作用。
否則葉溫升高,異化代謝加劇,不僅鮮葉新鮮度急劇下降,甚至能使鮮葉變紅變餿,失去製茶價值。
因此,在鮮葉採摘、運送、貯放等一系列操作過程,不得損害鮮葉的新鮮度與完整性。
在採摘與運送中應使用竹筐,杜絕以編織袋裝運鮮葉。
下一則: 誤導黃龍山紫砂礦謬論 1 To misleading Huanglong Mountain Yixing mine fallacy 1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