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于純:大缺工潮下企業人才永續之挑戰與機會(林羽晨 撰稿)
2023/11/28 23:52
瀏覽40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 2021年,平均人才招募天數:一般職41天、主管職61天。
- 推估2022年,平均人才招募天數:一般職51天、主管職74天。
2022年11月,找工作人數是四年來同期最低,而職缺需求人數是四年來同期最高,台灣人才市場供需失衡創新高。
【挑戰一:台灣人口結構的劇變】
根據國發會統計,台灣從2020年開始出現「生不如死」的情況,即死亡人數大於出生人數,且差距逐年擴大。台灣總人口數,2019年為2,360萬,推估2070年將減少為1,581萬;台灣工作人口數,在2020年為1,683萬,推估2070年將減少為783萬。以2020年為基準,推估至2040年時,企業偏好之25至44歲勞動人口數,將減少33.57%。
根據勞動部資料,2013年至2018年台灣平均退離勞動市場年齡為63歲,比韓國早將近10年。台灣50歲以上勞參率低於其他國家,且每個級距成跳水式下降。此情況導致企業在招募人才時,優先排除年齡較高的求職者,因為企業主知道平均台灣人期望的退休年齡約50、60歲。
在勞動人口數下降、出生率維持低水平,而老年人口數上升情況下,未來台灣人口紅利將會消失。
【挑戰二:長期低薪】
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台灣上市櫃公司近十年來獲利明顯提高,員工薪資卻漲幅不大,原因是紅利大多回饋給股東。
根據韋萊韜悅資料:
警訊一:在2020年時,台灣固定薪資首度落後越南,排名僅得到亞太地區第十名而已。
警訊二:以固定薪資來說,台灣各階層員工與他國比較,越高階主管,固定薪資排名越後面,產生越高階越低薪的情況。
警訊三:台灣加薪率長年低於鄰近國家,導致人才外流。
在面臨缺工、兩岸關係、能源供應問題下,大部分總經理都不看好明年景氣,也都願意加薪以吸引人才。許多產業龍頭已開始有所行動,例如台積電、路易莎等都已採取加薪策略。如何調薪?以下提出調薪四步驟:
《步驟一:參加薪資調查》
Mercer、韋萊韜悅、104人力銀行,皆有提供薪資調查服務,讓企業知道自己提供的薪資在該產業落點為何。以104人力銀行為例,參加的是Mercer的薪調(因為不能參加自己公司提供的薪調),一年的花費將近80萬元。
《步驟二:設立PR值目標》
根據薪調結果,得知企業的薪資水準(PR值),再分階段慢慢達成,PR值越高表示薪資贏過的公司數越多。
《步驟三:聚焦,錢花在刀口上》
當資源有限下,企業在設計薪酬制度時,要對齊公司發展目標及目的。
《步驟四:溝通》
持續與員工溝通公司薪酬制度之理念,員工就會達成企業期望的績效行為。
做薪資調查的好處是,可以知道企業本身的薪資在產業中的地位,透過慢慢調薪,讓企業具有薪資競爭力,進而吸引人才流入。有一句話說:你出得起香蕉,只請得起猴子。可見薪資對吸引人才的影響程度很大。
【挑戰三:習慣肚子餓了才去捕魚】
大多台灣企業都設定,若員工想離職,要在一個月前提出,因為過去經驗是一個月內就能在人才市場中找到下一個遞補的人,但由於市場上魚變少了(找工作人數),捕魚的人變多了(職缺數量),導致企業往往無法在一個月內找到人才,並且完成工作交接,因此企業主應該改變這樣的習慣,在肚子餓前,就先想好肚子餓該怎麼辦。解決方法是,企業自己儲備與培育人才,此處可連結到機會三–人才的儲備與培育。
【挑戰四:找不到人/離職率高,卻不知原因】
員工離職原因百百種,企業很難知道員工離職的真實原因,也許員工說要轉換跑道,但你下個月卻在競業公司看到他;也可能是員工與主管相處有問題,但是員工不敢說真實原因等等,因此企業為了對內部員工有留任力、對外部人才有吸引力,企業就要提升雇主品牌,此處可連結至機會四–提升雇主品牌。
【機會一:開放與彈性】
在104人力銀行提供了免費的服務,供企業分析職缺相關資訊,舉例而言,企業可將職缺放入分析系統中,系統就會自動產生供需報告,並顯示符合此職缺之履歷表數量、其他開出相似職缺的競爭公司數量,以及扣除已有工作或沒在找工作的人數後,顯示正在找此職缺的人數等等。
此外,可進一步分析正在尋求此職缺人數之性別、年齡、學歷等分布狀況,逐項分析企業找不到人才的原因。例如當企業開出的條件為大學或碩士畢業,而分析結果的學歷分布僅高中及大學,若企業依原條件招募,企業直接錯失一半尋求人才的機會,但也不能為了要招到人而降低錄取標準,這時就可以再分析僅有高中學歷的人,他們的年齡及在該產業的工作年資,若他們的工作年資夠久,也證明他們是有能力勝任工作的,那麼企業主是否可考慮放寬學歷的限制呢?
104人力銀行的分析系統,還有一項功能是分析求職者希望工作地,這項功能是黃總經理提出的,提出當下還被質疑這項因素值得分析嗎?黃總做個實驗,刊登了一個職缺,設定該工作地點在新店,過了許久都沒有人投遞履歷,後來黃總將工作地改為台北市松山區,馬上就一堆人來投遞履歷,可看出真的有人希望工作地點不超過台北市範圍。最後104就在台北市松山區設立了新據點。
104大數據分析,分析競爭公司之福利、平均薪資,讓企業決定是否跟進這些員工福利,以留住員工,例如增設零食櫃,或讓員工可選擇在家工作。
總結最佳化選才條件:決定是否增設辦公據點、評估徵才條件是否開放,最後達成招募效果提升。
各種任用彈性:任用年齡的彈性、學歷與科系任用的彈性、工作地點的彈性(在家工作)、任用關係的彈性(二度就業婦女採派遣方式)、任用國籍的彈性(政府準備放寬外籍人士在台就業的規定)。
【機會二:打造青銀共事的職場環境】
45歲以上的求職者收到工作邀約的比例,是45歲以下的三分之一,但前述提到台灣25至44歲求職者人數明顯下降,因此必定要打造青銀共事的職場環境。
面臨青銀共事需要心態調整,同平:員工之間要平等,不能因為較年長就倚老賣老,以致主管難以管理;同頻:平等式對話方式,例如年輕人與中高齡溝通時,可減少使用流行用語,以淺顯易懂方式表達想法,「形容詞不如舉例,舉例不如示意圖」,這樣就不會溝通斷頻。
工作重設計,善用年輕人與中高齡的個別優勢,並且達到互補效果。例如104人力銀行曾招募一位66歲的員工,他原是金控公司的主管,聘僱他就能運用他豐富的經驗,對公司經營提出一些改革,一段時日後,104的管理面確實被改善。另一個例子是7-11聘僱中高齡員工,可利用中高齡早起的優點,分派早班工作讓他來開店,而年輕人通常較晚起床,因此可負責晚上關店。利用兩方作息不一致,達到了互補效果。
企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中高齡不像年輕人在找工作,中高齡是在「找事做」,例如中高齡認為做志工是比工作重要的事,或中高齡需要在下午時去接孫女放學,因此企業可將正職工作拆分成兩個兼職工作,讓工時更有彈性。
【機會三:人才儲備與培育】
企業要自己挖魚池捕魚、自己種菜。面對市場稀缺人才,企業可自己培育人才,以104人力銀行為例,建立了人才種子計畫–前端工程人才養成計畫,培育前端工程師,吸引剛畢業的大學生來參加,無工作經驗也行,在進公司前半年,每天到公司上課,培育時間約半年,且這半年的每個月都有薪水可以拿,總計四年間共培育了78位工程人才,且留任意願高於同期新人,因為培育期間教導104公司文化、願景、使命,因此正式上線工作時能馬上上手,幾乎沒有磨合期,這樣的培育計畫也解決了工程人才稀缺問題,若沒有此計畫,一年要向外招募5個工程師都很困難,因為剛畢業沒經驗的工程師無法馬上上線,因此很多職缺要求具一定工作經驗的工程師時,能找到的人才少之又少。
104人力銀行也發展了Apollo計畫,目的是培育資料分析工程師,此計畫由2位博士負責訓練15個人,學員自行選擇有興趣的專案,最後進行成果發表,成果發表內容有臉部辨識、到職預測、機敏文字預測等等。臉部辨識功能可用於線上面談,用AI技術分析求職者的臉部表情,分析他的表現等等;機敏文字預測,利用大數據分析,看各職缺中是否有大陸公司,或是工作地點其實是大陸地區,若為大陸公司則要禁止他刊登職缺,當然刊登者也會鑽漏洞,例如工作地為上海,則設定為「上。海。」讓系統無法辨識,這時就要更精進AI技術,才能應對各種情況。AI技術是高階主管、董事長都要學習的,而104目前也持續做Apollo計畫。
黃總提到流動率高的人才需要自己培育,例如工程師、AI數據分析師等等,企業可導入新人訓練課程、Mentor制度,以增加員工留任率。
企業要儲備人才,如同冰箱要儲備糧食。在104的資料庫中,有九百多萬個履歷表,其中有許多履歷表是關閉的,企業真正能接觸到的履歷表不到20%,因此企業看到適合的履歷表時,可以關注他,這樣即使他關閉履歷表,企業也能看到最更新的履歷表版本。
在儲備人才方面,104免費提供企業建立及經營人才庫的平台,黃總經理提到104提供這麼多免費服務,是因為創辦人的核心理念是做幫助他人的事業。
【機會四:提升雇主品牌】
對外部人才具吸引力,對內部員工具留任力。員工離職原因第一名是薪水太低,第二名是雇主問題,因此提升雇主品牌很重要。她舉某企業「人才吸引力」的成功案例,利用線上/線下策略:
《我知道》
- 線上:線上新聞。
- 線下:平面媒體/實體展會。
《我動心》
- 線上:各類新聞媒體。透過FB、IG等,宣傳公司即將在哪個學校舉辦校園徵才活動等等,吸引有興趣的人前往參加。員工故事與證言是吸引力最強的。
- 線下:校園徵才博覽會。
《我被說服》
- 線上:線上徵才。
- 線下:聯合研發中心。
《我行動》
- 線上:遠距面談。
- 線下:實體面試。
《我推薦》
- 線上:內部推薦。
- 線下:各類員工活動。
企業可透過各種方式了解員工需求,例如健康檢查報告顯示,大多數員工有脂肪肝問題,公司就設置了員工餐廳,讓員工能吃得健康一些;做員工滿意度調查,此調查104免費提供企業檢測,最後產出調查結果後,若對結果有疑問,還可免費向104一對一諮詢。做完滿意度調查還不夠,要讓員工知道是玩真的,員工才會提供有用的建議,可告訴員工施測結果,與需要改善的指標,以及過去滿意度差之指標的改善情況為何等等。
【Q&A】
Q1:怎麼吸引人才?
A1:公司把想找的人才講清楚,就能找到想要的人。例如104人力銀行認為自己是小公司,所以不要求招到能力絕佳的人才,但一定要找態度最佳的人,能力可以進公司後慢慢培養,故招募不是一味追求最頂尖人才,而是找到適合公司的才對。
Q2:104人力銀行提供這麼多免費服務,怎麼獲利?
A2:其實104還是有獲利的,而提供免費服務是創辦人最初的理念,在創辦104人力銀行時,並不是特地選了當時熱門的Internet產業,而是想幫助別人,剛好人力銀行能幫助人找到工作,才選擇此產業。創辦人的想法是,做事先思考價值,價格就會跟著來。
【聲明】《企業經營典範》學員心得報告,林財丁教授修改後擇優PO文本社團,尚未經演講者審閱。

自訂分類:EMBA_經營典範_A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