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症變慢性病?!標靶藥物瞄準胃腸道基質瘤
2011/01/09 21:14
瀏覽543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中時健康 陳怡君/彰化報導】2011.01.07 | |
胃腸道基質瘤是發生在胃腸道的罕見腫瘤,以胃部的比例居多,約60%,其次是小腸、大腸等其他部位。診斷時必須透過胃鏡、小腸鏡,甚至是斷層掃描,才能清楚腫瘤的大小與位置。張宏基指出,夾帶高復發風險的胃腸道基質瘤,在過去被歸類為絕症,但隨著診斷技術、治療藥物的發展,加上預防醫學的重視,大幅提升治癒效果並降低復發機率。 目前手術是首要的治療選擇,但腫瘤過大或無法切除,臨床上醫師常輔用標靶藥物控制甚至縮小腫瘤,讓過去因身體狀況差、轉移至肝臟等無法手術的患者,有了治療的新契機。以目前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來說,有高達80%的腫瘤反應率,醫師臨床經驗中,就曾遇過一名60多歲的婦人術後復發,在用藥一周後,觸摸得到的腫瘤明顯縮小,甚至在一年內都消失。 惡性的胃腸道基質瘤可利用標靶治療抑制腫瘤發展,但張宏基也提醒,此腫瘤術後兩年內的復發機率較高,且特性是原部位復發或透過血行性轉移至肝臟、肺部或骨頭,因此即使手術切除乾淨,一年內還是需配合醫師每四至六個月定期追蹤。 張宏基表示,過去沒有藥物的控制,胃腸道基質瘤的預後甚至較胃腺癌差,但近年因為標靶藥物的出現,讓胃腸道基質瘤從絕症可以控制的像慢性病,明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用藥上,患者若出現副作用、不適,醫師會依據狀況調整劑量,目前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副作用少,讓患者較少出現排斥現象,對需長期服用的患者較能有助控制腫瘤。 |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6,58&id=12702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