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代表意義為何?
23C 代表意義為何?
...........................................
700代表輪圈直徑700mm。
.............................................
23C"簡單"來說
代表的是輪胎"寬度"23mm
以此類推
20C就是20mm 25C就是25mm
補充,700x23c是公制單位。
另一種26x1.75是英制單位。
輪圈直徑26英吋=660mm
車胎寬度1.75英吋=44mm
(1英吋=2.54公分)
市場上常見就這兩種單位制。
美國人玩MTB的多,所以MTB常見英制單位。
歐洲人玩公路車多,所以公路車常見公制單位。.
from:https://www.sheldonbrown.com/tire-sizing.html..
般700c 內胎 會印上適用的呎寸622 x 20~25 /18~23(25)
700C的外胎
呎吋有700C x18 ,20 ,23 ,25, 28, 35,..
在胎肩會有標示622x18,20.......
622表示的是胎唇直徑
壓力越高的胎,當然在胎的編織要越強,壓力越高,路感越清析,滾動阻力也越小!
壓力低的胎,韌性要夠,低壓胎也多半是胖胖胎,低壓能提供更大的地面接觸面積,提高抓地力!
700C只能代表輪胎直徑的大略範圍因為700C系列的尺寸從20C到50C都有~
因為700C系列的尺寸從20C到50C都有~
請注意看您的輪胎尺寸標示
除了700 * 23C之外~還會有 ( 23 - 622 ) 的標示
此代表著 700C 系列的胎唇直徑是622mm
而輪胎高度為23cm
所以700 * 23C的輪胎外圍直徑為 622 + 23 * 2 = 668 mm
以此來計算的話...
20C的外圍直徑為662mm
38C的外圍直徑最接近700mm...為698mm
50C的外圍直徑則是722mm
不過有個特例...
目前市售的輪胎
雖然英制的 28 吋換算成公制為711.2mm較接近700系列
可是 29 吋的規格才是真正相近於 700C 的大小
因為 W/H 形式胎唇的 29 * 1.90 的輪胎上面有標註 700 * 50C 及 ( 50 - 622 )....
所以29吋才能與700C共用輪框~
另外 700C 的胎唇直徑為622mm
而很少使用兩個規格
就是 700B 的胎唇直徑為635mm
以及 700A 的胎唇直徑為642mm
還有 700C 與 29 吋的胎唇周長範圍在 1940 ~ 1950mm 之間
以上給各位大大參考~~
資料來源:腳踏車輪胎品管工程師
........................................................................................
英吋標示法
( 如:28 x 1.40 )
標示輪胎外徑的近似尺寸 ( 28 英吋 ),
以及輪胎寬度( 1.40 英吋 )。
另一種英吋標示法是
28 x 1 5/8 x 1 3/8
( 近似外徑 x 輪胎高度 x 輪胎寬度 ),
也很常見。
英制尺寸被廣泛地使用在
登山車運動界和英語系國家之間。
雖然我們的所有輪胎仍持續使用這個規格,
但僅以十進位小數的方式標示,
如:26 x 2.25。依照我們的經驗,
現今只有非常少數的使用者熟悉傳統的分數英吋尺寸,
例如 28 x 1 5⁄8 x 1 3⁄8。
幾年前開始採用的 29 英吋登山車輪胎尺寸,
和歐洲已有的 28 英吋輪胎,
使用相同的輪胎內徑 622 毫米。
最新的輪胎尺寸是 27.5 英吋。
為了享有大輪徑的優勢,這個尺寸,對於那些車身空間過小,無法安裝過大的 29 英吋輪子的登山車來說,十分受用。
舉例來說,
像是搭配長行程避震器的車款,
或是非常小尺寸的車架組。
27.5 英吋輪胎的內徑為 584 毫米,
和以前的法制 650B 尺寸相同。
法制輪胎標示 ( 如 700 x 35C ),
代表近似輪胎外徑 ( 700 毫米 ) 和
寬度 ( 35 毫米 )。
結尾的字母表示輪胎的內徑。
在此例來說,
C 代表 622 毫米。
法制尺寸沒有用於所有輪胎尺寸,
像是登山車輪胎尺寸就沒有使用。
from:https://blog.xuite.net/clover.bike/blog/383470370
...........................................................................................我現在就是用 700X28的外胎, 但內胎是700X23C 的, 用了半年都OK.
.......................................................................
一般來說輪框直徑越大,高速行駛的時候就越穩定(角動量越大),輪框直徑越小,反應就越靈敏。
胎寬越寬行車時就越穩定,不用怕路上的小石頭;胎寬越窄摩擦力就越小,速度就越快。
輪胎上有顆粒可以征服更多地形,但跑比較慢、沒顆粒的輪胎摩擦力相對小,但跑比較快;有紋路的車胎相對於光頭胎摩擦力雖然大,但比較不容易帶起水花。.......
...................................................................................
輪胎以使用的框體結構來上看可分為OPEN胎(Clinchers)和管胎(Tubular),最便宜的練習級管胎比大多數OPEN胎的路感要好。但是管胎的安裝較為不方便,還有破胎時沒有辦法即時做補胎的動作。
以構造來看可分『可折胎』和『不可折胎』,不可折胎一般會歸納為練習胎,不可折胎通常也很耐用而且較為便宜,所以大家也就會慣用這樣的胎來練習,而可折胎等級的區分通常越輕的越高,再來就是胎壓可以打越高通常也越貴,還有攜帶上也方便許多。並不一定高胎壓胎表現一定優於低胎壓胎的表現,這是大家現在比較容易誤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