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劍橋,看到那一條閃閃發亮,倒映著藍天和綠樹的康河,就讓人想下河去遊一趟。於是一團人分兩組,各上一條小船。為我們這條小船撐篙的現年19歲在劍橋讀經濟系的帥哥,暑假在此撐篙賺些學費。他說從早上9點到下午,每撐一次賺得15英鎊(約台幣600),一天大約可撐3或4次,他說劍橋讀書的學費很貴。他的母親也在劍橋大學教書,他的父親在紐約教書,所以他是來自一個學術教育的家庭。
他除了用力地撐篙,讓小船向前行,還沿河介紹旁邊的建築和風景如數學橋、嘆息橋、國王學院、還介紹徐志摩的詩和一塊紀念的石頭。他說畢業後希望有機會到英國的中央銀行工作。他的撐篙和解說很有熱誠,所以下船時同船的團員都很很樂意另外給他小費鼓勵。
康河的河道不寬,水也不深,但是沿岸的風景秀麗,又有許多詩人作詩歌頌,使這條小河的名氣遠播,讓遊客都有想一遊的念頭。2017/9/1
「康河(英語:River Cam),又譯劍河,是英格蘭東部大烏茲河的一條支流,兩條河在伊利的南邊教皇角會合,大奧希河讓康河和英國的運河系統連結起來,早期命名為葛蘭塔(Granta),但是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葛蘭特貝瞿(Grantebrycge)鎮的名字已經被修改到劍橋之後,這條河也更名,而它也和小得多的格洛斯特凱姆河沒有關係。康河流經劍橋,在京斯林恩匯入北海,總長約64公里。
文學
拜倫的水池當時是魯珀特·布魯克和劍橋無信仰者的浴場。布魯克過去常常乘獨木舟從劍橋到格蘭切斯特寄宿舍,包括Old Vicarage。他的1912的想家的詩可喚起這條難忘的河:
Oh! there the chestnuts, summer through,
Beside the river make for you
A tunnel of green gloom, and sleep
Deeply above; and green and deep
The stream mysterious glides beneath,
Green as a dream and deep as death.
...
To smell the thrilling-sweet and rotten
Unforgettable, unforgotten
River-smell, and hear the breeze
Sobbing in the little trees.
Say, do the elm-clumps greatly stand
Still guardians of that holy land?
The chestnuts shade, in reverend dream,
The yet unacademic stream?
—"The Old Vicarage, Grantchester", Collected Poems(1916)
漢語翻譯:
栗樹,穿越夏日,
親鄰的康河培育你
綠茵形成的隧道如此寂靜
深綠的上空,又綠又深
那溪,靜靜的流,
綠如夢,深如眼。
令人振奮的氣味
永駐未忘
嗅清流,聽微風
對小樹談心。
榆樹叢佇立在那
想問,聖地的守護者尚在?
栗樹蔭涼,在令人稱羨的夢裡,
溪為何還不在學院之中?
和布魯克同時代的格溫·達爾文在Old Mill長大。她的一部描寫某一時代的小說,是令人驚嘆的在河上瞎混的童年的回憶錄。磨坊房現在是達爾文學院。
中國作家徐志摩也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內描述了康河:「登那土阜上望去,康橋只是一帶茂林,擁戴幾處娉婷的尖閣。嫵媚的康河也望不見蹤跡,你只能循著那錦戴似的林木想像那一流清淺。村舍與樹林是這地盤上的棋子,有村舍處有佳蔭,有佳蔭處有村舍。……伺候著河上的風光,這春來一天有一天的消息:關心石上的苔痕,關心敗草裡的鮮花,關心這水流的緩急,關心水草的滋長,關心天上的雲霞,關心新來的鳥語。」
他在《再別康橋》則是大大讚美了康河: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嘆息橋(Bridge of Sighs)是英格蘭劍橋的一座廊橋,屬於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建於1831年,跨越康河。建築師是亨利·哈欽森。
它得名於威尼斯的嘆息橋,雖然它們在建築上幾乎沒有什麼共同點,除了它們都是廊橋以外。這座橋是劍橋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據說維多利亞女王喜歡它勝過該市其他所有景點。- 以上取材自 wiki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