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份是「孝道月」,也是祭拜祖先與父母,及給他們超渡的月份;
我是佛教徒,除了馨香與水果膜拜之外,並沒有燒紙錢的習慣。
但是,每一年農曆七月份,我卻不能免俗的參加了種種民間習俗活動,比如到廟裡給祖先與父母參加超渡會,比如十五這日會準備好各種食品、水果等等參加社區的祭拜活動與燒不環保的紙錢等等----
其實,說來很簡單,只是一種心意而已!
依我淺薄的想法,不論是否真有鬼魂,當相信七月民間習俗裡的一種善意;
如果真的每年就這一月開放鬼門關,那麼,提供一些微薄小意思,給好兄弟們一些食物,不是一種美好的善意與心意嗎?
我喜歡這種慈悲心腸,所以,我支持這種活動,不為自己,只為了不使另一個世界的兄弟們沒得吃啊!
而七月,除了祭拜祖先與父母,思念往生的雙親之外,心境上也很不同於其他月份。
事實上,七月〈約國曆的7月與8月〉除了特別熱偶而使人心情上有一點點兒悶之外,七月,還真是一個好月份啊!
七月裡,我可以在每個星期日的爬山活動外,買到新鮮現場採下來的竹筍及一年四季都有但也是剛摘下來的地瓜葉------這些在在使我感覺歡喜與心悅之情!
但最使我感到一種恩典的感受的是,每個星期我可以在下山的途中,買到蕺草〈魚腥草〉,而每一個星期熬兩次的魚腥草湯給家人吃,這不是一種令人喜悅的事嗎?
過去我總是買一些山苦瓜回家,而我的窗旁植種的是山中帶回來的山苦瓜子,這些山苦瓜蔓葉攀滿了我的窗戶,每每讓我感受到清風與輕盪的葉片,帶來生命的歡喜心與滿足。
而今天中午,煮的是我親手在下山的小徑旁,一粒粒摘回來的一些山苦瓜,加了燙過的小排骨和薑絲;
這山苦瓜湯喝起來,帶著一股道不出來的清淡的微苦與甘甜,也因為回甘而感覺不到是一種苦的清淡,連老爺都大讚:「這山苦瓜湯真是好喝」!
是的,山上一路都是開著小小黃色花朵的山苦瓜軟軟的蔓藤,在清晨的微風中輕擺搖曳,有種淡淡的美,而其中有著我感恩的心與喜悅的心。
自足而無求,淡定中的自然。
我想,這就是生活吧!
- 5樓.2012/08/30 11:18生活的自在
這樣淡定很好,也看見你的慈悲與真實的生活 - 4樓. 水 羚2010/10/19 22:12
- 3樓. 向陽春2010/10/03 22:31溫厚的文化禮俗!
小時候聽家母敘述:
早期台灣農村生活條件極為困頓,「七月半」卻是各村落不得馬虎的年度大事。農民平常刻苦節儉,此時傾盡平常節儉儲蓄的能量,來辦「中元普渡」。
雖然俗謂「七月半」,實際上是只要在農曆七月裡祭拜普渡都可以,而且由各村落「頭人」約定輪流祭拜,如此一來,讓「好兄弟」們,在七月裡的每天,都有得好吃的!
呀,這是何等溫厚的文化禮俗啊!
真正的台獨,是思考、發現台灣人民與土地的永續發展關係。也唯有當妳(你)用心思考、發現這種關係之後才能明白:妳(你)的未來在哪裡。向兄所言的這溫厚的禮俗,真是令人感動!
而與如今某些世間事相較,不禁思念起過去農村那純樸善直的美德。
我記得我小時候,即使住在城市裡,但方圓一公里內附近的鄰居,我們都全認識;
而今呢?必須不好意思的說,鄰居我認識的實在不多啊!
這溫柔敦厚的樸善美德,真是人間之慈悲喜捨之美啊!
閒雲遠山自相宜 於 2010/10/05 21:25回覆 - 2樓. Empty Traveler2010/10/02 04:40敬神如神在
剛學佛時 也著時 掙扎過 陪做生意的親友去拜土地公好兄弟
後來明白 對人都要恭敬 何況是對有些福德 或不幸的鬼道眾生
所以 對立是不必的
只要自己的那份恭敬是誠意的就好
敬神如神在------師兄所言極是,贊同!
身為佛教徒,其實與其他宗教不一樣之一,我個人認為沒有分別心,是很重要的修行。
一向不排斥宗教,到他國一樣隨俗參拜;
而台灣民間信仰融合佛教、道教等,可以接受的一樣尊重與遵循,深深相信宗教的本義是[善],所以,只要是心存善念,多一些接觸何妨呢?
心誠,是要義。
題外話: 久未拜訪大師兄,不知善知識您一切可好?
以往當心情無法沉澱之時,會拜訪貴版,定有斬獲!
感謝之!!
閒雲遠山自相宜 於 2010/10/02 16:49回覆 - 1樓. 奈米2010/09/03 09:10生活的自然
七月其實是「吉祥月」啊
祝福您闔家 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