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降真香詩詞選 ~~《降真香》
降真香詩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作者是唐朝詩人張籍的作品。其全詩內容如下:
選得閒坊住,秋來草樹肥。風前捲筒簟,雨裏脫荷衣。
野客留方去,山童取藥歸。非因入朝省,過此出門稀。
有地唯栽竹,無池亦養鵝。學書求墨蹟,釀酒愛朝和。
古鏡銘文淺,神方謎語多。居貧閑自樂,豪客莫相過。
閑來松菊地,未省有埃塵。直去多將藥,朝回不訪人。
見僧收酒器,迎客換紗巾。更恐登清要,難成自在身。
自知清靜好,不要問時豪。就石安琴枕,穿松壓酒槽。
山晴因月甚,詩語入秋高。身外無餘事,唯應筆硯勞。
閑堂新掃灑,稱是早秋天。書客多呈帖,琴僧與合弦。
莎台乘晚上,竹院就涼眠。終日無忙事,還應似得仙。
醉倚斑藤杖,閑眠癭木床。案頭行氣訣,爐裏降真香。
尚儉經營少,居閑意思長。秋茶莫夜飲,新自作松漿。
每憶舊山居,新教上墨圖。晚花回地種,好酒問人沽。
夜後開朝簿,申前發省符。為郎凡幾歲,已見白髭須。
菊地才通履,茶房不壘階。憑醫看蜀藥,寄信覓吳鞋。
盡得仙家法,多隨道客齋。本無榮辱意,不是學安排。
林下無拘束,閑行放性靈。好時開藥灶,高處置琴亭。
更撰居山記,唯尋相鶴經。初當授衣假,無吏挽門鈴。
客散高齋晚,東園景象偏。晴明猶有蝶,涼冷漸無蟬。
藤折霜來子,蝸行雨後涎。新詩才上卷,已得滿城傳。
送劉尊師祗詔闕庭三首
《送劉尊師祗詔闕庭三首》作者是唐朝詩人曹唐的作品。其全詩內容如下
海風葉葉駕霓旌,天路悠悠接上清。錦誥淒涼遺去恨,
玉簫哀絕醉離情。五湖夜月幡幢濕,雙闕清風劍珮輕。
從此暫辭華表柱,便應千載是歸程。
五峰已別隔人間,雙闕何年許再還。既掃山川收地脈,
須留日月駐天顏。霞觴共飲身雖在,風馭難陪跡未閑。
從此枕中唯有夢,夢魂何處訪三山。
仙老閑眠碧草堂,帝書征入白雲鄉。龜台欲署長生籍,
鸞殿還論不死方。紅露想傾延命酒,素煙思爇降真香。
五千言外無文字,更有何詞贈武皇。
送劉尊師應詔詣闕
仙老閑眠碧草堂,帝書征入白雲鄉。
龜台欲署長生籍,鸞殿邀論不死方。
紅露想傾延命酒,素煙思(艸熱)降真香。
五千言外無文字,更有何辭贈武皇?
題春台觀
《題春台觀》作者是唐朝詩人薛逢的作品。其全詩內容如下
殿前松柏晦蒼蒼,杏繞仙壇水繞廊。垂露額題精思院,
博山爐嫋降真香。苔侵古碣迷陳事,雲到中峰失上方。
便擬尋溪弄花去,洞天誰更待劉郎。
贈朱道士
《贈朱道士》作者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作品。其全詩內容如下:
儀容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虛內道場。
兩翼化生因服藥,三屍餓死為休糧。
醮壇北向宵占鬥,寢室東開早納陽。
盡日窗間更無事,唯燒一炷降真香。
蕭灑桐廬郡十絕
《蕭灑桐廬郡十絕》作者是宋朝詩人范仲淹的作品。其全詩內容如下:
其一
蕭灑桐廬郡,烏龍山靄中。使君無一事,心共白雲空。
其二
蕭灑桐廬郡,開軒即解顏。勞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
其三
蕭灑桐廬郡,全家長道情。不聞歌舞事,繞舍石泉聲。
其四
蕭灑桐廬郡,公餘午睡濃。人生安樂處,誰複問千鐘。
其五
蕭灑桐廬郡,家家竹隱泉。令人思杜牧,無處不潺湲。
其六
蕭灑桐廬郡,春山半是茶。新雷還好事,驚起雨前芽。
其七
蕭灑桐廬郡,千家起畫樓。相呼採蓮去,笑上木蘭舟。
其八
蕭灑桐廬郡,清潭百丈餘。釣翁應有道,所得是嘉魚。
其九
蕭灑桐廬郡,身閑性亦靈。降真香一炷,欲羌悟黃庭。
其十
蕭灑桐廬郡,嚴陵舊釣台。江山如不勝,光武肯教來。
書室中焚法煮降真香
《書室中焚法煮降真香》作者是宋朝詩人 鄭剛中的作品。其全詩內容如下:
村落縈盤草半遮,到門猶未識人家。
終朝靜坐無相過,慢火熏香到日斜。
“女冠詩”是道教界的一束瑰麗奇葩,是指出家修道的女子寫的五言詩和七言絕句。我們知道,漢末道教始創階段,女子即已出家入道,象魏華存夫人便是天師道女祭酒。南北朝時,女子入道修行漸成風尚。宋金元時期已經成為規模,孫不二的七首七言絕句可謂女冠詩中有成就的了:
不乘白鶴愛乘鸞,二十幢幡左右盤。偶入書壇尋一笑,降真香燒碧闌幹。
小春天氣暖風賒,日照江南處士家,催得臘梅先迸蕊,素心人對素心花。
資生資始總陰陽,無極能開太極光。心鏡勤磨明似月,大千一栗任昂藏。
神氣須如夜氣清,從來至樂在無聲。幻中真處真如幻,且向銀盆弄化生。
養神惜氣似持盈,喜墜陽兮怒損陰,雨目內明馴虎尾,朦朧雙耳聽黃庭。
荊棘須教劃盡芽,性中自有妙蓮花,一朝忽現光明象,識得渠時便是他。
寫得就很有意境。一句“素心人對素心花”,將全真女道士的清修淋漓盡致的再現出來。
七絕·夜宿古刹逢雨雹
天龍澤瀉千層塔,地錦川連百里霜。
神曲鬼珠生卷柏,槐花蘇葉降真香。
【附錄】
儀容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虛內道場。兩翼化生因服藥,三屍臥一作餓死為休糧。醮壇北向宵占鬥,寢室東開早納陽。盡日窗間更無事,唯燒一炷降真香。白居易:《贈朱道士》,《全唐詩》。這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題贈給朱道士的一首詩,真實地再現了唐代的道士們每日于窗前燒一炷降真香,以祈望真仙降臨的情景。
降真香的產地,據徐表《南州記》雲,“生南海山,又雲生大秦國。”李珣《海藥本草》。
《諸蕃志》卷下雲,降真香,“出三佛齊、闍婆、蓬豐,廣東、西諸郡亦有之。……以三佛齊者為上,以其氣味清遠也。”降真香的主產地為三佛齊(今蘇門答臘)、闍婆(今爪哇)等南海島國,其品質以蘇門答臘所產為上。徐表雲其生大秦國,恐是由於早期羅馬商人經由海上與中國貿易,沿路把南海諸國的物產販入中土而致。
降真香的用途,據李珣《海藥本草》雲,主要是降神辟惡:味溫,平,無毒。主天行時氣,宅舍怪異,並燒悉驗。又按仙傳雲:燒之,或引鶴降。醮星辰,燒此香甚為第一。度籙燒之,功力極驗;小兒帶之能辟邪惡之氣也。李珣原著《海藥本草》。案:此處的醮星辰,指道教的設壇祈禱、消災解厄之法。
《隋書》卷三十五《經籍志》雲:(道教)又有諸消災度厄之法……夜中,於星辰之下,陳設酒脯餅餌幣物,曆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醮星辰用降真香,說明降真香在道教祭祀儀式中起著重要作用。從唐詩的記載來看,唐代的道觀及道士們常燒降真香。
薛逢《題春台觀》就描寫了道觀的博山爐裏,降真香嫋嫋升起的情景:殿前松柏晦蒼蒼,杏繞仙壇水繞廊。垂露額題精思院,博山爐嫋降真香。……(《全唐詩》卷五百四十八)
據皮日休《寄題鏡岩周尊師所居並序》雲,處州仙都山的道士周景複,將近八十歲了,不食粟,每日只燒降真香一炷,讀經而已:處州仙都山,……黃老徒周君景複居焉。迨八十年,不食乎粟,日唯焚降真香一炷,讀靈寶度人經而已。(《全唐詩》卷六百一十四)
張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也寫了“案頭行氣訣,爐裏降真香”的道教徒生活:
醉倚斑藤杖,閑眠癭木床。案頭行氣訣,爐裏降真香。尚儉經營少,居閑意思長。秋茶莫夜餘,新自作松漿。(《全唐詩》卷三百八十四)
曹唐《送劉尊師祗詔闕庭三首》寫了唐代道教仙翁爐薰降真香,口論不死方的風貌:仙老閑眠碧草堂,帝書征入白雲鄉。龜台欲署長生籍,鸞殿還論不死方。紅露想傾延命酒。素煙思爇降真香。五千言外無文字,更有何詞贈武皇。(《全唐詩》卷六百四十)
降至宋代,降真香的價格非常低廉,因其有辟惡除邪之功,泉州人歲夜及除夕之時,家無貧富均大量燒之:氣勁而遠,能辟邪氣。泉人歲除,家無貧富,皆爇之如燔柴然,其直甚廉趙汝適原著,《諸蕃志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