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潘祖蔭:Podcast 風潮正夯(劉政毅 撰稿)
2023/12/02 01:54
瀏覽71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好好聽文創傳媒董事長潘祖蔭1989年進台視,從台視、華視、TVBS、東森、八大,再到中天,對電視台的運營與媒體產業了如指掌。因為對戲劇的興趣,他在20年新聞經驗後的10年,轉型做戲劇,拍了「我的男孩」等,也賣到大陸騰訊,廣受歡迎,觀看人次以億計算。
《傳統媒體的消失》
  • 聯合晚報2019年6月2日宣布停刊,向讀者告別走入歷史。
  • 壹周刊自2001年來台灣,發展近20年,也在2020年2月29日停止紙本刊物,並將全面轉戰網路平台。

傳統媒體主導台灣將近20年的時間,今日都因為閱聽人習慣改變,及網路科技數位浪潮,不得不轉型,改變傳媒產製與發行模式。

《數位浪潮下的網路大時代──「魷魚遊戲」為例》
  • 吸引1.42億名用戶觀看,占全期會員2.13億戶的三分之二,並登上美國等94國收視冠軍。
  • 為南韓GDP貢獻47億美元。
  • 為Netflix創造近9億美元(約250億新台幣)的「影響價值」,為製作成本的40倍以上。
  • Netflix股價因此衝上613.15美元新高。

Netflix提供在網路租借及購買觀看的方式,提供網路世代所需要的便捷與高品質。正因為這些特性,在網路快速竄流,串流媒體及平台出現,影片點閱率及播放量成長速度更以指數增長,只要有手機及帳號,便能在網路觀看。

這讓我想起工業革命初期,英國人瓦特1769年改良蒸氣機後,一系列的技術革命便隨之發生。人力車、馬車被汽車所取代,大幅減少運輸成本;手搖紡車被紡織機取代,降低人工成本,增加產出效率。現在透過網路串流媒體與平台,克服傳統媒體的播出時間限制,不需要在特定時間才能收看。
他分享幾張早期的採訪照片:1991年波灣戰爭他親赴戰地,1994年北緯38度線站在北韓土地,1998年北京天安門前貴賓樓露台直播,將第一線影視即時傳回台灣電視台,讓觀眾看到柯林頓訪問中國。來到2018年的天津,他在研討會裡談論新媒體,迎接數位浪潮、網路媒體的新時代。
《網路新媒體時代的改變》
  • OTT (Over The Top) 取代了傳統有線電視,有線電視式微。
  • Podcast 取代了傳統廣播,多數人都不再聽廣播,但會聽Podcast,會聽 Spotify。
  • Internet News 取代了報紙,突破時間限制,可隨時隨地閱聽。
《網路新媒體時代可以做什麼──Podcast》
潘董事長深知傳統媒體時代已成過去,他思索該如何往下一步發展,但新媒體成百上千比比皆是,他注意到年輕人的聆聽使用趨勢,選定Podcast。數位廣播 Podcast 又稱播客,賈伯斯是這麼說:
  1. Podcast與線上廣播是一種新的連結,我們可以用TiVo,在電腦或 iPad 聽它講話,就像電視一樣。
  2. Podcast就像是 Wayne’s World 2 收音機,這意味著任何人,可以用少量的資本投入就製作音檔並放在雲端上廣播,並吸引全世界的觀眾來聽。

《Podcast是如何替代傳統廣播的?》

  1. 比起傳統廣播,Podcast不僅可以隨點收聽,更可下載下供日後聽讀。
  2. 打破以往廣播是以電台雷達的區域性廣播,它可以讓經營Podcast創作者的聲音被全世界聽到。
  3. 進入門檻與成本非常低,以前的電視節目,燈光、佈景、收音、攝影棚等成本高昂。
《新媒體分享》
因為潘董事長介紹得十分生動,課後我搜尋研究他介紹的播客。
【蕊希電台】
「嗨,你好我是蕊希,花蕊的蕊,希望的希,」這句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開場詞,不知道曾經帶給多少人溫暖與在夜裡的心靈慰藉,以深沉舒適的嗓音,訴說自己平常不過的日常,訴說每個人心中的共鳴,講述在地鐵瞧見父親衰老的背影,她心中的感觸;講述著背井離鄉,異地打拼的年輕人心境轉換,如此地觸動人心,如此的令人感動,心靈療癒的新媒體節目。
【邏輯思維】
層層堆疊的故事架構,解答一個一個問題的方式,聽眾跟著主持人思考,最後再精闢的回顧,並總結內容。光是架構本身就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我認為當中最值得參考的是偏向知識學習和創業精神這一類的影片。他有一個「知識就是力量」系列,每集都有許多可學習之處,啟發思想找出方向,讓自己更接近目標,屬於知識分享型的新媒體節目。
《播客的發展》
潘董事長首先介紹中國大陸四大新媒體平台:
【大陸播客】
  • 喜馬拉雅FM 知識付費模式、UGC 原創內容。
  • 企鵝FM 音樂分享平台、騰訊旗下產品、注重社交產品特點。
  • 荔枝FM 以聲音為主題的 UGC 移動電台軟體。
  • 蜻蜓FM 起初以電台起步,逐步發展成涵蓋資訊、小說、直播等多種新媒體結合的平台。
他再介紹美國真實懸案SERIAL犯罪劇疑係之間爆紅的故事以及美國Podcast。
【美國播客】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Podcasts
  • Google Podcasts
  • Stitcher Podcasts
也正因為新媒體的崛起,尤其是受到喜馬拉雅FM與美國懸案SERIAL以及各種熱門美國Podcasts這種類型的新媒體的啟發,潘董事長以其架構做出屬於台灣的新媒體平台《好好聽文創傳媒公司》潘董事長相信,我們可以用聲音的力量去感染他人,帶給別人溫暖與感動,更也可以帶給別人歡笑與收穫,聲音,具有非常大的潛力且不可被忽視的價值,更可以讓我們用雙耳去感受這個世界,再用心把感受到的這份溫暖牢實的沉澱在心中。
在好好聽文創平台,潘董事長一系列介紹了他平台上各種多元的內容與服務,從歷史故事到用統計說日常,從流行文化談到音樂創作,再從知識分享延伸到企業傳承與領導,一個好的故事,是文化與思想的開始,一件好的物品或是事蹟,背後也一定有一個特別的故事在傳誦,故事與人的生活、文化更可以說是密不可分,在用美好的聲音表達出來,那種感動肯定是潘董事長一直努力且持續在追求堅持的事。Podcasts,一種說故事的方式,乘載著作者想表達的情緒,與傳遞的溫暖,科技發展得太快,在這冰冷的大城市裡生活著的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也都需要一片平靜,謝謝潘董事長這次精彩的演講,受益匪淺滿載而歸。
【聲明】《企業經營典範》學員心得報告,林財丁教授修改後擇優PO文本社團,尚未經演講者審閱。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商業管理
自訂分類:EMBA_經營典範_B組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