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話中有關愛情的故事是許多藝術創作的泉源。羅浮宮內另一個著名的雕像就是身上背著劍桶的愛神丘比特吻醒了已逝的普西莎。
這件大理石雕塑由安東尼奧·卡諾瓦於1787年完成。作品光滑細緻,人物栩栩如生。觀眾在雕像四周環繞一圈以360度全景欣賞這件美麗的作品。希臘神話、丘比特、和藝術家都因這些保留的作品流傳下去而不朽。2017/12/18 攝
「普西莎與愛神(Psyche Revived by Cupids Kiss;義大利語:Amore e Psiche;法語:Psyché ranimée par le baiser de lAmour:俄語:Аму́р и Психе́я)是安東尼奧·卡諾瓦於1787年受命為上校約翰·坎貝爾創作的雕塑。它刻畫出神話中愛人情動的瞬間,被視為新古典主義的傑出作品,同時也帶有新興浪漫主義運動的特點。愛神丘比特以一吻喚醒了已逝去的普西莎,這一雕塑正展現出愛神的愛與溫柔。丘比特與普西莎的故事出自阿普列尤斯的《金驢記》,已成為許多藝術創作的素材。
若阿尚·繆拉於1800年獲得了圖中的原始版本(英語:Prime version)雕塑。在他去世之後,這件雕塑於1824年被巴黎羅浮宮收藏。 第二個版本由俄羅斯貴族尤蘇波夫王子(英語:Prince Yusupov)1796年在羅馬自卡諾瓦手中獲得,隨後被聖彼得堡埃爾米塔日博物館收藏。
剛剛甦醒的普西莎伸手向她的愛人丘比特,而他正溫柔地托著她的頭和胸部。安東尼奧·卡諾瓦出色的大理石雕刻技藝將二人的光潔肌膚刻畫得如此真實,與周圍的其它組成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鬆弛的布料包裹著普西莎的下半身,細膩的肌膚紋理與衣裙截然不同。粗糙的石頭基座則加重體現出這種不同元素之間的區別。丘比特頭髮的線條和捲曲極為優美流暢,羽毛的細節更是令雙翼栩栩如生。
細節
在阿普列尤斯筆下,維納斯派普西莎去收集普羅塞耳皮娜的美,並警告普西莎不得打開盛裝美麗的罐子:「不過我要給你一個特殊的警告,不要打開或者偷窺你手中的罐子,對於這神聖之美的寶藏,你須抑制自己的好奇心。」可是自冥府返回的途中,普西莎還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偷看了罐子內部,以便自己能夠拿走一點神聖之美。然而普羅塞耳皮娜放於罐中的卻並不是美麗,而是「沉睡於最為深沉的黑暗——冥河之夜。在普西莎打開罐子的剎那,睡眠衝破束縛,滲透了她的整個身體,她立刻倒在地上,陷入無意識的昏迷之中。」當丘比特找到普西莎的時候,她已經如死去般沉睡著。卡諾瓦所刻畫的正是這一時刻。「他小心翼翼地將睡眠從她的體內驅走,重新禁錮在原本的罐中,然後用他的箭將她喚醒。」許多細節都在雕塑中有所體現,例如那只在普西莎陷入昏睡時滾落在她身旁的罐子;丘比特喚醒普西莎時所使用的箭也在罐子旁邊,而他的箭筒掛在腰間。」-wiki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