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至市中心上課,趁著下課後的一個小時,前往國家圖書館調閱三本書籍。這三本分別為:《紹唐文集》、《臺灣近代名人誌》及《礦業滄桑幾十載──老礦工口述歷史:臺灣煤礦歷史、資本與勞動的考察》。
由於這次是臨時起意,所以時間太短,無法再多調閱其它的書籍來尋找線索。拿到三本書後,先是快速閱覽了《臺灣近代名人誌》與《臺灣近代名人誌及礦業滄桑幾十載》這兩本書,但裡頭並沒有我想要找的訊息。
剩下的這本《紹唐文集》,本來預計它可能會出現相當多的參考訊息,但事實上,我發現我的期望高過於現實狀況,除了一翻開的〈本礦同人死難表〉有清楚記載祖父的姓名住址之外,就連〈五二七思想案豫審終決定書〉也是中間有略過一大堆資訊。看到這邊,還真是有點灰心。接下來便馬上翻到〈致敬紀要〉去查詢十多位致敬團團員的名單,當中也查不到叔公的名字。所以已經可以肯定伯父家中那張好幾位人員與老蔣的合影,應該是在台灣所拍攝,而且與五二七事件無關。
另外在地方誌上的資料有一段提及:「劉玉蘭、蘇玉、蘇標香等三人在乾隆15年〈1750年〉開墾三爪子庄、員山子、蛇仔形地區,之後因為三爪子庄水源不足而遷往他處,直到後繼者開圳灌溉後,才有村莊形成。蘇標香並在嘉慶3年〈1798年〉開闢豎石,但是沒有久待,之後由許姓開闢」等訊息,加上有些許的地緣關係。或許應該再找個時間去地方上的圖書館來尋找相關資料,說不定還有機會可以找到一堆早期的史料。
【於國家圖書館調閱三本書籍的資料如下】
1、紹唐文集。李建興撰;出版者不詳;出版年:1983;索書號:848.6 8474:3;典藏地:典藏書庫。
2、臺灣近代名人誌。張炎憲、李筱峯、莊永明編;出版者:自立晚報(第一版);出版年:1987;索書號:783.31 8762 79典藏地:典藏書庫。
3、礦業滄桑幾十載──老礦工口述歷史:臺灣煤礦歷史、資本與勞動的考察;天主教敬仁勞工服務中心著;出版者不詳;出版年:2001;索書號:450.9232 8737典藏地:典藏書庫。
| 人生,不就是由一連串的選擇所組合而成。 故事,通常可以從微小的細節中受到感動。 我是「高級水電工」,也是華語導遊/華語領隊, 就讓我們一起共同體驗人生、體驗感動。 |
|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