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道法自然 珍惜資源
2023/07/10 21:24
瀏覽291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道法自然 珍惜資源


安度小說 綠能風暴小說2023上市 推薦序之一

能源問題是當代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由於人類過度耗用地球資源,使得能源短缺,加上人類使用能源產生的碳排已經造成溫室效應,不僅改變了環境生態,同時更危及人類的生存。近年來從生態保育、地球永續發展、《京都議定書》謀求減碳到《氣候變遷公約》的各國相互約束,不但看到人類意圖彌補自己因過度耗用資源的後遺症,同時也看到國際間自私的角力。美國總統川普就一度以美國不願意付出過多而退出公約。可見能源問題也反映了最根本的人性。

台灣又怎可能自外於國際的大環境呢?能源問題也一直是台灣政治角力的議題之一,核四的爭議就是典型的例子,核電的問題在台灣最終演變成政治問題。馬英九時代因為民進黨的全力抗爭而封存了核四,蔡英文上台後直接廢除核四,把核四燃料棒運至美國。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曾經在2018年和2021年兩度公投角力,前一次「以核養綠」公投過關,民進黨無意執行;第二次沒過關,民進黨順理成章繼續推動非核家園。

非核家園的政策使得政府必須以更多的綠能來替代,蔡政府採取天然氣五成、煤電三成、綠電兩成的配電比例,但顯然綠電供應不及,火電又造成空汙,最終還是供電不足,停電、跳電連連,而且電價又不得不上漲。如今捉襟見肘的能源政策問題重重,顯然只因為廢核的意識形態造成無法解決的後果。韓國總統尹錫悅就為此批評前任文在寅的廢核電政策是愚蠢的行為,台灣的廢核會如何發展,可以預見的是供電不足、電價上漲、空汙無解,最終還是得由全民承受。

為了呼應全球淨零趨勢,政府也宣布了「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宣示將會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這一看就知道是畫大餅,所謂能源轉型,光是風電和太陽能就搞得人仰馬翻而又沒有成效了,還轉甚麼型?而產業轉型更因為第一波電價高漲,就指向企業,一下漲百分之十五,讓企業氣到罵翻,還轉甚麼型?吹牛政府反正騙死老百姓不花錢,誰管他2050那時會變成如何了。

這就是台灣的能源發展生態,而本書正好是在寫其中一段《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立法歷程,這一段過程也正是台灣能源政策的縮影。這原本是作者的碩士論文《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立法過程與法案內容之研究》,為了讓更多人理解這段歷過程而改寫成小說《綠能風暴》,透過作者的生花妙筆讓我們看到一個法案的形成,其間有多少勢力介入其中,在利益集團的運作以及角力下,所完成的法案其實早已失去原來應有的樣貌。

小說更能凸顯人性的貪婪、自私,在利益團體的交鋒中,當然也有秉性善良、堅持理想的人。《綠能風暴》雖然只寫一段立法過程,但也歷經了將近二十年,從立法院的角力可以映照出整個社會的動態。其實,台灣近二十年的政治就是在各方勢力不斷互相拉扯中前進,其中最嚴重的當然是藍綠惡鬥,耗盡了台灣所有的政治資源,也使得台灣的能源政策不能走上正途。

的確,空氣、陽光、水、綠色植物都是老天賞給人類最自然的能源,如果人類能夠珍惜資源、善用能源,怎會搞到今天溫室效應,必須共同約束減碳的地步呢?而人類的確也不知道深自反省,乃至於在2020年引爆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人類的一大浩劫,甚至改變了人類的經濟模式與生活方式。人類始終要透過重大的災難才會記取歷史教訓,才會想起古人的智慧。中國上古哲學早有教訓,不論是易經的「元亨利貞、天道循環」,還是老子的「道法自然」,都是現代人對於能源可以依循的生活態度。確實,人類是地球的一份子,必須反省如何與大自然共生的法則。

本書作者鄒智純女士是我在《中時晚報》的同事,她負責主跑財經新聞時,就有著新聞記者追究到底的堅持與不畏強權的勇氣,這本書的內容也是她當年採訪的親身經歷。書中也顯露了她的佛學素養,在故事情節中,透過生死大事,彰顯生命無常的本質,提醒世人活在當下。相信讀者也能透過作者的觀照,體悟世間的無常和生命的本質。這應該是作者最想和讀者分享的體會吧!


作者 陳琴富(中國時報總主筆)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