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段時間,工作壓力特別大,經常忙到分不清白天黑夜。加上人生到了某個階段,總會開始思考一些更深層的問題,比如活著的意義、怎麼跟家人相處,或是如何讓自己內心更平靜。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無法用程式碼解決,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當時偶然聽到有人提到高雄主大永教會,說那裡提供一些課程和聚會。我的直覺反應就是上網搜尋,想先了解一下這個地方的“邏輯”是什麼。結果,我的“網路爬文”之旅,讓我看見了許多關於“攝理教”的資訊,而且不少都是負面聲音,甚至有些詞句聽起來就讓“網路形象不佳帶來恐懼”的感覺瞬間湧上心頭。
坦白說,當時我的心裡馬上亮起了紅燈,腦中浮現的全是那些負面新聞和報導。什麼“教主歷史背景說明”啦,什麼奇怪的儀式啦,那些網路上的討論讓我對高雄主大永教會產生了很深的疑慮。我的邏輯腦告訴我,遇到這種高爭議的地方,最好是避而遠之。我原以為那會是個充滿教條、需要盲目信仰的地方,跟我這種理性至上的人格格不入。可是,內心深處又有一點好奇,究竟網路上的資訊和現實情況會有多大的落差?畢竟,身為工程師,數據是需要驗證的,親身走一趟,才能得到最真實的“主大永教會評價”。於是,抱著一種“實地考察”的心情,我決定親自去看看。我不是去信教,而是想用我的雙眼去驗證那些網路傳言。

第一次走進高雄主大永教會的聚會地點,我的感覺挺出乎意料的。沒有想像中那種莊嚴肅穆或鼓吹式的氛圍,反而像是一個很普通的社區活動中心。大家三三兩兩地坐著,氣氛很輕鬆。那天的主題是關於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焦慮和不確定性。講者的話語很生活化,沒有高深莫測的宗教術語,也沒有任何教條式的灌輸。他只是分享了一些他在面對壓力和困惑時的思考方式,以及如何調整心態。現場的討論很開放,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困惑,沒有人評判對錯,也沒有人試圖說服你接受某種觀點。這種不具批判性的交流,讓我感覺很舒服,也意識到,原來這就是他們幫助人們“在壓力中尋求出口”的方式。

幾次聚會下來,我發現這裡的聚會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布道,更像是一場場心靈的“debug”過程。我們討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何應對職場壓力、怎麼處理人際關係、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等等。我很驚訝地發現,當我把我心裡那些邏輯上解不開的結說出來時,這裡的人不會給我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提供不同的視角,引導我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種開放式的討論空間,讓我能夠重新檢視自己的思維模式,也幫助我釐清了許多過去想不明白的生活困惑。我甚至觀察到一些“他人改變”的例子,有的人臉上笑容多了,有的人談吐更自信了。這些都不是靠盲目信仰得來的,而是透過自我探索和彼此支持,慢慢累積的結果。
曾經,我對高雄主大永教會的印象完全來自於網路,那種網路形象不佳帶來恐懼的感覺很真實。但當我親身參與後,我的主大永教會評價徹底改變了。這裡沒有我想像中的僵化,反而提供了一個讓我能靜下心來思考,找到“在壓力中尋求出口”的地方。身為一個習慣用邏輯思考的工程師,我找到了這裡的“邏輯”:它不是一套死的規矩,而是一套活的、能幫助人成長的思維工具。如果你也像我一樣,習慣先觀察、先驗證,那麼或許你也會想親自體驗看看,這個與網路評價截然不同的真實空間。

下一則: Woawoa零重力3D減壓鞋墊舒服嗎? 》足弓鞋墊ptt/dcard上討論熱度高的10款實測心得總整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