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元的薪資,近日來不斷發酵,到底能不能落實讓人存疑,即現在的政府,政策面就已經混亂,還要去許一個不是自己能管轄的民間起薪,這個禮物,不但可能拿不到,這到底是美夢還是惡夢的開始?
台灣的薪資出現倒退,比較重要的幾個指標,是基本工資結構的變化,立法為了保障最低所得,成了企業的起薪標準;另一個是馬政府時,為解決失業與「希望」政府能多顧用年輕人,用22k來補貼企業晉用年輕人,於是讓企業有恃無恐的把薪資弄成了22k與25k;再加上近年來,產業不斷外移,整體經濟發展沒有因應對策,國內重大公共工程進行停頓,外商逐漸外移,勞退制度改變,服務業興起,承攬工作遍佈,整體國家發展變化很大。
這些現象,現在怪政策,怪藍綠執政都不一定是對的,只是身居國家領導人,必需要有治國與施政的高度,更要看清事實,一個細節的錯誤,必然引來千古罵名,是不能不察的!
馬總統當年政策制定時,在雇用年輕人22k,輕忽了這個事實,政府出22K本來是好意,但完全沒想到許多企業就把這個薪資,當成了新人的起薪,一直到今天,配合最低工資,讓國家的薪資水準倒退十年,除了主觀經濟發展上的問題,這個政策沒有定的週全,帶來負面影響非常大!
現在的領導人蔡英文,把希望工資拉到3萬元,因為這不是法定最低工資,沒有立法規範,企業可以不從,但是宣示的效果,或是企業跟進,但絕不可能全面!
定出了3萬元的希望工資後,這真是一個理想所得嗎?
以高科技或外商、特殊產業、國營事業、公務員而言,這遠低於這些產業的起薪,但是若這些產業,一看到台灣的國家元首,希望的就只是3萬元,低於企業的起薪,這些產業未來就把大學生或年輕人起薪,往下定在3萬元呢?
馬英九的希望多任用,給的是22k補助;蔡英文的希望起薪定在3萬,怎麼都沒人發現,台灣許多企業的起薪,遠遠超過這個數目。
新北市長朱立倫在去年與蔡英文選總統時,曾提過類似薪資3萬元的想法,結果被蔡英文嘲笑是「可以得諾貝爾獎」的政策‥這不是口水,而是政治人物都只會開支票,從不考慮支票怎麼兌現,和兌現的方法。
政策施行符合民意,國家整體發展順暢,才是王道,定什麼標準,許什麼願,都不比拼經濟有用,經濟好了,企業賺錢了,員工需求必然高,自然法則下,高薪挖角又開始出現‥
希望、許願都不重要,拼經濟才是重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