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打開信箱收e-mail,看到一封陌生人的信,標題是「"我那些喜歡跑步的癌症朋友們"之問題」,引起我的興趣,優先開啟,內容是:
「戎作家您好!
家父最近被診斷出患有癌症 讀到您這一篇"我那些喜歡跑步的癌症朋友們" 精神為之一振
想請教您 中老年的癌友是否仍能跑步呢? 家父擔憂跑步對膝蓋施壓 會造成膝蓋受傷 是否能分享一下您身邊朋友的經歷呢?
期待您的回覆
2009/10/14 Wu, Sonia」
看了這封信,內心有一點小小的感動,真的,在媒體工作將近35年,寫過無數政論文章,接到過很多讀者的信,總是有人稱讚、有人謾罵,久而久之就失去感覺了。缺乏互動關係的評論,其實只是個人囈語。這封信第一次讓我感覺,文字是可以幫助人的。
我的回信如下,願與大家分享:
Sonia:
運動不是治療,只是增強免疫力與體能,並養成正向、樂觀、積極面對病魔態度的補充性治療手段。您的父親一定要先接受正統醫學治療,然後再尋求補充性治療手段,這是我首先必須聲明的。
沒有跑步習慣的人可以從快走開始,每天走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過一段時間再視體力增進狀況加快速度、增加時間,逐漸進入慢跑領域。
我認識一位68歲的馬拉松跑者,從58歲開始練習跑步,60歲首次完成馬拉松挑戰。
我的專欄中提到的三總醫師,發現罹癌後曾經過短暫的頓挫徘徊,很快調整心緒,除接受治療外開始練習跑步,經過兩、三年,現在癌症完全痊癒,而且每個星期跑約50公里,讓他人生觀完全改變,變成正向思考的樂觀派。
只要開始並堅持下去,就會有不同的人生。
撫天敬上
- 2樓. 泥土‧‧‧郭譽孚2009/10/17 23:00我想‧‧‧
由快走而慢跑能維持下去,逐漸進入長跑;
您的意思是,先進行正統醫療,即切除腫瘤、化療、放射療法後,以運動逐漸調理的方式;似乎不僅對於病患而言,對於患者家屬言,那實在也是一種尊嚴地對待自己的方式。
似乎很值得推廣。
泥土敬白〈拙荊十多年前臥病去世,因而有感〉
運動只是固本,病毒入侵或細胞病變還是要靠正統醫學治療。
運動的人體力與免疫系統強,應付體內好細胞與壞細胞作戰的能力強、恢復細胞損傷的能力也比較強,所以健康恢復很快。
病人的尊嚴確實建立在自我復癒能力上。
戎撫天 於 2009/10/19 05:59回覆 - 1樓. 程如晞2009/10/15 10:56總有一天
看戎大哥持續鼓吹運動及跑步的好處
我想 總有一天我的運動細胞會被你叫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