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大地,The white planet,那裡並不是真正的陸地,而是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漸漸萎縮凋零的角落-世界的盡頭北極冰原。電影以紀錄片拍攝的方式,帶我們進入那漫漫長日,有著狂風暴雪的白色大地,揭開它那神秘的面紗,頃聽它最深處的秘密。
影片拍攝的地點,大部份以加拿大境內的努勒維特、魁北克省北部,以及西北地方為主,其它部份的則是在阿拉斯加以及丹麥的格林蘭島拍攝取景。北極的景觀,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壯麗遼闊,尤其是魔幻極光(aurora borealis),是世界上公認的自然奇景!拍攝團隊為了補捉白色大地的各個片段,常常拍攝一個景點,就要花上數個月的時間。
紀錄片團隊,在
隨著人類的文明進入工業時代後,為了追求更好、更加便利的生活,消耗大量的地球能源,使得溫室氣體以非常快速的速度增加,造成氣候暖化、北極冰原融化及海平面上升等嚴重的問題。科學家預估,如果我們再不開始保護,北極的冰層可能會在本世紀消失殆盡,無數的物種也將因此而面臨嚴重生存的危機。
影片以白色大地上的動物們為主角,在影片裡,我們看到的是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生存的棲地漸漸萎縮消失,表情無辜的動物們……極冷寒地出生的北極熊寶寶、辛苦照顧孩子的北極熊媽媽、可愛庸懶的海豹們、一出生就開始辛苦跋涉的麋鹿群們、體型龐大的鯨魚群、滿天飛行的鳥禽與無數多樣的海洋生物,他們一出生,就開始面對千變萬化、危機四伏又充滿母親溫柔的白色大地。
跟著影片紀錄的腳步,讓我們看到白色大地上的居民們,用牠們的天賦與智慧,在這艱困又惡劣的環境,展現他們對生命的熱愛,不畏懼並積極的求生存!牠們的叫聲,就好像對生命熱愛的高歌!但是現在,人類造成牠們棲地的消失,牠們的叫聲,在我聽起來,只像是在訴說:「不要讓白色大地消失!」
拯救地球、拯救白色大地,不是喊喊口號,大官們吃著高級便當開會做做秀而已,救地球不只是世界政府們要訂條約和想對策,最重要的還是大家從日常生活中做起的,而不是只有世界地球日時才裝模做樣。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我們從小地方做起,一起來救地球呢?多吃素食,可以減少飼養家畜所造成的碳量、水資源再利用、垃圾確實做好分類與回收、隨手關掉不使用的電源、購物自備購物袋,減少塑膠袋的使用、多搭乘大眾運輸,減少能源的消耗,這些都是我們人們從日常生活可以去做的。
大多數的人們,對於地球環境的改變,還是不痛不癢,或許要等到家園被海水淹沒與動物消失絕種,最後自己生存都受到威脅,才會開始想做改變的動作,但那時已經來不及了。美麗又富有多樣生物藍色星球只有一個,想要保護地球只有從現在做起!
北極熊大頭貼
白色大地(The white planet)
上映日期:2007-01-05
片 長:1時18分
類 型:紀錄片
奇摩電影: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2108
官方網站:http://whiteplanet.miniworld.com.tw
☆本篇為我創作,如要轉載,請標明出處即可。
━( ´∀`)・ω・) ゚Д゚)・∀・) ̄ー ̄)´_ゝ`)゚∀゚)´-`)━!!!!
->訂閱本部落格文章(UDN會員用)<-
- 17樓. Caty's 跳傘小站2009/11/26 12:20該絕種的, 應該是人類
越來越多人有"環保"意識, 越來越多人在做"資源回收"
有環保意識的結果是找出更麻煩的手續去製造出更多可供人類所使用的能源, 所以人類可以更加速消耗地球? 就簡單幾個例子 - 核能 - 如果處理得當的話, 是世界最乾淨的能源. 很可惜的是, 沒有人能保證百分之百能夠永遠處理得當. 生化能源 - 使用農作物來提煉燃料, 結果造成森林被濫墾成農田, 以便生產農作物, 不僅造成糧食短缺(因為都拿去當燃料了), 全世界的森林面積更大大減少(所以沒有什麼樹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有環保意識, 真的有比較好嗎?
"資源回收" - 因為可以資源回收, 大家就毫無愧意的繼續買, 反正有做資源回收就好. 如果可以不使用/不買, 是不是就可以連資源回收都不用做了. 這樣是不是比較好?
新的發明方便人類的生活. 但真的方便了嗎? 以前的人太陽出來去工作, 太陽下山就回家. 現在的人, 有時候太陽還沒出來就得去工作(開車出去塞, 才能在太陽出現時到達上班地點), 太陽下山時肯定還到不了家. 有的人搞到一天24小時都在工作, 這樣的生活, 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這些發明, 真的有方便到人類的生活嗎?謝謝見解分享 我是阿廣 於 2009/11/26 22:18回覆 - 16樓. 石泉2009/07/07 08:23電郵下半段
亞祖貝彤,一九四六年法國巴黎出生的空中攝影家,長期關注大自然保育議題攝影。
他曾為知名的生態保育專家黛安佛西及她的大猩猩研究擔任攝影工作。
從30年前開始,他就在肯亞叢林捕捉萬獸之王獅子的蹤影及非洲動物生態。
攝影作品散見於《國家地理雜誌》、《生活》等刊物。 對於地球的壯麗雄偉,早就瞭然於胸。
只是亞祖貝彤在他的攝影生涯中,慢慢發現只有飛上天空,才能尋找到真正的地球之美。
亞祖貝彤:「從空中觀察大自然和人類之間,是沒有國界的,透過從空中鳥瞰,可以更清楚觀察事物,
也能想得更深刻透徹。」「不要太過接近,用這個距離去拍。」
亞祖貝彤帶著他的攝影團隊,花了超過200天的時間,飛越50多個國家的高空。
亞祖貝彤:「繼續保持朝上,好,很好。」
「為了追求地球之美,我才一直飛上天,花一輩子的時間也不夠拍攝吧。」來幫知名導演盧貝松,
拍攝「搶救地球」的紀錄片。片裡,沒有驚險特技,也沒有視覺特效,忠實呈現地球污染、受創的樣貌,
對照原始的天然美景,形成強烈對比。搶救地球旁白:「過度的開發到本世紀末,將會讓地球資源枯竭。」
「搶救地球」未演先轟動,全部從空中拍攝的壯麗場景,忠實記錄了地球原本的面貌,
來提醒世人保護這顆美麗藍星的責任,就在你我手上。
搶救地球旁白:「您看到的東西,不只是單純的風景,也是被愛護的地球該有的面貌。」
這將是史上參與國家與人數最多、最偉大的一次綠色行動,
IMDb 上的影評已經高達 8.4/10(383 votes),足可與史上著名的經典電影相媲美,雖是沒有劇情的紀錄片,
但畫面絕美驚人,內容應該也相當令人深省並感動,何況還拍攝到許多大家沒有機會一訪的世界角落,聽起來就是非常難得的環保及藝術傑作。
一九九一年貝特杭創立了世界第一個專門從事航空攝影的組織,提供超過五○萬張的影像供全球媒體使用。他的攝影集《從空中看地球》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贊助,在全球銷售已超過三百萬冊。這次為了《搶救地球》,他以熟悉的空中攝影手法掌鏡,以絕美的畫面帶領觀眾認識地球,並宣揚環保的迫切。
片子一開始從地球誕生開始講起。亞祖貝特杭大量剪接美國黃石公園、科羅拉多峽谷、澳洲大堡礁等世界奇景,模擬地球剛生成的模樣。空拍畫面色彩瑰麗,猶如大地彩繪。
杜拜最人工化 耗費資源嚇人
隨著電影進入正題,切入人類濫用地球資源,片子出現了大量噴灑農業、超大型牧場的牛隻養殖畫面,透過空中攝影所呈現的「大」,令人怵目驚心。
片中特別強調人工化城市對地球的傷害,深入全世界最人工化的城市杜拜,呈現這個城市如何無中生有,耗費的資源令人咋舌。透過獨特的拍攝角度與快速剪接,這座奇蹟之城帶來視覺震撼。
而非洲沙漠地區利用人工鑿水井的方式來經營的圓形綠洲,在沙漠中構成錯落有致的幾何圖形。但這種大量汲水的開發方式,消耗資源特別快,荒廢的綠洲迅速呈現白色,與緊鄰新開發的綠洲形成強烈對比,空中鳥瞰猶如一盤預示地球未來的詭譎棋局。
- 15樓. 石泉2009/07/07 08:02planet earth 2007
2007年BBC拍得Planet Earth 非常棒.
這是美國亞馬遜書店的影片介紹.
- 14樓. 岱靈2009/07/02 07:50有道理
這篇文章和這部電影都有深邃的啟發性
也佩服那些客服大自然威力的攝影團隊
致於不開冷氣
我也盡量省了
但是近日高溫下我真的不得已
希望地球大地之母不要怪我@@
岱靈^_^ - 13樓. enna2009/06/24 11:03你畫的北極熊真可愛~
真的好可愛唷~你真是厲害呢!^ ^
慇勤紅葉詩,冷淡黃花市。清江天水箋,白雁雲煙字。呵呵,謝謝喔! 我是阿廣 於 2009/06/24 22:09回覆 - 12樓. paulao2009/06/23 12:41呵呵!不難為你..
只問你幾個問題:你自認有我說的三項優點嗎?
你接觸過歐美的孩子嗎?就是你認為他們都符合這樣的條件嗎??
不同的狀況和場合我對外的表現會不一樣
所以我有的時間會有你說的三個優點
網路上接觸過
我想是因為他們的文化比較開放自由,所以比較容易開朗
也因為如此,他們比較會直接表達出他們的感情和關心
所以會比較讓人感到貼心和善良,大概是這樣吧
我是阿廣 於 2009/06/23 17:03回覆 - 11樓. paulao2009/06/22 22:19說說看
你覺得怎麼樣的教育下才會教出[開朗][善良][貼心]的孩子呢? - 10樓. paulao2009/06/22 22:16可愛的動物就是想去摸牠
如果從小就跟牠培養感情,牠們不會傷人的!!
阿廣,真謝謝你每次都來給我打氣...你真是好青年!!可以幫我research看你班上有多少單親家庭嗎?
- 9樓.2009/06/22 20:27搶救地球!搶救北極熊~
為了不給地球增加負擔,為了白色大地不因溫室效應日漸消融
忍耐!忍耐!不要開冷氣~~
加油,忍忍忍~! 我是阿廣 於 2009/06/23 10:53回覆 - 8樓.2009/06/21 12:04好可憐
北極熊好可憐
可是
很可愛
把牠帶回家好了
哈哈XD
(這樣我也可以天天吹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