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來去加拿大 - 教育制度造就孩子的未來
2011/05/12 20:14
瀏覽1,084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另外,在大陸、臺灣、香港或者新加坡、日本、韓國這些亞洲國家的教育制度中,考試始終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內容與過程。在考試過的程中,除了力求公平之外;在準備考試時,不但不停的重複復習某些特定的東西,而且在特定的東西裡一直鑽牛角尖。這只為求比別人有更高的分數。

因為,我們習慣用分數來檢視孩子教育的成果。

這顯然是扼殺了小孩子的創造能力。

我們常說,受過歐美教育的小孩子更有創造力的原因在於,歐美國家的教育體系更注重孩子的創造能力的啟發,而非考試;考試只是一個過程,而非教育的全部。在美國、加拿大,有很多人並沒有念大學,卻創造了傑出的事業。美國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是個最明顯的例子,他大學念到一半便輟學回家做電腦軟體,現在事業輝煌。

台灣近十幾年以來,在巨大的教育改革團體與社會輿論的壓力之下,在教育改革團體的領導下,持續進行教育改革的重大社會工程。原本期待高等大學教育的窄門大開之後,孩子的升學壓力會因此而減輕,但是事實上卻發現任何類型的補習班卻都以倍數的數量在增加,孩子的壓力更加沉重。

我們小時候只要補個英文、數學與理化已經是夠悲哀的了。

自從「教改」以後,家長與學生為了莫名其妙出現的體育資優、理化資優、音樂資優、才藝資優等等的「資優」與「科學競賽」加分而送孩子去補習或去跟大學教授學作超乎其學齡的深奧科學實驗,希望孩子可以因為各種「巧立名目」的獎項而獲得額外的加分,進而分發到好學校。

更可怕的是,在教育的改革之下,台灣出現許許多多空有大學之名卻無大學之實力的高等教育學店。這使得許多的孩子無法適得其所找到合適的學習管道,反而只是製作出一大堆「畢業即失業」的大學畢業生。

這嚴重的扭曲教育資源與社會資源的分配與使用。

告訴你幾個發生在中學的笑話。也許,你知道的比我更多。

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曾經擔任過班長或副班長。

在一個學期之中,全班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擔任班級幹部。

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曾經是體育類科目的「校隊」選手。

全校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曾經在不同場次的「科學競賽」中得獎。

全校百分之二十的學生都是「資優生」。

全台灣百分之五以上的學生都是「資優生」,都是家長花大筆大筆的錢所培養出來的「人造資優生」。

天啊!不知道台灣的學校對於「班長」、「校隊」或「資優生」的定義是否與全世界不同,還是台灣的孩子特別有天分。

天啊!這也就是在明目張膽的教導孩子如何的去公然「作假」。不但如此,這「作假」的行為還是由身負教育責任的老師與學校來帶頭的。

你說,這以後的社會道德與社會價值的觀念將會是如何的演變呢?

唉!真的不知道要如何說起!

此外,許多學生在申請大學時所需要準備的「研究計劃」或「讀書計劃」是爸爸代筆的。但是,找爸爸代筆還是最差勁的作法;許多人就直接找博士生,甚至於教授代筆的。

怎樣?

我爸爸不會寫這「研究計劃」或「讀書計劃」的鬼東西,但是我爸爸就是有錢去找人替我操刀代筆。

不要不服氣!也不必羨慕!

下輩子投胎時,先找個富爸爸吧!

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有哪位教授、入學審查委員或系主任會記得學生在申請時所提交的「研究計劃」或「讀書計劃」。在公佈大學榜單的那一天,所有的「研究計劃」或「讀書計劃」都是垃圾;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去追蹤任何一個大學的學生是否依照其所提交的「研究計劃」或「讀書計劃」在念書或進行研究。

這不是笑話!

因為你所提交的「研究計劃」或「讀書計劃」是如此的優秀,具有十足的前瞻性,所以你上榜了。

這應該是學生對於學校的一種承諾。這承諾使得我可以擠掉其他的競爭者而上榜。

這也應該是學校對於落榜學生的一種宣示;因為上榜學生所提交的「研究計劃」或「讀書計劃」比你所提交的要優秀,所以他上榜了。

入學以後呢?

沒有任何人在追蹤學生是否遵循其承諾。

沒有任何人知道學生是否遵照其「研究計劃」或「讀書計劃」在念書。

這就變成是一種詐欺的行為。

是上榜的學生欺騙學校!

是學校欺騙那些因為沒有好的「研究計劃」或「讀書計劃」而落榜的學生!

是這「教育改革」欺騙了所有的父母親!

是這「教育改革」欺騙了愚蠢的百姓!

是這「教育改革」欺騙了社會!

這「教育改革」創造了社會階級-「有錢的」與「沒錢的」

這「教育改革」創造了受教育的階級-「有錢的」與「沒錢的」!

這「教育改革」違反了「教育正義」與「教育平等」的理念!

天啊!憲法的基本人權卻因此而被扭曲了。

天啊!憲法的公平受教權卻因此而被賤踏了。

台灣的「教育改革」只不過增加的孩子更多的補習機會而已。

台灣的「教育改革」只不過創造富裕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升學機會而已。

台灣的「教育改革」只不過創造出更多富裕家庭的「人造資優生」而已。

台灣的「教育改革」只不過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心中建立起一道又一道的「虛偽」歷練,因為一切的一切都是「有錢」所堆砌起來的。

台灣的「教育改革」只不過在貧窮家庭的孩子心中劃下一道又一道的不可復原的「弱者」傷痕,因為一切的一切都是「沒錢」所造成的。

台灣的「教育改革」只不過藉由去除孩子考試壓力之名,卻製造出更多的社會不平等。

台灣的教育與考試制度是比家長的「錢力」,並不是孩子的潛力。

不服氣嗎?

那就多賺些錢,孩子才有辦法去學才藝與運動,才可以在考試時加分。

這說法一定被所謂的具有博愛心的「教育專家」所嚴厲批判,但是這才是真實世界的真實面目。

哀哉!被無所不知的「諾貝爾獎得主」所主導的教育制度改革是如此的失敗。

哀哉!台灣的教育制度。

哀哉!我台灣的孩子。

哀哉!被考試制度所磨難的孩子。

千萬不要說我的看法是一種「偏見」!

這也是許多家長與學生的所認同意見。

在一個以考試作為主要衡量孩子能力的教育制度裡,對孩子來說是多麼痛苦與不堪回味的一個過程。就如同古代的科舉考試一樣,現在的考試成了折磨孩子與打擊孩子自信心的一件事情。

當為人父,為人母的有能力改變其中的「小我」時,應該不會如此的「哀哉」或「無奈」的接受如此惡劣的教育環境。

那為人父,為人母的應該有所盤算!

當父母親有經濟能力而另作盤算時,這有必要讓孩子去承受這般的劫難嗎?

所以,當父母親在考慮移民的時候,是否也考慮到幫孩子排除這種人世間最無人性與最為荒唐的折磨呢?

相信很多父母親也是這樣一路考試的走過來的。但是,若是你可以選擇,你一定不會讓孩子走那一條考試的磨難之路。

而通過移民,可以把孩子送到一個教育制度更人性化的國度,一個更符合小孩子天性的地方,讓這種教育制度重新來培養你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讓一個優良的教育制度來為你的孩子打下開創未來世界的基礎

這是值得思考的另一個嚴肅的層面。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